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童真里的色彩绘画作品(儿童画童真里的色彩)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6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儿童画的色彩是儿童对于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第一敏感印象,儿童画的色彩没有框架逻辑的种种约束,没有受到成人的画面组织构成等等条条框框的约束。儿童画只凭借着儿童对于色彩原始稚嫩的感知能力,与天真无约束的色彩组合方式,却能构成一幅幅令成年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儿童画不羁的用色性格,脱离了成人规定的色彩艺术规律与老道成熟的调色技巧,而充分运用直观和单纯,酣畅淋漓的表现出儿童的质朴和天真,有着独特的绘画生命力。儿童画的用色性格,不是产生于色彩艺术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的成熟,恰恰相反,它正是源于单纯和幼稚,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给它注入了童趣的生命力。

关键词:儿童画; 色彩; 质朴天真

  一、儿童画色彩的特点
  儿童画的主要特点,就是质朴与天真,它源于儿童本身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儿童画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其实质也就是一种天真本能的自然展示于流露。其表现形式经常就是儿童游戏或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儿童画的色彩,是儿童围绕自身已知世界的直观感受与情感,同自身对于客观事物的单纯的主管感受而表现出的艺术形式。
由于儿童是刚刚接受外在的世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接受事物,用自己的肉眼观察色彩,逐步辨别认识色彩的过程之中,不同色相的色彩,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暖色系列,以及浅色明亮系列的色,最能激起儿童的注意,都是儿童较为喜欢的对象。比如红色、黄色、橙色等等都是儿童比较喜欢的眼色。而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也逐步有了性别的倾向,男孩子开始逐步喜欢一些亮的冷色,如蓝色、绿色,女孩子则开始喜欢相对柔和的色调,比如粉色等等。儿童画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极具丰富性和情感性,用色彩造型,用色彩抒情。儿童画的色彩也具有很强的稚拙味和特征性。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注意生活中丰富的多层次的灰色调。 儿童在色彩未经调合的情况下,大胆地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热烈的色彩风格。
  二、正确评价儿童画色彩创作
  台湾作家席幕容在《画出心中的色彩》中曾经这样描述她对于儿童绘画的观点:“应该让孩子在没有任何竞争压力下好好地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欢看儿童画展,更不爱看有大小奖状罗列的儿童画展……观察自然对于儿童不但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资料的储存,一个处心积虑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已不再是儿童,或者说,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儿童了。”诚然,这些文字只是席慕容的一家之言,但是确实从内心关注着儿童的心理感受与想象。一旦儿童画失去了那种童真,改变了质朴天真的色彩与构图,那么所谓的儿童画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儿童画是无功利性的,不需要目的性很强的画展或者是书画考级来去证明,而是应该在进行专业训练前,充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儿童画看作是一种游戏,一种儿童天性的自然展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儿童画就是应该本着不教自为的模式,尽情的去展现儿童画的自身内在魅力。
  儿童画并非是完全凭空想象,捏造的画面,儿童作画的过程,很多都是取决于之前的生活中的观察。所以儿童画色彩虽然不是系统的美术科班训练,但同样也要注重写生。罗丹曾经说过;“对我们来说,自然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写生可以提高儿童对于色彩的观察以及表现的能力。在写生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专注的能力,自觉的开始观察了解对象,逐步学会体会分析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眼界,培养用艺术的眼光对于形象进行记忆以及提炼,加强对于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丰富儿童绘画创作的题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儿童刚刚接触绘画,其实源于本身对于漂亮颜色的好奇,色彩是儿童观察事物所首先关注的。色彩的抽象性直接制约着儿童的思维,只是凭着儿童对于色彩的主观敏感,而不是有意识的判断。所以儿童绘画可以说是毫无顾忌,从某种角度说是有着主观性与盲目性。
孩子们虽然想力图把自己笔下的色彩与客观世界联系,可是就算能部分摆脱主观色彩的偏爱,依然是一种类似于色彩符号化的表现语言。
  法国印象主义大师保罗·塞尚说过:“有丰富的色彩,就有完美的形式”。儿童绘画作品,就是靠的儿童本身的质朴与天真,是内心主观意识的自然懵懂的直接抒发,它并没有过多的程式化的理性束缚。但是如何正确的用艺术的眼光去评价儿童绘画,如何在保证儿童画纯朴稚趣美的基础上,去因材施教的给予儿童以寓教于乐的深层次美术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好奇、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是儿童重要的特点,儿童画的色彩的教学中,如果采用僵化保守的教学手段,只会减少儿童的兴趣,使原本热情创造的绘画激情变得如同嚼蜡般无味,失去儿童内心固有的自我表现欲望。
  具体在对待儿童画色彩创作时候,首先要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创作动机与情感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观点和视野左右孩子。比如象与不象不能成为评价儿童绘画的标准,而应该充分的肯定儿童画创作时候特有的质朴、纯真找到绘画的可爱之处与魅力所在;其次,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并且享受绘画的过程,由于儿童的耐心较差,所以要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并且使孩子得到成人的肯定和接受,有利于儿童随后的连续创作激情的培养;最后对儿童绘画要有正确的评价,既不能每每信手涂鸦就得到过度的夸奖,更不能因为表现方法的稚嫩而缺少鼓励,使得孩子产生挫折感,丧失绘画表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正确的对待儿童画色彩的评价要充满表扬、鼓励、批评、奖罚等等。孩子们作画过程中,特别渴望有着成就感,渴望得到家人、老师等人的认可。所以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恰当的细分每次创作应该解决的问题,正确的进行评价性的鼓励,肯定优点,找出不足,让孩子每次作画时候都朝着渴望得到表扬认可的方向去努力,最大可能的去激发儿童学习绘画的潜能与动手创作能力。
  三、用创新的观念去丰富儿童画色彩创作
  绘画的材料工具有很多种,适合儿童画色彩创作的其实并不是只有简单的水彩蜡笔等常见工具。油画、水彩、版画、水墨以及电脑绘画都可以让儿童进行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可以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样一个题材的创作表现,如果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以及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可以充分激发儿童学习绘画的积极性,也使孩子们对于绘画有着初步的系统了解。如何使用油画表现厚重与现代,如何用水墨表现意境与平淡,如何用版画去概括和归纳,如何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效果的合成等等。在尝试了平面的绘画之后,可以引导性的知道孩子们去找到平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比如寻常可见的旧报纸,吹塑纸,树叶、棉花、碎步等等。以往的教学都是进行手工制作或者是简单的装饰绘画训练,其实可以给孩子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如剪、贴、撕、烧、染等手法,也可以使用蘸染、喷洒、渲染等等技法,使用波普艺术的形式,更加充分的让儿童在绘画中发现和创作出更多东西,给儿童一个机会,他可以还你一个惊喜;给儿童一双翅膀,可以更加广阔的翱翔。
参考文献:
[1] 戴高桃《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3]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第一卷 》[M].商务印书馆1976.
[4] (英)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关于中国精神的油画(与国画相比油画更能传达出物象形体的质感和量感)上一篇: 剪纸的语言符号和基本纹样(传统剪纸基本纹样)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