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雁南飞作者简介(南飞雁作家)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22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北雁南飞本是一种自然想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它已经拥有了自己特殊的意义。在诗,戏曲,小说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北雁南飞;意象;意义
北雁南飞本是一种自然想象,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但它已经拥有了自己特殊的意义。在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中,作者将北雁南飞作为一种离别的意象使用。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作者更将这种意象所代表的离别之情渲染的恰如其分,将“北雁南飞”的动态意象与“碧云天,黄花地”等静态意象组合在一起,不但将张生与崔莺莺离别时的悲伤渲染地淋漓尽致,更将“北雁南飞”这一意象所代表的离别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达到震撼的效果。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恨水进一步运用北雁南飞这种意象,将自己的一部小说起名为《北雁南飞》,透过表象,将北雁南飞作为一种象征,暗示小说的结局,寓意小说主题是分别。
北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百度百科对大雁南飞这种习性这样解释道: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阵整齐,称之为“雁阵”。当古人看到“北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后,不自觉地用特有的“东方认知文化”[1]对其进行阐释,不断地对“北雁南飞”这一意象进行感悟,最终形成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首先,在唐代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中,作者便写出“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全诗发端即缘物起兴,用萦绕山峦的悠悠白云衬托隐者(诗人自己)起然物外、怡然自得的情怀。接着笔锋一转,由相望引出等高又由心逐飞雁引出绵绵情思,表达诗人‘怡悦“中犹有淡愁对友人热切的盼望和无尽的思念。而且一颗驿动的心也早已追随飞雁到了友人身边。然而无论诗人如何驰目远望都无法看到友人的身影,就连鸿雁亦消失得无影无踪。[2]诗人以“心随雁飞天”写自己由于望不到友人,站在高山处,心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作者登高望远,又感伤友人与自己分离,看到大雁从北向南飞去,从表象上自然感悟到离别的忧伤,自然的将“北雁南飞”作为一种离别的象征提出,以抒发自己的离别悲伤之情。
其次,“北雁南飞”作为一种动态的意象,如果没有“碧云天,黄花地”等静态意象对离别气氛的渲染,很难将其所代表的离别悲伤充分表达出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宋代范仲淹《苏幕遮》中写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其中词人用“碧云天,黄花地”来描绘当时的景色: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恰逢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碧蓝的天空下,枯黄的树叶落满大地,一片衰败之景,更将词人心中的乡愁牵引而出,使作者的愁绪一发不可收拾。后三句层层递进,“黯乡魂,追旅思”写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相续。“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写自己想要消除这种愁绪,安枕入眠,必须夜夜都是好梦。“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眠,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一个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惆怅之情。只能借酒消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添相思之苦了。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到此黯然而至。
王实甫在《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中,正是巧妙的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北雁南飞”意象所代表的离别表现的恰到好处。作者首先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碧云天,黄叶地”为“碧云天,黄花地”,不但将“叶”改为“花”,使之符合元曲韵律,更适合歌唱。同时将“碧云天,黄花地”愁苦凄凉、衰败的景象来渲染张生与崔莺莺离别的环境,最后点睛之笔,将“北雁南飞”这种自然现象来象征张生与崔莺莺像大雁秋天必须飞往南方过冬,必须离别。动态的北雁南飞意象与静态的“碧云天,黄花地”完美的结合,将离别的悲凉之情渲染到极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也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题目便为“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讲的便是宝玉在大观园桃花树下偷看西厢记,被黛玉撞见,就将《会真记》即《西厢记》推荐给她,黛玉果然非常喜欢。宝玉顺口用《西厢记》里的句子同黛玉开玩笑,两人小闹了一场。黛玉葬花归来后听到戏班演唱的《牡丹亭》唱词,回想起刚刚读到的《西厢记》许多妙句,不由心生感慨,黯然落泪。“北雁南飞”同“水流花谢”、“断井颓垣”等悲凉意象让黛玉心灵受到了震撼,惊警芳心。这段文字也是描写艺术欣赏达到共鸣境界的绝妙文字。
《名家图说林黛玉》中也有一段描写:行酒令时,她(林黛玉)随口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等淫词艳曲里的句子,失于检点,以至于受到宝钗的蔑视。《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呢?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是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昨儿失检点,把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4] 由此推出曹雪芹笔下林黛玉也是喜欢《西厢记》中词曲。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恨水也取这句中“北雁南飞”这一意象作为小说的书名。小说意象所取亦是悲凉意义,其人物之间可望不可及的悲剧命运,构成了小说扣人心弦的力量。
“北雁南飞”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同时被广泛的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影响。《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也作为千古名句被人传颂,不断积累、运用最终造就了这个特殊而有着深厚内涵的意象。
(本文指导教师系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师宫臻祥)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1.
[2] 毕业.诗苑[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39.
作者简介:白启蒙,男,(1990--),陕西渭南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中文091班.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会晤现场翻译(历届两会答记者会翻译)上一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论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论文题目)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