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自1924年举办至今,共举办了20届。每届冬奥会都有独特鲜明、形状迥异的奖牌产生,历届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理念均体现着冬奥会举办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冬奥会奖牌具有独特的鉴赏与收藏价值,是冬奥会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学研究视角去诠释冬奥会奖牌这个特殊的象征性标志,探析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剖析冬奥会奖牌图案的美学特征和未来审美趋势,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冬奥会礼仪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关注。
一、历届冬奥会奖牌图案的视觉主导因素分析
人的视觉是由感光细胞与视神经相连,将外界刺激传人大脑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都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是通过线条、形态、色彩、质感等一系列元素整体呈现出来的,冬奥会奖牌的图案设计也不例外。
(一)线条元素在冬奥会奖牌图案中的运用
点、线、面是构成视觉平面艺术的三大元素。在20届冬奥会奖牌图案中,线条元素的使用次数居多,共有6届冬奥会奖牌图案把线条元素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清晰地“勾勒”出山峰、人物、赛道、建筑等抽象要素。譬如1972年第11届日本札幌冬奥会的奖牌,用了一条曲折蜿蜒、粗细不均的线条展现了冬季的滑雪赛道再如1968年第10届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奖牌的背面,数条不规则的斜线却隐现出滑雪运动员的剪影,项目不同剪影也随之不同。点”、“线”的伸展、旋转、运动,在空间环境中便以“面”的形式展现,造成视觉上的纵深感,在平面上体现立体形象,正是设计者的点睛之笔(如表1)。
(二)形态元素在冬奥会奖牌图案中的体现
冬奥会与夏奥会的不同在于奖牌图案形色各异、质地纷呈,没有固定的模式,举办的国家及城市可以根据意愿去设计奖牌图案,去展现所要传达的体育精神、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这一“非限制”的设计理念,赋予全世界着名设计师充分的遐想空间。
奖牌图案的“点、线、面”所呈现的抽象元素是形态,奖牌的外形给人的视觉映像也是一种形态,是人们知觉中的空间形态。当然,对于形态的知觉而言,.它包括的内涵、外延更为深广。奖牌图案呈现的抽象元素,包含了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元素。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形态去表现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形象。例如从地质地貌方面去分析,有9届冬奥会以山峰、山脉作为图案主元素,尤为特殊的是第9届和第12届均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两届奖牌的图案均把阿尔卑斯山的轮廓作为奖牌图案主元素,凸显了因斯布鲁克这个世界着名的滑雪胜地。再从气候、植被方面去分析,雪花图案出现了8届,植被出现7届,太阳图形出现2届。雪花代表季节,“太阳”蕴藏着国名(日本)。植被元素的运用相对前两种更为复杂,其中橄榄枝出现3届,松树枝出现3届,桂树枝出现1届。橄榄枝作为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象征,寓意深刻,影响久远。松树又称“常绿树”,可喻为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在我们汉语中桂冠一词代表了胜利、冠军之意。植被所象征的“常绿、坚韧、胜利”,正与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相契合。形态也包含形状之意,奖牌的形状不同,所要表达的意义也不同,譬如在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上,奖牌的形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演变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奖牌形状,似犹他河的卵石,同时具有现代和乡村的风格,象征着美国西部精神。每枚奖牌都是手工制作,且独一无二,就如同经历风雨侵蚀的石头(如图1)。
(三)色彩元素在冬奥会奖牌图案中的展现
色彩元素对人的视觉刺激最为直观和明显,色彩的应用可以有力地表达人的情感。颇具象征性的色彩,是各民族不同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它既有共性又具个性。人对奖牌的视感,必先受到色彩因素的制约。简单的理解,金、银、铜牌的优先辨别方法不是质感,不是重量,而是视觉色差,也就是色彩。再如中国古老的前门,青灰的墙体,红墙黄瓦,古色古香,都是通过色彩去表现。在20届冬奥会当中,第16、17、18届奖牌在色彩的考究中尤为注重,也可以说质地、做工的不同导致了色彩的变化。1978年《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运会冠亚军的银质奖牌至少含银92.5%,冠军奖牌镀金量至少为6克纯金,铜牌为青铜模压而成。在人们的思维理念当中,金牌就应该是金光闪闪的,耀眼夺目的。但这三届在色彩方面的改变,同样让人感到奖牌所赋予的神圣与庄严,同样让世人神往与追求。色彩感染力最强的应属第18届日本长野冬奥会奖牌,为了突出地方特色,198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奖牌使用了涂漆技术。即将漆涂在圆形的黄铜板上,运用泥金画、景泰蓝和精细的金属加工技术制作而成。奖牌背面是用泥金画技术描绘的信州地区在朝霞映衬下层峦叠嶂的群山(如图2、3)。
(四)质感元素在冬奥会奖牌中的体现
质感是视觉对物质的一种特定感受。是由包括触觉在内的,人的各种经验共同完善起来的一种视知觉。历届冬奥会奖牌的材质大多相似,金、银、铜牌在选择材质上注重材质的致密度、光滑度、轻重、肌理、色彩、光泽、疏密、粗糙或细腻、坚硬度。奖牌材质发生“质”的变化体现在第16届、17届、18届这三届冬奥会奖牌。在第16届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奖牌上镶嵌了一块形似冰的水晶,给人以切切凉意。第17届冬奥会奖牌的材质以深色的挪威花岗岩作为原材料,镀金白银、白银和青铜以金属圈的形式套嵌在外。通过资料查询发现,挪威着名的维吉兰雕塑公园里用铸铁、铜和花岗岩三种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从此挪威花岗岩材质的雕塑在世界盛传至今。第18届日本长野冬奥会奖牌采用了传统的“蘸制”技术以及景泰蓝和雕版技术制作漆画在奖牌上,往逐渐变干的漆上撒金粉,给人以“麻麻”的质感,但细腻的金粉却呈现出初升的太阳,既形象逼真又意义深远。
二、冬奥会奖牌图案的美学特征研究
“人是文化的存在”,人不仅制造工具,而且制造交流工具,冬奥会的奖牌则是延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阆。
(一)冬奥会奖牌的审美共性与个性分析
1.冬奥会奖牌的审美共性
冬奥会奖牌的审美共性可以归纳为视觉元素与抽象特质的统一、图形图案与内涵意蕴的统一、民族美与世界美的统一。
视觉元素与抽象特质的统一。冬奥会奖牌以“点、线、面”为描述元素的视觉主导元素“勾勒”出了自然世界的具体形态,如“山峰、人物、植被”等。通过不同的点、线、面、肌理等因素组合成为不同的画面,产生不同的美感。表面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如若根据人体感受划分,此种肌理为触觉优先型肌理,往往是触、视觉综合性的肌理,既能通过视觉感受,又可触摸得到。譬如第17届冬奥会奖牌的花岗岩石,其上那形如浮云的乳白色纹理让人浮想联翩,给人畅快之感。
图形图案与内涵意蕴的统一。冬奥会举办的地点多为着名的滑雪胜地,项目大多以户外冰雪为主。在冬奥会奖牌的图形图案中,赛道图形出现在奖牌上的就有4届,以雪花图形出现的有8届,以冰雪运动器材出现的有3届,以运动员形象出现的有7届,以五环出现的达到17届之多(如表2)。这些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图形图案无不使人联想到人类文明进步、联想到奥林匹克教育的弘扬、联想到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向往与热爱。
民族美与世界美的统一。冬奥会奖牌既体现了特定的民族审美特性,也展露出一种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审美爱好,因此可以看作是民族美与世界美的统一。在已举办的20届冬奥会中,欧洲举办了13届,北美洲5届,亚洲2届,其中欧洲举办次数居多。而女神又是欧洲所崇仰的象征载体,她的热情、自信、光芒、优雅无不为阳性世界带来慈悲、智慧与精神力量,并提醒我们要勇敢起来。在奖牌图案中以女神形象出现的就有3届,均为希腊的胜利女神,有的右手持着桂冠坐在云端中,有的手持桂枝驾驶着马车飞奔在凯旋门上,有的手持象征橄榄枝桂冠的一片树叶,这无不反映出欧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象征着合作、公平竞争、友谊和平等奥运精神。
2.冬奥会奖牌的审美个性
所谓审美个性,就是把它设定为某一审美对象所特有的,与其同类不同的审美风貌,同时审美个性要取决于审美人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素养,对需审美物质的判别和鉴赏能力。冬奥会奖牌的审美个性可以划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现代型四类。
以女神、火炬、五环图形元素作为奖牌图案,带有极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意义,称之为象征型。以简约的服饰、原始的器材、民族个性的面孔作为图形元素,均描绘出古典色彩,可谓之古典型。女神趋驾的马车,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浪漫气息充裕心田,表现了胜利的喜悦,此为浪漫型。现代型简单理解为运用现代技术工艺,蕴藏现代理念,简约鲜明的时代朝气。臂如第16届至18届三届材质的“神奇”突破m。第19届冬奥会奖牌正面刻有冲出冰山与火焰重围的运动员的图样,代表着奥林匹克精神、人类的精神活力以及被激发出的能量。这届奖牌的火炬图形表现的如此简单而融洽,将火“照亮世界,指引人类”的涵义得以充分体现。第20届冬奥会奖牌具有象征喻义的奖牌形状、单一而流畅的线条、随意而融洽的丝带,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无不包含了现代人的时代审美意识。
(二)冬奥会奖牌的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
1.冬奥会奖牌的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意义不仅在于形成人们一定的价值定向,而且在于创造最高价值一一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
冬奥会奖牌作为冬奥会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人以美的教育和熏陶,而且让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奖牌的价值是赋予在竞技比赛中胜利的国家和运动员,是运动员社会价值的肯定与回报,而奖牌的审美价值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奥运遗产的一部分,是传承奥运精神的重要载体。
2.冬奥会奖牌的审美功能
冬奥会奖牌乃至夏季奥运会奖牌对社会的功能效应不如奥运吉祥物、会徽、会标那样引人注目。尤其是奥运吉祥物可谓家喻户晓,琳琅满目,更是人们喜好的玩具,许多从事艺术丁作或文化工作的人都将奥运会吉祥物视为一种时尚文化的风向标。而奖牌的实效功能却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也许是由于我们可以大肆生产大小各异的吉祥物,却不会随意地去制作金银铜牌的缘故吧?
但从美学特征的角度去考虑冬奥会奖牌的审美功能,却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信息传输、遗产传承、道德弘扬的积极推动作用。从冬奥会奖牌图形的视觉引导的角度分析其审美功能,可理解为冬奥会奖牌承载着宗教的、民族的、政治的、社会的、时代的文化凝聚。更重要的它还是体育生动活泼、灵气四溢的物质载体。
三、冬奥会奖牌的审美趋势
(一)平面二维向立体三维转变的趋势
奖牌的图形摆脱简单的线面组合,造成视觉上的纵深感,在平面上体现立体形象,可传达更强的视觉信息。第10届冬奥会奖牌背面的图案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感到了视觉的纵深感,在平面的线条中去发现内在的运动影像,这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体现立体美感的一届。
(二)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的趋势
历届冬奥会奖牌图案中包含的人物、动物、火焰、河流可谓动态的图形元素。那就应该让这些“动”的元素给人以动的视觉效果,让奖牌“活过来”,让人们对奖牌的憧憬增添鲜活的色彩。回顾第19届冬奥会的奖牌,一人举着火炬冲出冰山和火焰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们激情迸发。冬奥会奖牌的动感体现了审美角度的变化,设计师根据需要而发展变化的视觉形态,将呆板不变的图形变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视觉影像,在延展的时空中得到了有效而准确的视觉识别与传播。
(三)色彩、色调多样化的趋势当我们用到形容颜色的词语,会想到“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万语千言。而我们想到奖牌的色彩却只有那固有的三色,难道不应该适时的进行调整了吗?时代飞跃、技术革新,难道不应该通过受人瞩目的奖牌去展现这些新时代、新工艺的伟大进步吗?
(四)文字意象化的趋势
文宇意象化就是把文字本身当做一种图形来对待,再加上文字本身的内涵进行图形变化含义的延伸。同时,图形设计在形式上也日趋符号化、文字化,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更直观地获取信息。可以说图形文字比文字更具内涵,又比一般图形更具图理和文字性的视觉传达效果,成为了现代图形设计的主导性潮流回首2008奥运会会徽,就采用了中国特有的文字和印章形式,拟人化的“京”字描绘出了一个跑动、跳跃的人形,创造出了比文字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虽然这种文字意象化的设计理念未在已举办的20届冬奥会奖牌中出现,但谁又能断言这种理念不会被后来的奖牌设计师们所采用呢?
四、结论
奖牌凝聚着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毕生梦想,奖牌彰显出东道主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奖牌也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向全世界的传播?。冬奥会奖牌不但拥有着视觉元素与抽象特质的统一、图形图案与内涵意蕴的统一、民族美与世界美的统一的审美共性;而且冬奥会奖牌还拥有着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现代型的审美个性;满足了人们实际审美需求,丰富了审美知觉与经验,拓展了审美价值;承载着信息传输、遗产传承、道德弘扬的审美功能。冬奥会奖牌将面临由平面向立体化转变、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过渡、色彩与色调的多元化以及文字意象化的审美趋势。
董宇 纪烈维 李尚滨 赵培禹 王沂(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军事训练部,哈尔滨150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