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花鼓戏唱腔特征(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表现形式)

2023-01-13  本文已影响 38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花腔是一种起源于17-18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声乐演唱技巧。花腔要求在声音与情感结合的基础上,又要求演唱者高度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并且演唱具有一定的华丽性、装饰性。随着西方演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中华民族声乐逐渐吸收其精华,把花腔技巧融入其中。那么,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是怎样运用与表现的呢?

关键词:花腔;民族声乐
一、 花腔的缘起
  (一) 花腔在西方的起源
  花腔是西洋古典音乐的一种高难度的演唱技巧,起源于17-18世纪的意大利阉伶。花腔是一种装饰性、华丽性很强的演唱技巧。究其根本,装饰性唱法的音乐风格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叶的欧洲,后来随着在欧洲的传播,逐渐发展为具有高难度技巧、丰富调式的花腔。十七世纪末,意大利的阉伶演唱把花枪这种演唱技巧传播开来。之后,花腔这种声乐炫技技巧在法国兴盛达到顶峰。因为那时的法国是欧洲的强国,法语作为一种高贵的语言,在欧洲贵族王室中广为流传。其中有德国王室、北欧王室、俄罗斯王室等,甚至包括美国的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他们都以说法语为荣耀。
  (二) 花腔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对“花腔”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传统的戏曲和民间歌曲中。十九世纪,随着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被迫打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花腔演唱技巧逐渐进入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相融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作曲家尚德义曾尝试创作花腔歌曲《飞翔吧,祖国的雄鹰》,可能当时条件的不成熟,这部花腔歌曲处女作最终归于泯灭。1971年,尚德义再次创作花腔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这部作品由王悼作词并由著名花腔歌唱家孙家馨首唱。这部作品的发表,奠定了花腔艺术在中国声乐中的地位,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之后,尚德义又陆续创作了一系列的花腔歌曲艺术作品。中国的其他作曲家如刘聪、白成仁、姜一民、胡廷江、陆在易、徐景新和施光南等也接连创作了很多成功的花腔艺术作品。如今,民族花腔歌曲作品已深受民族大众的接受、喜爱和关注,比如,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常思思演唱的《春天的芭蕾》。还有被我们所熟知的由胡庭江创作的《青春舞曲》《玛依拉变奏曲》《青春小鸟》等民族花腔作品。
二、花腔的运用
  (一) 花腔的演唱技巧
  捷音(Agitily),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音阶,也称为花腔快速走句。这种音阶,每一个音节都要求清晰、均匀、快速。例如,三音、五音、一音相连时,每一个音都要唱的清楚、轻快也要注意音节的连贯性。
  震音(Trill),是花腔技巧中比较基础的技巧,也是相对较容易的;因而被大多女高音所擅长。震音是大二度之间的的一种颤音,也称为花腔大颤音。它的唱法包括主音颤动唱法和高一度颤音唱法两种。
  倚音(Appoggiatura),是将一个短小的音符置于主音之前,根据在主音上下方开始的位置不同分为上倚音(Upper Mordent)和下倚音(Lower Mordent)。其中,倚音在符点音符之前,占主音时值的三分之二;在单点音符之前,占主音时值的二分之一。震音是花腔演唱中较为常用的技巧,演唱时要求咬吐字清楚准确、短促有力,并且要保持整个乐句的连贯流畅。
  (二) 花腔在西方作品中的运用
  《笑之歌》又称为《伯爵请听》(我习惯记为《笑之歌》,因为更符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选自轻歌剧《蝙蝠》,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最经典的女仆唱段。本曲采用3/8拍,小快板的活波旋律,G大调的优美音调来表现女仆阿黛来的性情;花腔技巧跳音的运用浑然天成地把阿黛来的笑声中的讽刺诙谐表现得出来。
三、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表现
  (一) 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表现
  花腔是一种拥有丰富调式的腔系。是一种华丽的演唱艺术技巧。花腔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明朗的调式色彩、质朴的情意表达、口语化的旋律线条、动人的节奏律动以及衬词化的唱歌结构等各方面。花腔在与中国民族声乐的结合、融入中,逐渐形成了有着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特点。例如,民族声乐作品《夫妻观灯》中“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这些唱词的幽默诙谐、口语化,就生动说明了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艺术特色。
  (二) 花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牧笛》,是中国当代作曲家尚德义的创作的花腔歌曲作品。歌曲是G大调,2/4拍,典型的A-B-C三段式结构,歌词由邵永强填写。这首歌曲表现了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大自然的清新美好,,给人以优美舒适的感觉。
  第一段,歌曲速度较慢,主要描写大自然的美丽迷人的景色,但是音阶跨度比较大。后半部分,出现音符上的跳音,演唱时要注意对声音和气息稳定性的控制,做到跳跃中连贯自如。
  第二段,主要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速度加快;后半部分,作者采用大量的跳音、回音的花腔技巧,并用了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连唱,描述了一幅大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也将作品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第三段,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先是呼应第一段,速度较慢,接着加快速度,就如同《笑之歌》最终把全曲推至最高音High g来结束全曲。这一部分的歌词较少,作者主要用一些高难度的花腔技巧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在演唱时,要投入自身感情的同时,把握住花腔的高难度技巧,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金爱华. 花腔技巧在歌剧演唱中的作用. 北方音乐. 2006(03):25-27
杨士菊. 花香四季──记作曲家尚德义教授. 人民音乐. 1998(11)
罗静. 花腔女中音声种的声音特征——以巴托莉歌唱特点为例. 歌海. 2009(02):56-59
倪海霞. 阉人歌手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唱艺术. 艺术探索. 2008(06):35-3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哪些(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上一篇: 音学五书名词解释(简论《音学五书》电子书)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