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 112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874万人。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0万人,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无疑,就业难依然是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将加重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空场域下,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选择。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施教学改革,并形成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实现大学生由就业向创业转变,以创业带动就业。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审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探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融合,提出与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环境设计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1.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透视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创新创业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在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校是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渠道。数据显示: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达到20%~30%,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为3%左右。可见,从课程教学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较大短板,具体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维度,人才培养的问题表现如下:(1)人才培养定位较为模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专业应用能力强、专业洞察力强、团队协作素养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绝大部分高校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但由于专业扩招、办学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出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的情形,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脱钩。课堂教学沿袭西方学院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守业型”而非“创业型”的人才培养,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2)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一般而言,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是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形式“单一化”等问题突出,不利于环境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之上,大学生仅作为“被动学习”的“接收器”而存在,缺乏独立思考、思想互动、成果分享的时空场景,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必须看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要求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然而正是由于专业教学的弊端,使该专业精、高、尖人才较为缺乏。(3)创业实践教学明显不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须要突出学生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技能的培育,需要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的支撑,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然而,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层面而言,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主要表现为:①由于高校扩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投入较高等问题,致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拟实训室、创业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实践教学基地难以建立,影响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能力的培育。②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原则,通过选派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完成相关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等措施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由于企业资源、办学资金等问题,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成长。

  2.创新创业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跨界融合、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注重运用的专业,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谋势而动、顺势有为,针对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与市场需求相呼应、与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育新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化、创新型人才保驾护航。(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向。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独立科学精神的艺术类专业,既要培育大学生独立的创意设计能力、厚实的艺术素养,又要突出大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育。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的情形,必须要结合专业发展的趋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办学特色等方面,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培育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专业应用能力强、专业洞察力强、团队协作素养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并将人才培养定位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为:①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向度,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实施“理实一体化”“知识教育+能力培塑”等人才培养模式。譬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注重环境艺术设计工艺、装饰材料、造型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还应坚持跨界融合的理念,推动专业课程教学与艺术鉴赏、美术设计等相融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②要坚持“学生本位”的取向,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特点、成长成才规律等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制定具有学科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切实培养出一批真正具备设计能力的人才。(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载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对接时代发展的需求,规避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大学生设计能力的短板,开展项目化、行动导向、启发式、任务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建构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积极建构“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艺术设计、项目讨论、任务化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力。(3)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夯实人才培养根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走出一条“理论教学+实践锻炼”的能力培育之路。对此,要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环境艺术设计ERP实验中心”“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室”“大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创业孵化园”“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中心”“互联网环境艺术设计创业实验室”等实践锻炼平台,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充分施展。要建设学科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实际项目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校级比赛、校际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等全程化、层次化赛事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能力机会,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良好氛围。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争取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大学生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设计实践,最大限度地优化创业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确保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针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明显不足等问题,必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载体、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夯实人才培养根基等方面着力,推动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合理化,为培育新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化、创新性人才夯实根基。

  作者:谢蓓

返回设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解构主义在现代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上一篇: 视觉传达设计在图与形的组织运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