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运用认知语法和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没有”型比较句的比较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指出什么样的句法成分能够充当比较结果是由该句式“不及”、“达不到”这一基本语义决定的,重点分析了状态形容词充当比较结果的原因和“那么”的用法,接着分析了比较结果的语义模糊性和语义类型,最后分析了整个“没有”句的语用倾向。
所谓“没有”型比较句,指的是现代汉语中由“没有”或者“没”(为行文方便,下文只作“没有”)充当比较词的句子。根据赵金铭构建起的现代汉语“比较”的语法范畴,“没有”句是表示“不及”这一次范畴的常用句式。[1]例如:
①中国工人没有外国工人那么苦。(鲁迅《伪自由书》)
②坐车没有骑车快……(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上两例中,“中国工人”和“坐车”是比较主体(用字母a表示);“外国工人”和“骑车”是比较客体(用字母b表示);“(那么)苦”和“快”是比较结果(用字母x表示)。“没有”是比较词,引进比较客体b,使比较主体a与之比较,并表明a“不及”或“达不到”b的程度。
这样“没有”句可用公式表示为:“a没有b(那么)*x”,其基本语义是:a和b相比,在某一方面,a“不及”或“达不到”b的程度,即a<b。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充当“没有”句比较结果的句法成分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进一步总结它的语义类型以及整个“没有”句的语用倾向等特征。
一、比较结果x的句法表现
(一)一般差比句对x的要求
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差比句表示的是程度的差异,所以一般只有能体现程度差异的成分才能进入x项。Www.lunwen.net.cn判别的标准是看这些成分是否能受一系列表示连续量的程度副词“最”、“很”、“非常”、“有点儿”等的修饰。能受这一系列程度副词修饰的成分一般可以充当x,否则不能。[2]“没有”句也是差比句式的一种,因此符合这个条件的成分一般也能充当“没有”句的x。这些成分主要有相对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宾语)、有+名词、助动词+动词(+宾语)、一部分兼语结构[3]。下面依次各举一例:
③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老舍文集》第14卷)
④我没有她那么喜欢上网。
⑤你没有他有名气。
⑥三十六计和百多万军人的骁勇,在辽沈战役前黑土地上成百上千次的角斗、厮杀,都没有在四平的两次较量更能决定国共两党的命运了。(张正隆《雪白血红》)
⑦小张没有小王讨人喜欢。
当然,这几种成分在x位置上的出现频率是不一样的,相对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是一个连续的量[4],本身就可以体现出量的差别,因此最容易进入差比句中充当比较结果。另外三种成分充当比较结果的时候,则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有+宾语”的宾语一般由抽象名词充当,通常用来表示积极的意义,如“有本事、有风度、有价值、有道理、有感情、有希望、有信心、有能力、有兴趣、有骨气、有见识、有经验、有水平……”。有的具体名词也可以进入这一结构充当比较结果,但是它们的语义发生了偏离,整个结构不再表示领有或存在宾语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而是表示一种程度较高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有钱”、“有头脑”,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对“金钱”和“头脑”的领有,而是重在说明“钱多”和“思维能力强”。所以,这种结构中的名词前一般不用具体数量词修饰,如:
⑧a.你没有他有钱。
b.你没有他有一百块钱。
(二)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着重于对事物状态的描写,不表示量的差别,所以也不用程度副词来修饰。一般的比较句(例如“比”字句)中状态形容词是不能充当比较结果的。但是经统计我们发现,在“没有”句中,有时会出现状态形容词充当x的情况。如:
⑨但我并不是说:陈先生是儒家,章周两先生是法家,——中国现在,家数又并没有这么清清楚楚。(鲁迅《华盖集续编》)
⑩他便在书桌旁坐下,正对着眠床;看靖甫的脸,已没有昨天那样通红了。(鲁迅《彷徨》)例⑨的“清清楚楚”的原式“清楚”是性质形容词,但重叠后带有明显的描写性,成为状态形容词,和⑩中的“通红”这类状态形容词一样,都表示对事物性状、程度或方式的具体描写,表示一个极大的量,它们本身是没有程度的差别的,所以一般不能进入比较句充任比较结果。但“没有”句比较特殊,如果在状态形容词前面加上“这么(样)/那么(样)”之后,许多都可以进入这种句式充任x。这些状态形容词除了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aabb如“干干净净”、abb如“懒洋洋”、a里ab如“糊里糊涂”)外,主要有:
梆硬笔挺笔直冰冷飞快滚烫
滚圆精瘦喷香漆黑煞白死沉
雪白雪亮 崭新湛蓝……
这似乎和前文的结论有矛盾,其实不然。再回过头来看“没有”句的基本语义特征,表示的是a“不及”或“达不到”b的程度,也就是说,虽然这种差比句也表示a和b程度有差别,但最重要的不是显示二者程度的具体差异,而是强调b的程度高,进而实现对a的否定。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正是一种程度极高的量,前面再用“那么”、“这么”等词来指示并加以强调,更突出了比较主体“达不到”比较客体那样的程度。如例⑩是“靖甫现在的脸色”(a)和“靖甫昨天的脸色”(b)的比较,昨天的“通红”表示“红”的程度极高,现在的脸色已经达不到昨天红的程度了。
这还可以从认知语法的显著度得到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对于名词和形容词的关系来说,性质形容词的性状是恒久的,性状必须具有恒久性才具有区别性,才能在人脑中形成这类事物的显著印象,其显著度才高。而状态形容词的性状是临时的,不恒久的,因此显著度低。如例⑩中,名词“脸色”和性质形容词“红”或者“白”之间的关系是恒久的,和“通红”之间的关系具有临时性,因此其显著度不高。但是,指示词具有增加显著度的功能:把某样不太显著的东西指给别人看,就能使它成为注意的焦点。[5]因此,为了突出强调b的程度高,说话人在状态形容词前加上“那么”来进行指示和强调。
(三)名词或名词短语
石毓智认为,名词属于离散的量,是有边界的,一般不能显示程度差别。但有些名词本身就有程度的差别,有时前面可以加上性质形容词进行修饰,这时前面的形容词语就显示出了a和b在程度的差别,如:
11“我……”慧芳一时语塞,旋即轻眸一笑:我没你那么厚脸皮。(王朔《刘慧芳》)
12白丽平静地望着单立人,“刘志彬没那么高智商。”(王朔《人莫毒予》)
因为“脸皮”可以有“厚薄”、“智商”可以有“高低”之分,所以在名词“脸皮”和“智商”前加上性质形容词,就可以进入比较结果显示程度差别了。有的名词前面没有性质形容词修饰也可以进入x,如:
13她知道孙小姐有四个人同走,十分忻羡,自怨自怜说:“我是孤苦零丁,路上只有一个佣人陪了我,没有你福气!”(钱钟书《围城》)
例13中的比较结果由单个名词“福气”充当,这里的“福气”相当于前面的“有+名词”,即“有福气”,所以这样的名词也可以充当比较结果。
二、x的语义分析
许多学者认为,“没有”句中的x一般只能是褒义词,不能是贬义词,如果后者要进入“没有”句,前面一定要加“那么”等[6]。其实情况并不完全如此。本小节重点分析“那么”的作用和x的语义类型。
(一)“那么”的作用
与其他差比句相比,x前出现“那么”是“没有”句(和其肯定形式“有”字句)独有的特点。有的句子甚至省略比较客体b,只保留“那么”来进行指示,如:
14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鲁迅《呐喊》)
15这孩子有点像李承晚,不过没那么漂亮。(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前人在论及“没有”句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句中“那么”的特点,且不同程度地对“那么”的用法进行了论述。一般的看法是,当x为褒义词语(包括中性用作褒义)时,其前头可以不用“这么、那么”等词,但若x是贬义词语(不包括中性用作贬义的)时,则前头必用“这么、那么”等词,否则,句子不能成立。[7]董秀梅则认为“这么、那么”的使用与形容词的性质无关,用上这些词,是为了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加强了语气,突出了b的程度,去掉以后,语义显然弱化。[8]杨惠芬指出“那么”等词的作用是把抽象的性状形容词所蕴含的性状度具体化为b的程度。刘苏乔[9]则认为,“那么”省略前后,两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一样,但在交际中有较大的语用差别。
其实在“没有”句中,存在着两个“那么”,一个轻读,表指示,其作用是把b蕴含的x的性状程度定量化,作为比较的参照标准。如“儿子没有妈妈那么高”中,“高”本身是一个无边界的连续的量,但前面出现“那么”以后,“高”就变成了具体的有边界的量,即“妈妈的高度”。还有一个重读,表指示兼强调,作用是突出在说话人心中,比较客体b的x的程度极高,加强了语气。
在褒义词或者中性词语表示积极义的词语前,“那么”一般既可轻读,也可重读,这要看说话人的意图时作客观比较还是由主观感情倾向。
在贬义词或者中性词用作贬义的词语前,“那么”一般重读,强调bx的程度极高,一般表现了一种对b的极大贬斥。如:
16a.这间房子没有那间房子干净。
b.这间房子没有那间房子那么干净。
c.这间房子没有那间房子脏。
d.这间房子没有那间房那么脏。
a、b两句的x(“干净”)是褒义词,句a没有“那么”,句义可有两种理解方式:一、这间房子不干净,那间房子干净。二、这间房子干净,那间房子更干净。句b的“干净”前用了“那么”,也有两种理解,当“那么”轻读时,既可以理解成一也可理解成二;当“那么”重读时,只能理解成二,加强语气,强调“那间房子”的干净程度极高。c、d两句的x(“脏”)是贬义词,句c没用“那么”,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这种句子一般是不说的。句d用了“那么”,表示的是:这间房子脏,那间房子更脏。“那么”重读表示对“那间房子”“脏”的程度进行强调,带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将在下面详细分析。
(二)x的语义模糊性
在用“比”字句进行比较时,我们常常会用一些词语显示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之间的具体差值。如:
17a.我比他高。
b.我比他更高。
c.我比他高一头(一点儿/十公分)。
d.我比他高多了。
而在“没有”句中,“没有”只是显示比较主体在某方面的程度上不及比较客体,并不显示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值。在比较的时候,只有一个上限,即以比较客体为比较基准,比较主体的程度在这个水准线以下,没有下限。也就是说,在x的程度上,a可以x,也可以不x,但即使a再x,也达不到b的程度。如在“我没有他高”中,“他”的身高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共知信息,不论这一信息有没有具体的量值,我们只能判断“我”的身高在“他”的身高水准线以下,而不知道“我”到底比“他”矮几公分。
所以,例17中除了a句“我比他高”中的“比”可以替换成“没有”外,其余三种情况都不能变换成相应的“没有”句。即在“没有”句中,x前不能出现表示比较的程度副词“更”、“还”等,x的后面也不能出现表示具体量差的词语,如“一头”、“一点儿”、“十公分”以及程度补语“多了”等成分。所以我们说,“没有”句和“比”字句相比,比较结果在语义上只能显示a和b有程度上的差异,却不能显示具体的量差,不是一个精确的量,具有表意的模糊性。这也是由“没有”表达的“不及”义所决定的。
(三)x的语义类型
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词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在“没有”句中,这三类词都可以出现在x位置上,只是这三类词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
1.x是褒义词
像“漂亮、乐观、有趣、积极、勇敢、亲切、聪明、可爱、伟大、整洁”等含有明显赞许和褒扬色彩的褒义词,是最容易进入“没有”句的。例如:
18有人说,我的作品没有战前的那样好了。(《老舍杂文集》第14卷)
19你太让我失望了,看来你的心灵没有你的外表那么美,在我眼里你丑了———还不如她。(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人在审美时,往往是美好的、漂亮的、有欣赏价值的事物,更容易引起积极的反应和心理的认同,所以在比较的时候,人们往往愿意比较美好的方面。比如在比较两个人的外貌时,我们一般不说“小张没有小王难看”,而说“小王没有小张漂亮”。这样,就使得褒义词比贬义词更容易进入“没有”句充当x。
2.x是中性词
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有些量度形容词[10],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往往是表示量大的一类词的使用频率比表示量小的一类词使用频率要高。这是和人们的认知心理分不开的。一般来说,量度形容词并无褒贬之分。根据不对称和标记理论,在表示量度时,表示“量大”和“量小”的两类形容词是不对称的。如果我们说:
20a没有b高。这仅仅是两个人在身高上作比较。关于a和b的身高,实际情况有三种:一种是a矮b高;一种是a矮b也矮,但是b比a高一点;一种是a和b都很高,但是b更高。但如果我们说:
21a没有b矮。这句话的预设义一定是:a和b都矮,而且一定是在特殊的语境中才会这样说,比如在谈论a和b到底谁更矮的时候。因此,这里,“高”不是仅仅指“个子高”,而是指身高,即“高矮”。而“矮”则仅仅指“个子矮”。
但这并不是说就一定没有“量小”类的量度形容词在“没有”句中出现,如:
22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鲁迅《呐喊》)
23洞庭湖没有这般小。(余秋雨《洞庭一角》)3.x是贬义词也有许多贬义词是可以充当x的,如:
24他们可没有像你说得那么卑贱,随便,与乱七八糟!
25大姐年轻时可没有现在这么不讲理。通过频率统计可以发现,在“没有”句中,由贬义词充当x的情况不是太多,且往往表达说话人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倾向,即对b的极大否定或贬斥。
三、“没有”句的语用倾向
x的语义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整个“没有”句的语用倾向的多样性。
(一)当x为褒义词时,否a褒b
当x为褒义词时,一般表示的是对a否定和对b的褒扬,可简单概括为:否a褒b,表意侧重点一般都倾向于b。如:
26赵妈妈,我想,芦根也许没有枸杞子好,枸杞子才是最好的药。(竹林《女巫》)
27文绉绉的语言毕竟没有人民嘴里历来的语言那么新鲜、生动、活泼。
(二)当x为贬义词时,贬b
当x为贬义词时,一般表达的是说话人对b的极大否定或贬斥。至于是不是肯定或者褒扬a,则不一定。可以概括为:贬b。表意侧重点一般都倾向于a。如前例24、25,在否定和贬斥b(“你说的”和“现在”)同时,是对a(“他们”和“年轻时”)的肯定,而前例16d,则既否定了b,也没有肯定a。
(三)当x为中性词时,不确定
中性词充当比较结果的语用倾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仅仅是对a和b作客观量度的比较,这时候说话人往往不带主观色彩,仅作客观评价,如例
20(a没有b高);还有一种就是带有对a或b的否定或贬斥,这要看要看说话人当时所在的场合而定,如前例
22,这个句子的两个x,一个是表示量大的“高”,一个是表示量小的“薄”,但是两个都是对b(b指的是“现在”但是在这里隐略了,由“那么”指代)的否定。
(四)特殊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句中,当b项具有某种性质的极限程度时,表意侧重点总是在b,如:
28小时候,我看过许多新娘子,总觉得哪个新娘也没有眉嫂漂亮。(叶文玲《正是桑叶青青时》)
29但是哪一次也没有这次因黄河大决口而迁徙的人口多,哪一次也没有一个政府对她的人民这样不负责任。(李准《黄河东流去》)
28中的x是褒义词“漂亮”,29中的x是量度形容词“多”和贬义词“不负责任”。但是因为两句中的b都表示了极限程度,即“b最x”(眉嫂最漂亮、这个政府对她的人民最不负责任)。所以,在这种“没有”句中,表意侧重点总是倾向于b的。通过对“没有”句比较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句法上的表现最终是受到语义的制约的。“没有”句的比较结果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类型等都是由该句式“不及”、“达不到”这一基本语义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法研究中,我们要把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结合起来,正如邵敬敏先生所说,语法研究的目的不是单一性的,而应该是复合性的,即应该致力于探求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和认知的解释性[11]。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论汉语的“比较”范畴[j].中国语言学报,2001,(10):1-16.
[2]邵敬敏,刘炎.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汉语学习,2002,(5):1-7.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49-850.
[4]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增订本)[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20-121.
[5]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66.
[6]史有为.说说“没有我水平低”[j].汉语学习,1994,(4):17-19.
[7]徐燕青.“没有”型比较句的初步考察——兼及“不像”型比较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7,(1):42-48.
[8]杨惠芬.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21-127.
[9]刘苏乔.表示比较的“有”字句浅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50-55.
[10]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3):46-59.
[11]刘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m].南京:学林出版社,200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