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田径运动会是以田径项目为载体,推动中学体育发展的有力手段,但其在参与者、竞赛目标、结果评价等方面都与田径竞技本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全员性、参与性、过程性、教育性是其主体,“竞赛育人”是其本真诉求,因此,基于体育教学来分析学校田径运动会,有针对性地反思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研很有价值和意义。
一、“观”现象
(一)不会接力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集体项目,它固定人数跑相同距离,用接力棒进行传递,相互配合跑完全程的合作竞技。在中学运动会中,接力跑是高潮部分的重头戏,但交接棒技术的粗陋、接力规则不清也成为了接力跑比赛中的常见问题,原地交接、掉棒、跑出交接区域、干扰别道比赛、碰撞等情况屡见不鲜。
(二)不会投掷
近年来垒球、实心球等考试项目逐渐成为运动会的新宠,然而在投掷场地上犯规现象普遍,因动作技术运用不当导致的众多损伤现象,屡屡发生。
(三)不会“三跳”
从运动会跳远、跳高、三级跳远项目,我们发现成绩差,不会跳的现象普遍,三级跳远不能跳入沙坑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甚至出现较多扭伤情况,学生腿部力量、协调性和跳跃能力差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陌生而导致的害怕和失误,中学教学中三大跳跃项目都是非考试项目,因此是否存在令人堪忧。
二、“看”本质
(一)参与指导
初中学生普遍对中考科目的认可度有着强烈的偏向,而对于参加田径比赛,多数参与学生表示,运动损伤严重,对田径运动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是学生被动参与的根本原因。因此,怎样加强参与性的指导,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在胜利中、失败中、挫折中、鼓励中,品尝不同的体育滋味,融合生命教育的命题,是很好的时机。
(二)技术指导
在田径竞技对抗的形式下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激情,通过技术的掌握和练习来实现体能的提高、技能的增强,是技术指导的根本方向。虽然勇夺第一名和体育课堂达标满分的目的性不同,必然会带来竞赛强度的不同,但是练习—提高—再练习—再提高的要求,是体育所有项目的基本品质,挑战自身,挑战极限,这本身就对所有参赛者很具吸引力。
(三)心理指导
在所有的体育竞赛中,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失误率一直高居榜首,紧张、僵硬、变形、用力过大等情况时有发生,这是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应对激烈的竞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发挥出最佳水平,这是体育心理指导亟待加强之处。
三、“研”教学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部分一直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但是运动的前提,更是安全的保障,因此,准备活动不单单是体育课堂上需执行的任务,更需要通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在运动前,自觉、自愿、自律地进行。
(二)安全意识
运动场上流动性强,有时会在同一个场地按顺序开展不同的内容,因此安全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在纷乱的场地中学会自我保护,不仅是管理老师的责任,更需要通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安全运动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和形成规避危险的良好运动习惯。
(三)运动目的
田径比赛中,失败者多,但失败能使学生觉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促进其修正、完善和超越自我。运动中的自我实现比他人暗示有着更加强大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教学比赛、游戏竞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对抗心理素质,同时多采用纵向比较,用小目标的实现来增强自信。
四、小结
体育教学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教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是主导之力,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最终都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和体现,是主体之能。基于体育教学目标下的田径运动会,用运动竞技精神激励学生,用体育规范教学引导学生,是校园体育的本质,中学田径运动会现象只是一个侧面,只有真正实现从学生角度出发,实现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才是教学的真正动力。
作者:苗定超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返回体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