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通信学论文

记者采访培训(基层采访记者手记)

2022-11-15  本文已影响 1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2010年5月,广西玉林电视台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下均称节目)。该节目加大了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收到了有力的社会效应和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成为本台较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之一,为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统一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渐进深入,树立了良好的实体标本。

关键词:走基层; 记者; 乡村

《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的起草诞生背景,源自2009年玉林市改革开放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新阶段的时期。形势要求我们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宣传力度,搭建起让农民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农村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生态协调、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玉林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周斌也缜密提出,要本台在这方面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面对新任务,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和新形势下广电媒体系统的要点工作。经过一番推敲选择,最终决定在我台原有节目《新闻视线》的基础上,再推出“视线记者走乡村”栏目,作为《新闻视线》的一个子节目,一方面给农民交流学习和宣传提供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强调走乡村,那就决定了节目的形式内容一定要来自农村基层,预示着记者的采访方向必须是农村、基层和一线群众,这也就要求记者具备独到的采写风格和扎实的业务技能。
为了保证节目办到实处,我们先后两次制定了节目的内容方案。第一次方案,主要从节目内容上明确宣传重点,即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种养致富的典型成果,农村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农技生活中的科学发明,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村容村貌大变化作出系列报道。第二次方案,重点是在原有节目形式内容上,拓宽基层宣传的视野,加大力度宣传农村地道的风土人情、农村新生事物的专业合作,倡导农村自然、和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新技术的推广、致富奔小康的样板,和从农村走出的各类科技人才典型等等。
节目内容的匡定,奠定了节目的方向和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从组织和人员上做出整合与调整。委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采写和摄像技术过硬的资深记者挑梁,辅以部分年轻、实习、见习的记者,保证节目从内容选定到奔赴前线、基层采访、成稿制作、节目播出、群众反馈等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经过一番运筹探索,《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于2010年5月正式开播。该节目播出后,受到各级领导、同行和本土观众的高度评价,称这个节目办到了基层,办到了百姓群众心中,不仅包含了宽厚广博的形式内容,还是一档管看、管用、切合民生实际的节目。
  两年多来,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共播出300多期。内容涵盖了农村基层的方方面面,都是观众想看,而未看过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科学种养、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农村风土人情、发展中的农村教育事业、农家典型致富的学科带头人。农村的风俗文化,农村的道德模范,农村生态环境,留守孤寡老幼等等,深得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群众们的喜爱。一位观众在看了节目后评价说:“视线记者走乡村,与您分享农村见闻”,定位形象亲切,内容丰富、精辟、易懂,用这样的话语评价是最贴切不过了。
  在制作整个节目过程中,记者也深入到农村基层,走到群众中,力求把节目办得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农民朋友们也借节目播出这个平台,交流信息,感受农村蒸蒸日上的新农村生活,真正分享了乡村的喜悦,感受了农村的变化。如其中的一档《葱香满飘福绵水岭村》播出后,一位农村群众高兴来信说,这条消息也为他提供了一条致富的门路,我们这里也适合种“香葱”。另一档《乐把农村作乐园》讲的是退休干部韦桂深,2000年退休后,放弃在城市里的安逸生活,毅然回到老家农村,摸索到一条养黄沙鳖的致富门路。实践成功后,又发展到养猪、养鼠、种百香果等农技领域。不仅如此,他还把技术传授给本地和外地来取经的农民,经他个人举办的培训班就有68期,受培训人员达8 200多人。韦桂深不服老,不图安逸,退休后坚持搞种养致富,向人传授种养技术,带动远亲近邻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迹在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这样的典型在节目中报道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传播效应。特别是对一些退休在家,静守夕阳的老年朋友,起到了很独到的标榜效果,他们都以韦桂深为榜样,兴起了种养致富的门路,改“坐等养老”为“创业养老”纷纷赞称该节目办得有特色,有鼓劲,有看头。
就这样,农村中一些看似平淡的小事,经过节目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就变成了关系千家万户发家致富的信息源头和精神动力,充分显示出节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意义。在经办节目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立身实践、深入一线、比学赶超。众多的同事也纷纷走出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广播电视节目,记录农村变迁,讴歌群众创造,反映时代风貌,回应社会关切。在这样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总结起来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大局意识
“伟大的时代欢呼上乘的作品,出色的节目来源于火热的生活”如果说“走转改”实践是新闻工作者到基层汲取养料的一项必修课,那么在基层乡村去办节目,更让新闻工作者通过体验生活和调查研究,更加深刻地解到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也发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才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老区革命地新闻纪念馆前,众多的同行在新闻前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握紧右拳,庄严宣誓:“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是在当下秉承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而进行的长线战斗。
说起来本台“视线记者走乡村”节目,要比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新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号召要早一些,之所以能这样,是我台的想法和行动步调,和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最新要求相密合。中央的“走、转、改”号召,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使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新闻宣传工作,说到底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新闻媒体,尤其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电视新闻传播来完成。这就是电视新闻宣传的大局。站在这个大局上,我们电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完美的结合呈现,才能在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上,跟上形势,进而取得跨越发展的主动权。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们更增强了办好节目的信心,精神上才有更加牢固的支撑和动力,据此才能够坚定不移地把节目办下去,办得更生动、更出彩。
2 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两年多与节目的相携并进,正是通过近似直逼“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新闻实践,大大提交了我们作为新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了记者工作“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实现了自身素养由量到质的转变。
在深入基层的一线采访中,我们坚持记者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发挥自身主动积极性,践行新闻作品“三贴近”原则的责任态度和使命观点,决不道听途说,在一种闭塞的环境中做节目。有责任感使,下基层,才能有敢于克服万难的驱动力;有使命感,到一线,才能勇往直前,想方设法出精品。回想在节目刚办起时,它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如何为之找到又好又充足的食粮是十分严俊的问题,而由于节目特定的形式内容,定不能搪塞而过走随便路线。在节目素材的选择上,只能促使我们记者下到基层,排除万难,采集开挖。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记者为节目提供的三百多期节目、稿件及制作成品,没有缺过一次,少过一分一秒。其中的艰辛,其中的苦乐只有记者自知。正是这么一种精神——为党和人民谋福利,就必须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才做出了节目的超常效果。凭借这种精神,我们记者走在基层的采访中,排除万难,以坚毅无比的凝聚力出色完成采访任务。同时在每次的节目采访中,都力求把每个采访对象的音容笑貌、现实生活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的真情表露在节目中呈现,使我们的节目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人民群众感到真实自然,看得见、听得来、学得到。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使我们记者有一心一、一丝不苟办好节目的原动力。即便是在广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这样的时政要素紧要之际,我们的节目依旧力求贴近民生、力求时效。早上出去采访的稿子,晚上要播出,就必须保证新闻的新鲜性和及时性,这也对记者的新闻敏感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挑战。在此期间,我节目对容县县底喜洋洋艺术团和容县诗词文化的报道,挈合时下的时政脉络,报道农村最鲜近的新知新风,宣传弘扬了当代先进的农村艺术典型和乡土文化。因此《带给农民欢乐的艺术团》和《容县乡村的诗词文化》这两篇报道几乎是记者在同一时间,赶往同一地点早出晚归“抢新闻”的路上采写完成的。为了确保节目制作的质量,我们的记者只好多用一点时间制作。其他值班科室已然下班,我们的记者就迟下班,迟吃饭,硬是把节目按质按量制作出来,保证节目及时播出。事后就有人对我们记者说:早播迟播都是播,好坏一时也无所谓,何必如此细求较真。我们记者对此回答一点也不含糊,我们是在做党的新闻喉舌工作,做人民观众的思想教育节目,质量关系休关要紧,马虎不得,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心和使命感就愈要更加强烈。
正是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发挥了极大的主动性。同时在新闻实践中自觉培养起新闻记者的敏感,用多种方式获取新闻线索。可以说是用尽浑身解数,细心对待每一次采访,创造了多种方式方法,去找寻采访足迹。其中不乏从平面媒介获取的众多新闻敏感。我们在“走基层”采访中,结识了不少基层领导和朋友,他们都乐意向我们报告发现的新鲜事和典型案例,有效地拓宽了我们采访线索的来源。我们的记者则发挥两条腿的作用和记者具有的新闻热情,只身前往采访。
其中有一次,一个镇领导来报料说,在北流市郊区约4 km处,有一个宏伟的自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海相泥盆系北流剖面。我们的记者前往采访,从剖面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宏观上把剖面收入眼底。然后从微观上一一细察,从一粒奇石、一片鱼鳞化石、一颗珊瑚礁石,或是正在穿梭游弋的大小鱼儿、海马、海蛇、海藻、海花、珊瑚等弄个究竟。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剖面确是一个自然地质博物馆。在此基础上,我们记者又带着问题进一步采访了当地相关专家学者,了解到泥盆距今已有了3.5到~亿年。其中北流剖面发现于上世纪60年代,在1982年正式确定为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之一。这一事实,在节目中播出后,引起社会轰动,不少学者前往考察,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到去观看,当地政府部门对此作规划,在此建立地质公园,让更多的人前来瞻仰这一地质奇观。
   又如用“寻”的方法,找到要采访的线索。由于我们记者对新闻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怕艰辛,排除众多不得而知的障碍,为我们的节目找到最好的食粮。有一次,我们的记者来到博白县采访,听到有人议论白泥岭屯建花园村新家园的事,这可是建设新农村的好题材。可白泥岭屯在哪里,记者却一无所知。出于工作责任,记者到相关部门了解,白泥岭屯就在东平镇,枫木村。记者便依人指点追寻到白泥岭屯。一到这里,记者看到还保留完好的古城墙,沧桑的炮楼。再细接触就是这里的淳朴民风,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笑语和各种道德模范的感人行动。不仅如此,这里的村民在对新生活的向往上并不不满足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日子。他们依托本村的优势,同心协力,要把白泥岭屯建成鸟语花香,绿色生态的新家园。在已经富裕起来的经商老板带动下,昔日其貌不扬的小山村里建起了文艺舞台,文化广场、篮球场,紧接着他们又集资70万元,修建硬化村道路1 200 m,又投资120万元建起安全饮水工程,让这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都市化的新农村。村里老少年幼的所有居民,对新家园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记者浑身热血激荡,决心一定要尽快把这里跳动着的喜悦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加快共建幸福生活的步伐。很快我们的节目播出了,在市区周边乡镇引起广泛的了社会的关注,白泥岭屯村民也受到极大的鼓舞,村民黄香芬说:“看了节目,我真高兴,从小到老都没见过这么美好的花园村,我可要多活几年了。”
又如用“听”的方式收集采访的线索。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在走基层采访中,我们记者使出十八般武艺,收集真实的新闻线索,为节目素材抓鲜鱼、抢活鱼,同时找到可采访、有价值的题材,也成了充分释放记者责任感、使命感内能的绝好机会。
2011年2月的一天,我们记者来到陆川县,听到县人大代表赖利明搞种养的事迹。记者找到她,听她讲述。赖利明说,她从2003年开始养三黄鸡,细心大胆地摸索,掌握了养鸡技术。由于长成的三黄鸡成活率高,效益好,群众都信她向她学习。她也无私向人传授养鸡经验,还提供资金和种苗,经她扶持靠养鸡富起来的就达20多户人家,年获利达50万元。之后,赖利明又延伸到养猪,扩建猪场,仅母猪就有150头,年出栏肉猪达2 000多头。在她的带动下,仅她所在的村,就有6户人家建起大型猪场,存栏母猪达2 000多头。赖利明因此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陆川县养殖大户。我们记者就此到现场采访,以“赖利明的养殖路”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许多农民都来向她求教,赖利明成了养殖名人。
3 磨炼了意志,提高了业务技能
“群众,永远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台越来越多的记者和编辑走向基层,融入群众,真正带着思想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在此项新闻实践中,记者的意志得到磨炼,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在基层的采访中,我们存有的是脚踏实地的报道、感情笃实的群众、和为党为人民群众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胸怀和境界。
因为我们做的是电视新闻节目,是靠图像声音传播的媒介。在采访中,就有两个必须,必须有我们记者现场的声音及图像,又要有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图像。在采集采访对象的图像和同期声时,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亲身经历较为熟悉的,引导他们感性表达,再面对镜头,往往没有多大问题。如果遇到不善谈吐及过于拘谨的采访对象,就不一样了,采访镜头反反复复;都不怎么理想,怎么办?我们记者,硬是靠着耐心,靠着忍性,以一次又一次的宽容,直到得到满意的最佳状态。几秒钟的上镜,有时的实际是磨等了一个两个小时。对我们记者来说,每去一趟,每录一次,就是一场意志的磨炼。在此过程中,记者丢掉的是一切私心杂念,换来的是人民群众及采访对象真挚情感的认可分享及表达。在实地采访中,为增加报道的现场感和多种表现方式,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免不了要现场露面,对所在情景作向观众作一番现场表述。开始,我们总有一些不习惯,特别新加进队伍来的记者,更是显得手忙脚乱,很不自然;短短的几句话,硬是反反复复介绍不好。但只要想到作为记者的我们,这是在做节目、是在现场传播、是在向群众学习、是在完成我们的天职工作,我们的记者就会坚强起来,振作起来,就是重复八次十次,也一定要把节目做好。记者的临场发挥能力,硬是在复杂多样的反复比较锻炼中见长。现在,我们的记者在现场采访中,面对现实、面对群众、面对话筒,心不惊、手不乱,抓起话筒就能把现场情况,有条不紊、铿锵有力地向观众完整的讲述呈现。所有现场出境的节目,都力求一次过关,达到熟能轻驾的境界。这就是我们的记者敢于现场磨炼,敢于吃苦耐劳的结果。过去有的记者讲到参与下基层的节目,总有些难为情,不去,觉得是不服从领导;去了,又觉得技术不过关,完不成任务难交差。现在一讲到下基层做节目,大家都积极勇跃承担责任,而且都做得又快又好。
  到基层采访,去一线录节目,既要有现场采访的经验,同样要有现场记录采写的技能。开始,大家都习惯写长篇大论的文稿,不善于写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的文稿,也常常因文稿提上不来而影响节目的制作,而在基层采访中,我们的记者仔细推敲了解新闻事实,了解细节材料,写稿时就尽量做到用事实说话,用镜头画面说话,减少文字的堆砌,避免文稿长、大、空的现象出现。有的记者,又善于实践和总结,能为写好图文并茂的稿子定目标,仔细推敲,悉心磨砺,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记者们都说,走基层到一线办节目,磨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基层真是一个磨炼人的大课堂。
4 有感于领导支持和部门行业真诚的合作
“绽放的花儿,你不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广了!”
在众多的基层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受感动的是:办节目、下基层得到了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无论是市委、政府和市委宣传部,对我们的节目给予了广泛关注,赋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是广播电视局领导,更是关心细致、体贴入微,局长周斌从节目的设置,每期的采访播出,到最后的反馈、收视情况都一一过问,多方面为节目的采访提供便利。他还亲自交代做好阶段总结,为记者下基层办好节目提供良好的参照标本,营造了良好的采访制作条件和精神鼓舞气场。我们的采访走到哪里,就有哪里的部门领导出来协助配合采访工作,使我们每次采访圆满完成。
  由于节目践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重点面向基层广大的农村受众,辐源广,影响深,效力大,具有吸引力,一些企业都乐意与我们合作,利用我们的节目平台作自我宣传。我们则严格审定,选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对群众有益、信誉高的企业与之合作,实现双赢。如东明电器城,响应国家家电下乡惠民政策,对“三农”有好处,对拉动内需有帮助,我们就让其冠名宣传,实现双赢,促使我们的节目长盛不衰。
其中根据玉林农业大市这一特点,以“三农”为主线深入各乡村的采访,就不乏各乡镇领导的中肯的态度和务实的宣传观点。比如,记者根据大桥镇陆透村90%以上农户通过养殖陆川猪,出栏8万头,产值达600万元,采写了《探访陆川猪养殖第一村》;根据兴业县小平山镇广大村民促进传统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成为年产值8 600万元的木器加工村,采写了《崇善村木器加工业产业引领致富路》;根据古城镇大力扶持村民种桑养蚕引进龙头企业深加工,采写了《清耳村养蚕织就致富路》;根据种植和加工黄麻增加农民收入,采写了《沙塘镇马村:传统手工活 接出“小财富”》等一系列报道,报道了一批玉林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加工业,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走上小康生活的乡村典型。
这样既真实,又典型的案例,对当地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存状况,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起到示范作用。也正是我们的领导和伙伴,真心实意地指引帮助我们记者去践行“走转改”活动,才保证了我们的节目形式内容时刻在“新、活”上运行,又不失舆论观点的原则性,正确导向性。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两年多来,我们在同一条战线上,脚踏实地,真心实意面向群众,深入基层。“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一个“实”字,一个“新”字落实到我们的节目中,走出铁脚板,转出硬作风,改出好文风。让所有的节目都靠我们记者两条腿,走出来,又回到群众中去。实践中记者凭借睿智清醒的记忆,高度的政治敏感,在“走转改”实践的路上,践行了一条真理。那就是:事物在运动,形势在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永无止境。在时代浪潮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记者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把目光记忆和脚步驻留在当下最时兴的新闻浪潮中,也就是作风与文风随时更新,思想意识与时俱进,业务技能整装待发,我们才能够称得上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成为21世纪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坚力量。如此才能使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时时紧切时代脉络,紧贴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电视新闻才能越办越精彩,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最后,真诚的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厚爱,也感谢广大新闻观众对节目的支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研究(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上一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