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通过对媒介融合及专业报纸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专业报纸需要从新闻报道形式、新闻制作、传播渠道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关键词:媒介融合; 专业报; 变革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媒介融合的趁势愈来愈不能忽视。对专业报纸来说,融入媒介融合这个时代并顺势而上,或许能给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媒介融合在我国
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的。2005年,被视为我国媒介融合的引入之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对此功不可没。关于媒介融合的概念,蔡雯借用了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的定义,即媒介融合是一种“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此后,我国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入。有对媒介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的探讨、有对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的分析、有对媒介融合给新闻业务带来变革的讨论、有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理论的关注等等。
在理论研究渐上轨道的同时,各媒体通过打造全媒体新闻队伍、构建全媒体技术平台开始了实现媒介融合的实践和探索。
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宣布,国内首家全媒体采编系统正式运营。集团记者不再局限于向哪家媒体供稿,而是由集团统一调配;稿件也向多个全媒体终端发布——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这是我国首支视频全媒体记者队伍。之后,全媒体队伍在各省不断涌现。媒介融合随着网站、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态的发展走得越来越远。
2媒介融合带来的变革
媒介融合包括业务融合、形态融合、功能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组织融合等多个方面。在此主要从新闻业务流程这个角度进行探讨。
媒介融合改变了新闻采集方式。记者们不再只是用文字、图片来表现新闻,音频、视频、网络全部成了记者们的舞台。与此同时,受众传媒接触权观认为,社会成员有利用传播媒介阐明主张、发表言论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传媒应向受众开放的义务与责任。科技的发展,使得全民都能参与新闻、发布新闻,新闻不再是新闻人垄断的新闻。公民可借助数码相机、手机等工具,通过网络这一技术平台,使自己成为业余新闻人。这也使得新闻采集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渠道更多元。
媒介融合激发了新闻制作理念的创新。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资源开始实现全面共享。以文稿为核心、外电、新闻素材稿、新闻播出稿文稿、字幕、提词信息全流程共享;收录调度、素材节目和素材信息全网络即时共享;包装素材库、工程文件、成品节目等全网络共享。资源共享的背后是媒介融合编辑部作用的充分发挥。其一,资源的共享和合理调度需要媒介融合编辑部来保障。在集团内部,媒介融合编辑部会针对其中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调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样一来生产的成本就会得以降低;通过在平时的互动,记者编辑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相互传达和分享彼此之间的新闻线索、思维以及创意。其二、媒介融合编辑部还能保障全面组织策划的到位。在统一的组织策划下,信息的层级开发和差异化表达才能够得以实现。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和整合新闻主题,使最终的新闻信息产品的定位、个性、特色都有不同的表现,使不同的读者群体需求都能够有所满足,多种效益可以实现相互结合,同时也确保信息采集的成本最低。
媒介融合也催生了新闻表现形式及传播形态的丰富、多样。媒体开始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各种形式,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全方位地、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
3媒介融合背景下专业报的生存与发展
众所周知,因为行业的局限,多数专业报规模偏小,缺少影响力。相应地,专业报在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的受众面、新闻的影响力上都无法与综合性的都市报抗衡。近两年,生存和发展已成了专业报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2011年,国家更是加快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出台《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意见》,明确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此处“非时政类”的表述涵盖面更大,按此表述所有专业报都在其中。改革迫在眉睫,对专业报而言,应对未来已箭在弦上。
在媒介融合已成为发展大势的背景下,专业报不仅不应置身事外,还应借势媒介融合,探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1探求跨媒体发展
闭关自守绝不是一种积极的进取姿态。专业报可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或开发资源,探求跨媒体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劳动就业报为例,该报由隶属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宣传中心主办。北京人力社保局有官网、有北京12333官方微博,还有12333咨询热线。该报可探索有效的方式谋求与这些资源的合作,开辟跨媒体发展的途径。既借助既有资源丰富新闻采集和新闻内容,又可通过给上述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及展开互动扩大影响,同时还可共同搭建展现文、图、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平台,争取多赢。
走跨媒体发展之路的同时还应探索编辑主导制。传统的记者中心制、采编合一制已经不能适应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更适应不了跨媒体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编辑主导责任制有利于跨媒体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3.2培养记者的全媒体思维
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全媒体记者的出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标志着媒介融合时代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站在实践的角度来分析,打造全媒体记者队伍实际上是为了将记者的作用进行充分地体现。为此,对专业报来说,对记者进行全媒体训练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全媒体训练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需要所有的记者都能够具备采、编、录、摄等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是将记者的全媒体思维培养出来。具备了此素质,当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或者题材的时候,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时间会缩短,并且还能针对新闻事件作出最适合的报道方案。如果有一个具备全媒体思维、分工细致并且精诚协作的全媒体记者团队,那么这些记者不管是单独行动还是团队行动都能够取得成功,并且按照媒介属性使采集和发布动态信息有所实现。
3.3凸显可读,做深度新闻
业内的重要新闻也是各都市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专业报在这样的新闻争夺战中并不占优势。为此,可扬长避短,主打各个话题的深度报道。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对事件发展进行探索的深度报道,不仅对信息的传播有所满足,对于事件发展原因的分析也会有很大帮助,能很好地弥补动态新闻的表面化和肤浅化,丰富新闻内涵。在深度报道中,要善于挖掘业内新闻中的社会话题,关注其热点、难点和敏感地带,对新闻事实加以整合,将同类问题聚焦透视。同时,借助多媒体,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多形式、连续集中的报道,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引发公众关注,引导舆论导向。
3.4多形式开发产品
借鉴“三次售卖”理论,专业报可发挥专业化、深度化、系统化的优势,将纸质版面上的产品再次加工、包装,制作成通过网站、微博、手机报、车载电视等各种媒介可以传播、展示的产品,提升自身影响力,增加赢利渠道。
参考文献
[1] 郑保卫,樊亚平,彭艳萍。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新闻传播,2008(02).
[2] 郑士炎. 广播世博报道与媒介融合方式的有效运用. 宁波通讯,2010(11).
[3] 陈文敏. 媒介融合前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育审思. 学理论,2011(04).
[4] 刘绍芹,冯恩大.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专业教育.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5] 李荔. 微博问政与公民话语权. 青年文学家,2011(04).
[6] 张耀东,盖钧迪. 数字时代的电视新闻制播工艺. 电视工程,2003(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