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血脂异常;降血脂药;血脂水平;治疗结果;干预性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血脂异常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份之一,与多种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并且与上述疾病同时发生。对于临床上已明确诊断有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在降压降糖的同时调脂尤为重要,治疗血脂异常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降脂及降脂外作用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此项研究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在降脂、稳定斑块及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干预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11)岁,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为辛伐他汀组20例,b组为阿托伐他汀组2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已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黔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晚,连用6个月,b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晚,连用6个月。同时2组患者服用降压、降糖药物,且血糖、血压均达标。用药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肌酸激酶。
1.3 血生化和尿指标检测,全部患者于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后检测指标:tc、tg、ldl-c、h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性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2样本率比较采用u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a组和b组患者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6个月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b组ldl-c较治疗前变化值更高(p <0.01),见表1。
2.2 2组患者随访6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6个月随访期间,a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塞2例,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20.0%,b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梗塞1例,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10.0%。2组患者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vs10.0%(p>0.05),见表2。
3 讨 论
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tc、ldl-c、tc和vldl-c增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最为重要,而hdl-c则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许多研究均证实降低血浆tc能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浆tc降低1%,冠心病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1]。目前他汀类调脂药物是降低血浆tc最有效的药物。本研究中,我们选择2种最常用、有效的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通过化验血脂等生化指标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均明显降低,均具有效调脂作用,但阿托伐他汀治疗后ldl-c较治疗前变化值更大。提示在两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能相当的情况下,使用每日20mg阿托伐他汀明显高于每日40mg辛伐他汀者随访6个月,阿托伐他汀组急性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较辛伐他汀组减少近10%,提示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可能更好地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总之,在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
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可能更具优势。他汀类药物可能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因条件有限研究人群相对较小,随访时间短,具有局限性。研究结果有待于以后大样本的长期随访试验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胡品津.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