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扬州画舫录》;建筑类词语;特点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20-01
“建筑”一词,其实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并没有这种称呼:古人与之相当的词叫做“宫室”。先秦古籍《易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提到这一词的,上面记载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宫室”以穴居更能避风御雨,显然此处所谓的宫室是对一切可以“以待风雨”的房屋的总称。宫:《释名》:“宫,穹也,屋见于垣上穹隆然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张守节注曰:“宫即室也。”)相比“宫室”而言,“建筑”一词的含义更为广泛,《辞海》里这样解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作为一部介绍扬州风物的小说,《扬州画舫录》对当时的造园活动有颇多的描述,花费大量笔墨来写营造之式。尤其是在第十七卷“工段营造录”,详细描写了建造过程,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建筑类词语。我们这里所谈的建筑类词语是与建造过程有直接关系的词语,具体包括表示单体建筑物的词语和表示建筑物构件的词语。《扬州画舫录》里的建筑类词语,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建筑类词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个特点主要是指表示标志性意义的单体建筑物词语,有阙、牌坊、画舫、华表、影壁、女墙等。这些词语所表示的虽然是不同形状和作用的单体建筑物,互相之间看似并无关联,但是它们命名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单体标志性建筑物词语从起源到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必然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仅仅相连。例如, “阙”:《释名》:“阙,阙(缺)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疏证】阙指设在城门两边的高台,一般两边各一,中间为入城门的通道。《尔雅·释宫》:“觀谓之阙。”郭璞注:“宫门双阙。”因此阙因中间阙(缺)而得名。”因为它一左一右夹住宫廷出口,就像缺(阙)了一块,所以叫做阙。“女墙”:《释名·释宫》:“城上垣曰睥睨,言于其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陴,裨也,言裨助城之高也。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细究其词源,我们可以发现阙和女墙这两个标志性建筑物词语的命名都是和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
第二,建筑物的构件名称通常都是以材料及声旁来组成。这个特点主要是指表示建筑物构件的词语。中国古建筑是木制结构,所谓“墙倒屋不塌”,大木类占了绝大部分。一般来说,以“木”为形旁的字基本可以确定归为大木类。如,如柱楹梁栋枓栱枋枨楣桁栏杆等等。虽然有些词语过于专业性,未必能了解它的意思,但一看就知道是用木材做成的。《康熙字典》里“木”部的字有1413个,其中就有超过400个是与建筑有关的。
第三,建筑类词语大多是偏正结构。如以“柱”为构词语素的有垂莲柱、檐柱、琵琶柱、顶瓜柱等;以“梁”为构词语素的有抹角梁、挑尖梁、天花梁、递角梁等;以“枋”为构词语素的有大小额枋、承穿枋、平板枋、金枋等。这些词语都是偏正式结构。
第四,建筑类词语有着时间上的继承性。《扬州画舫录》中的建筑类词语,大多是直接继承宋朝和明朝的说法。我想,这和宋代出现了营造类集大成之作《营造法式》有很大关系。在《总释》里,《营造法式》主要考证和诠释了建筑物或建筑构件的名称来源、历史沿革,并列举了各种同物异名和当时的俗称。受该书影响,《扬州画舫录》中的建筑类词语多沿袭书中的说法。
综上所述,《扬州画舫录》里出现了大量建筑类词语,即表示单体标志性建筑物的词语和表示建筑物构件的词语。通过对这些建筑类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挖掘出建筑与文化的关联。
参考文献:
[1]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集类辩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汤德良.
屋命顶实[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3](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陈鹤岁.成语中的古代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