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通信学论文

协作应用技术(协作教学策略)

2022-11-16  本文已影响 17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各种可以辅助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社会性软件大量涌现,短短数年之间,博客(Blog)、播客(Podcast)、社会化网络(SNS)、维基(Wiki)、微博(Micro Blog)等这些Web2.0元素“毫无悬念”地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利用Blog写日志,记录日常所思所想,生活中点点滴滴;利用播客(Podcast)制作视频、音频上传到自己的空间,去展示自己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利用SNS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照片、音乐和视频,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利用Wiki共同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在微博上随时随地的分享自己的信息[1]。其实根据二八定律,这些都属于社会化学习,只不过现有的Web2.0技术,使得社会化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关系的限制,给予学习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方向、模式、成效及对教育变革的意义,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热点问题。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有效地把这些社会性软件纳入到个人学习环境要素中,有效地辅助学习者学习,成为Web2.0时代学习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SNS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的交流方式,强调知识的分享与传递,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便捷的学习环境。出于个人兴趣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笔者将利用SNS技术独特优势,创造一种互动、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构建适应于教育领域的社会化网络服务,探索社会性网络与课程的有机结合方式,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1 SNS概述
  SNS源自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ite(社交性网络服务网站或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等三种英文的缩写形式。从本质上讲,SNS就是根据六度分割理论,采用分布式技术建立的以关系为纽带、用户生产内容为核心互联网应用服务。目前许多WEB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如即时聊天(IM)、博客(Blog)、播客(Podcast)、网络社区、RSS等。
  2 SNS协作学习平台设计原则
  为了充分体现社会化网络学习理念,发挥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互动、交流的作用,针对SNS协助学习平台建设,提出如下设计原则[2]。
  ⑴ 开放性原则:平台要开放,允许站外其他有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参与学习,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平等地学习知识,参与知识的建构。
  ⑵ 整合性原则:平台整合多种适合协作、交互的BOLG、BBS、文库、群组、微博等社会性软件,并实现单点登录,一个账号可拥有多项功能。
  ⑶ 交互性原则:平台提供论坛、评论、评分、留言、即时聊天、群组聊天等多种交互方式,学习者之间、组内、组间实现异步交互和即时交互。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效的交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
  ⑷ 共享性原则:学习者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信息交换、分享,群组协作共建的成果要合理共享。学习者通过协作建构知识,生产知识,学习者共同提高。
  ⑸ 社会性原则:社会化网络建立群体关系,让用户感觉到并不是孤立地在学习,让用户更好地参与进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⑹ 个性化原则:学习者建立个性化的空间,允许学习者有个人风格的页面,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定制自己的页面元素和应用模块,展示个人风采。
  3 基于Space Builder的SNS协作学习平台构建
  “开源、共享、协作、互动”是网络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样,“开源、共享、协作、互动”正是教育信息化中最需要推崇的精神。社会性网络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值得研究。笔者利用开源Space Builder软件构建了SNS协作学习平台,研究SNS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程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聚集起来,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核心推动力,为所有热爱教育技术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和教育技术学习者搭建了一个更专业、更开放、更互动、更绿色的教育技术知识学习门户,增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挖掘他们之间的黏性,最终作为提供Edu2.0服务的社会性网络平台。
  ⑴ 第一级结构:个人展示平台。功能包括用户基本信息,如兴趣、爱好、简历、相册等诸如此类的个人档案。学习者可以通过限定相应的搜索条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系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浏览记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
  ⑵ 第二级结构:交流相识平台。功能包括群组(朋友圈、兴趣组)、论坛、活动、分享等。通过加入不同群组或在论坛中参加讨论,可以认识有着相同兴趣的人,寻找想要的学习资源。
  ⑶ 第三级结构:协作学习平台。在这一结构里可以实现群组计划、日程安排和群组行动。学习者在任何地点、时间都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了解群组的最新动向,从而产生更多互动。学习者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协商,这样不但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真正把SNS的功能融入到社会化学习发之中。
  4 基于SNS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完成某种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小组协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3]。SNS协助学习平台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协作学习工具和形式多样的交互方式(如图2和表1所示)。在平台里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可以自由地组建一个学习群组,在这个群组空间里,学习者可以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资源,评论、订阅、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资源,参与讨论区的讨论,发起和参与投票,查看群组成员的动态等一系列活动。
  4.1 明确任务,选取协作内容
  协作学习主题的选择,对开展整个协作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非每一个主题都适宜协作学习,主题定的过高,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圆满完成,就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打压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主题定的过低,又达不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挖掘,给出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都能产生主观参与意愿的主题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协作内容的选取一般应满足几个条件:学习任务尽量能使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学生在一定的问题空间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对其重新加工,形成自己小组的成果,而并非简单的复制和粘贴;发挥抽象思维而非学习用定律或者记忆性知识;问题结果一般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或“正确”答案;学习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分解,以便于学习者进行协作等[4]。
  4.2 学习资源建设
  教师根据协作学习的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对现有的资源重新进行索引,在SNS上建立主题学习空间。在课程学习空间,可以放置文本、图片、动画、资源链接、音频、视频等格式的学习资源,打破了以往知识信息来源于传统的、以纸质教材介质为主的单一的局面。平台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定制功能,如个人收藏夹、一键分享、星级评分、讨论区、留言板等一系列交流工具,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彼此交流资源应用心得。同时,平台可以识别用户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学生可以利用RSS订阅、Feed、分享等功能,定制任意组合“推”与“拉”的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资源。
  4.3 异质分组
  协作任务的开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分组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考虑到学习者的性别、学习风格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一般以3~6人为宜),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能使得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又能保证组间整体水平大致相当,既利于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又利于组间的公平竞争。在SNS里建立协作学习小组以群组形式表现,提供讨论区、投票、分享等功能。小组长作为群组的管理员,负责本组协作学习的开展。
  4.4 教师监控、协作研究
  学习者在群组空间里,可以围绕协作学习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当学习过程中遇到亟需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站内信、讨论区、留言板等方式通过向教师、同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及时交流和协商。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访问彼此的空间进行相互的观摩,鼓励小组间的学习竞争。这样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隐性知识从而获得自己知识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每次协作任务进行中,学习者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遇到学习任务不明确、知识难点、平台操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及时提供相关的学习帮助和方法指导,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组织、指导、和监控,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协作学习进行的情况作出适时的评价和反馈[4]。
  4.5 多元化评价
  没有评价的协作学习是不健全的,评价不但可以检验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本课程学习主要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采取了系统评价、自评、组评、师评多元化评价方式。协作学习成绩=系统评价*10%+组评成绩*20%+师评成绩*60%。系统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平台获取的基础积分、声誉积分、信誉积分、交易积分作为重要参考。如果个人被系统推荐为获空间之星或系统文章推荐、设为精华等,将获取额外的奖励;自评主要参考学生自评量表、撰写的学习日志、学习反思以及平台自我星级评分等方面展现自评。组评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主要依据群组内成员的回答的问题、共享的资料、制定的探究计划、作品被分享的次数以及小组记录员记录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组间评价跟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学习情况评价量规和小组作品评价量规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评价根据课程考评表、作品评价量规、小组合作量规等对小组的出勤率、情感交流、交流合作、小组契约履行情况以及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教师将学生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一定的权重比例内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经过反复的权衡,给出学生一个认可的终结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4]。
  5 SNS协作学习平台的使用效能评价
  SNS协作学习平台力图为学习者创建互动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和帮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还应关注其应用情况如何,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等,以下是根据问卷星抽样调查数据,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的评价。
  5.1 应用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登录频率一周达到五次以上的占54.26%,三到五次的占30.23%,每周三次的占10.08,两次以下的仅占5.43%;每次登录平均停留时间10分钟以上的达到了82.95%,一半以上的同学的好友数量达到30人以上。自开放注册后,经后台统计,共发布文章、图片、文件类资源6602个,微博1065条信息,参与论坛主题讨论208个,发帖5032个,线上活动15个,建立群组63个,发起投票40个,分享资源358个,评论数量达到4000多条。这些数字从侧面表明学生参与意识较强、参与度较高。总体来讲,协作平台的使用频度较高,学习者每次停留网站时间较长,网站的粘度较强,这些加强了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习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5.2 应用效果
  大约86%的学习者对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表示满意,基本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当然,仍然有大约14%的学习者表示SNS所提供的功能未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说明该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尽可能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要。
  根据调查结果,仅有35.66%学习者在阅读他人的传播内容时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约59%的学习者要么只是象征性地用简便的网络语言表示到访过(如“顶”、“踩”、“飘”、“过”等),要么就只观看,不做任何的留言和评论。以上数据表明,知识建构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大部分学习者习惯于浏览,学习者主动进行协作知识建构的动机不强,很难形成新知识、新观点。
  在调查中发现,在SNS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大约14%的学习者认为对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高,一半以上的学生觉得对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较大。这说明学生在通过论坛、微博、博客、群组开展交流、讨论和反思,在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帮助很大,利用SNS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3 教育价值认知
  根据调查结果,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利用SNS辅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习者的自我学习需要、促进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无助、焦虑情绪,从侧面印证了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很喜欢利用SNS辅助课程教学,认为此平台有很好的教学利用价值,并表示愿意对以后课程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
  6 结束语
  基于SNS的协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协作、交互、共享的协作学习环境,这种学习者之间多向互动,多种协作、共享的方式,使学习者的社会性交互成为可能;学习社区把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聚集起来形成了网络学习共同体,不但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的共享,为教育信息化得发展开拓出了新的思路。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优化学习平台功能,建设学习资源库,完善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及时地总结经验,深入理论研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SNS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和长效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 http://,2011-08-16.
  [2] 刘庆吉.SNS的协作学习平台模型的构建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0:26-28
  [3] 孙妍.中学语文网络协作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2-3
  [4] 张凯,宋慧宁.基于开源软件的中职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与应用[J].现
  代教育技术,2011.1:132-13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二维动画制作收费标准(二维动画制作流程)上一篇: 电子商务的整合性特点(电子商务资源整合)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