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推进优化基层党建工作的优质资源。在新形势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中,就必须坚持民族意识与全球视野、求真意识与情感激发、传承意识与时代创新相统一的实践原则,在红色符号教育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在红色历史教育中深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在红色信念教育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化;基层党建;广州
一、引言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围绕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共同创造、积淀而形成的宝贵财富。一方面,它展现出广大党员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革故鼎新的魄力勇气、严明似铁的纪律管理、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能给新时代下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提供伟大的思想支撑和政治力量。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等优势,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1]。有助于在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开创感染力强、具有情境生动性的多样方式和手段,有效地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较为单一、枯燥的现状。
二、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实践原则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工作当中,使之真正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资源,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民族意识与全球视野、求真意识与情感激发、传承意识与时代创新相统一的实践原则。
(一)坚持民族意识与全球视野的统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球化场域的社会现实中,全球化实践对基层党员的政治认同带来严重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全球化场域中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一定的冲击,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党员的政治嗅觉、头脑乃至立场均可能被逐渐弱化、消解乃至湮没。最终导致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破碎化”和“缺钙化”。基层党建工作要扭转、修补这种趋势,要求党建工作者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强化、坚守与挖掘内在的民族性,将最具民族表现力、最能激发民族情感的文化意蕴凸显出来。如通过深挖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共三大会议旧址、广州农民讲习所等红色建筑背后的历史根脉,凸显出广大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怀,使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在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自身的政治初心和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时空浓缩”为基层党组织带来更加开放的、互动的、紧密的交往场域,这就要求党员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和大局意识,使之能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舆论场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基层党建工作时,一方面要善于将红色文化置于全球文化场域中进行研究,发掘其在整个世界人类文化中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吸收来自全球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在红色文化资源中生发出新的价值内涵,帮助和促进共产党员及党的干部树立形势观、全局观和变化观,做到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动态发展。
(二)坚持求真意识与情感激发的统一
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习心理发展的教育规律,注重求真意识与情感激发的统一。一方面,必须坚持尊重革命历史的真实性。只有使基层党员在接受红色文化的历史内容确信为“真实”时,他们才会对红色资源蕴涵的精神意蕴产生价值认同。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破除虚假的偶像迷信,将“高大全”偶像形象拉下“神坛”,还原为有血肉灵魂的历史真实,促使基层党员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另一方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创设符合教育对象情感发展的教育情境和氛围。如果在运用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时还是“照本宣科”的单一灌输,那么就不可能让红色文化的精神精髓真正作用于基层党员干部身上,因此必须将这种“真知识”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喜闻乐见”并不是搞一下活动、走几下形式,而是要从根本上创设一种充盈于平等、包容、尊重、和谐的情境氛围,用真情实意来唤醒党员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党员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探究兴趣,最终让党员从消极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三)坚持传承意识与时代创新的统一红色文化起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既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党建工作者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时应当有意识地强调红色文化的形成根脉,这既使党员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同时又使基层党员以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而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另外,基层党建工作还要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所创造形成的,时间上具有久远性,会使党员产生疏离感,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这要求党建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对红色资源的民族精神意蕴进行改写、提升和重新诠释,赋予其新的观念和内涵,以生成符合当今社会主义现实的精神价值,创造新的民族精神内涵。红色文化蕴涵着“自由”“解放”“救国”“独立”等价值意蕴,本质上是革命时期先进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和“活水”。红色文化中蕴涵的“自由”“解放”“进步”“救国”“奉献”“牺牲”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三、依托红色文化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以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在相关的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广州部分基层党员在“广州解放纪念碑的形象是?”“中共三大会议是在哪个时期举行?”“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红色精神有哪些?”等问题的选择上并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面,这说明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表现符号、历史发展以及精神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应该在基层党建工作内容上注重突出红色符号、红色历史以及红色信念的教育,进而全面促进基层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在红色符号教育中强化思想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信仰力
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我们党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2]。而红色符号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它承载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蕴含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红色符号教育,能够使他们在红色符号的传递、生成和赋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心理归属感,进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红色符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筛选、传递红色文化符号,是党员政治认同意识形成的基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包罗万象的红色符号,党建工作者应该仔细梳理红色历史符号、纪念符号以及标识符号,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震撼人心的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建筑等筛选和凸显出来,并通过多种手段向基层党员进行展示、传递以及再现。这既避免“流水账”地展示符号而浪费宝贵的教育时间,又能使基层党员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民族精神直观而深刻的感性认识。如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音乐渲染来还原和分享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血色婚礼”悲壮浪漫的故事,让基层党员在“惊叹”“震撼”“感动”中留下深刻的独特记忆。二是寻找、生成红色文化符号新意象,是党员政治认同意识提升的手段。在目前的基层党建工作中,部分工作者在筛选和传递红色文化符号时出现了“样板化”的问题。如涉及党在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必然运用到“广州烈士陵园”的符号,一提及农民运动,就会出现“广州农讲所”符号。这些广州红色文化符号虽然极具代表性,但是由于被广泛、密集、普遍地使用,很容易使学员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再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工作者应该在红色符号教育中改变这种“样板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寻找和生成红色符号的新意象。如可以挑选“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九佛竹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植地庄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等一些对学员而言较为新鲜且又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广州红色文化符号进行传递。这些符号作为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中重要的部分,均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州留下的历史线索和革命精神。学员们在接触这些符号时既能够获得更多、更完整的感性认识,同时又感到新鲜好奇,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感。三是编码、赋予广州红色文化符号新意蕴,是基层党员政治意识深化的关键。红色符号既是红色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同时背后又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意蕴。红色符号教育目的不仅在于让受教育者认知红色文化符号的意象,更重要的是“符号意蕴的深层理解和感悟”。这要求教育者在红色符号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符号隐藏的精神意蕴凸显、传递出来,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对符号当中的民族精神意蕴进行重新审视,将新的民族精神编进红色文化符号当中,进而在教育传播中赋予其新的观念和内涵。如“中共三大”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用团结包容的胸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还能体现重视民主、平等宽容、尊重制度的价值意蕴。红色符号教育的实质就是在教育者有意识地引导和建构的教育活动中,红色符号被不断再现、不断更新、不断编码,在基层党员对其认知和感悟中,滋生和培育出民族心理归属感,最终达到深层的民族身份认同。
(二)在红色历史教育中深化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自1921年3月中国共产党小组在广州创立以来,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带领广州人民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形成内容丰富的革命史。在广州红色革命史上,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时代主题体现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党建工作者在利用广州红色资源进行历史教育时,让学员在找寻和建构民族的共同记忆的同时,要开发、挖掘、凸显出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培育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如在使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时,党建工作者应该明确“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会议”“广州起义革命”“血色婚礼”的历史事实,从而向学员强调这一历史事件背后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求索的进步精神、发动群众的实践精神、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通过红色历史教育,能够使学员们在革命先辈身上学习到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尤其在当今出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的全球化时代中,基层党员更要善于吸取红色文化内在的精神意蕴而时刻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在实际工作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最终解决问题。
(三)在红色信念教育中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3]通过红色信念教育使基层党员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建工作者应该在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中充分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情怀,譬如可以通过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现场观摩、情景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围绕中共三大会议精神、广州起义革命、东江纵队英勇事迹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为实现国家民族的救亡图存、自立自强而展现的“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坚定信念和无畏气概,使广大基层党员能够在这些强大的红色信念精神中汲取时刻为民、迎难而上、奋勇前进的力量,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先进革命文化资源,其所蕴含的红色符号、历史记忆以及理想信念对于新时代下广大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应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党建功能,尤其应结合地方特色和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将之融入到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信仰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参考文献:
[1]姜竹青.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工作[J].人民论坛,2019,(4).
[2]吕娜.如何创新思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3]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EB/OL].[2020-07-21].
作者:郑智华 官千翔 王伟 单位:广州商学院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返回文化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