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信贷论文

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的应用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453人 

  [摘要]2016年底,区块链首次被国务院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各部委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大力推进区块链产业的发展。2019年3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第一批共197家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从BATJ等互联网巨头到传统企业,从金融机构到司法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相关应用。文章尝试在概括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特征,总结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的一些难点,就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区块链;信贷业务;应用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2008年,SatoshiNakamoto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区块链概念相应而生。十多年以来,区块链技术经历了技术起源阶段、区块链1.0时期的数字货币阶段,区块链2.0时期的去中心化应用的初级阶段,目前已进入区块链3.0时代(去中心化应用的成熟阶段)。(一)区块链的本质。区块链本质是一个经过高强度加密算法搭建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核心是分布式而不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的统称,按照字面意思可将其拆分成区块和链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区块链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在运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块就是各个区块本身。每一个区块中又会包含两个部分:区块头和区块体,区块头的作用是记录当前区块的元信息,区块体则相当于实际数据信息。区块会对每一个区块数据信息都自动加盖时间戳,根据加密算法计算出来的哈希值会根据各区块的生成时间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轴链条,从而形成区块链。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兼具写入和读取的特性。在区块链社区中,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体系中,成为它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具备弱中心化和平等性的特征。我们可以在任意时段写入或者读取数据,所有节点最终都会同步,构成完整的区块链系统。(二)发展现状。国外,JPMorgan用基于Quorum的区块链技术测试债券发行;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SWIFT与34家全球交易银行合作测试了DLT概念证明;桑坦德银行利用Ripple的实时总额结算技术实现区块链支付;MorganStanley与纽约梅隆银行利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维护备份记录和交易流程。2015年,高盛、摩根大通等60多家金融机构组成的R3CEV区块链联盟开始布局于区块链的研究,相继成立各自的区块链实验室和初创公司。国内,A股市场上已有109家上市公司布局区块链,其中81家上市公司的区块链应用处于尚未落地阶段,另外28家落地区块链应用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已经实现了盈利。商业银行方面,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了BCLC系统,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凭证系统。(三)区块链的特征。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中的任意节点都可以平等的记账并且任意的进行交互,每个节点都可以按照相同的条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存储,没有中央处理节点。第二,在区块链的网络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共接口去查询数据信息,使它具有透明和共享的特征。第三,只有控制一半以上的节点才能完成对数据库进行篡改,入侵单个节点是无用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也是它高安全性的一个保障。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累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信贷业务审批机制复杂,成本难以控制。信贷业务在受理、调查、审批、发放以及后续管理的过程中都以人工办理为主,严格的审批程序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二是信息公开度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违约风险。信贷部门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有限的人工资源收集客户信息,以至于数据质量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都得不到保障,无法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传统信贷业务的信息公开度较低,信息孤立造成的“一人多贷”现象也无法避免,增加了违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三是信贷业务审查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机构负责人只注重当前业绩,调查前走过场,审查重形式,贷后管理不到位。同时,银行信贷业务的增加量和审核人员的增加量不成正比,出现一人兼多职的情况,无法实现职业化分工,再加上贷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核制度单一化,增加了银行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分布式账本,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去信任化等一系列应用优势,便于银行部门削减信贷业务中的运营成本。此外,区块链技术的高度共享机制和共识机制能够很好的与信用信息共享理念相契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高透明度的优质特性也解决了信贷审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传统信贷业务与新兴区块链技术的相结合。(一)征信领域。传统商业银行征信主要依附于中央银行征信系统,其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所获取的个人和企业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平台。资料表明,除央行征信以外的客户金融数据还掌握在分散的金融机构手中,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商业银行难以满足普惠金融时代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银行部门在开展征信活动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挖掘客户的数据,了解客户的经济能力、资产状况以及行为偏好,以便于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分类,促成征信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信用数据失真、非多元化、同质化等问题无法保障信贷评估的准确性。在区块链技术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能够利用其链式结构的技术特点进行信息追踪,将各种金融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存储在每一个节点上,这种高速度、低成本的串联方式可以精准的对客户行为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实现信用评估。金融机构也不再完全需要通过央行的征信数据库获得客户的信用数据,提高了信贷审批的准确性、便捷性以及信贷信息的完整性。区块链技术在潜力巨大的金融与信贷市场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落实应用。2018年5月,致力于信贷行业区块链解决方案CreditTagChain(CTC)的代币CTCtoken在新加坡OEX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信贷产业区块链化的标志事件。CTC是一个覆盖全球信用资产的开放式价值网络,其核心技术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CTC智能担保合约,信贷机构通过这种信贷担保智能合约冻结一定数额的CTC代币为客户发放贷款,根据用户的信用评级来发放具体的贷款数额。同时,用户发生的借贷行为数据,会通过智能合约登记录入信息链,信贷机构的贷款用户信用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相互查询。这种通过数字化智能合约搭建的多功能信用平台对于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也有很好的启发。(二)贷前信息采集。目前,蚂蚁金服搭建的安全计算平台———蚂蚁摩斯在保证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业数据共享,整合由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建立的基于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的风控数据链,密态的分享客户黑名单、信贷申请、信贷记录等数据项,最后通过分布式加密的方式计算所得到统计结果。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搭建类似的动态安全计算平台,制定行业内统一的安全建模、风险预测的联防联控方案,对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全行业风控能力会有所帮助。对于传统信贷业务来说,一体化共享数据库的运行可替代繁杂的贷前信息采集工作,简化审批流程,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平等的分享和使用数据,行使验证和记录数据的职责,其普遍参与机制移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中中心点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信用评估的范围扩大到传统人工信息采集无法面向的顾客群体,契合了普惠金融的理念,提高收集信息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效益。并且,区块链体系中数据信息高度透明、可验证、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使银行在获取客户信息后能够真正了解客户,确保所获取的信息完整有效,提高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客户的授信审批效率。区块链技术也有助于银行高效筛选出优质客户群,从而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提供给高质量的客户,做到真正的精准投放。(三)贷后监督与客户管理。如果将金融产业整合成一个相互交替的巨大信息块,并且配以区块链中时间戳技术的结合运用,可能会促成金融业务在区块链时代的首次革新和突破。时间戳在区块链中扮演着公证人的角色,区块链能够通过时间戳保证每个区块按照顺序依次相连起来。如果时间戳签名记录在区块链上,就能够证明区块链上某一时间点发生的事情,并且信息能永久储存,不用担心遭受篡改。从另一方面来看,时间戳是区块链的一种交易证明机制,所有发生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文件签署都会通过时间戳来记录。时间戳功能可以对交易活动进行后期追踪、查询与验证,在贷后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区块链技术下,信贷部门可以高效、定向、实时的对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贷款资金进行监督考核,降低客户的违约风险,充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通过监测和分析分布式记账本内个人客户的资金使用动向,发现异常的客户交易状态,银行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贷款损失。再有,区块链社区中的个人客户交易数据信息是被程序化记录的,数据可以追溯根源和交叉验证,便于银行部门统计出客户贷后资金的具体使用途径和交易金额,动态的调整日后各模块贷款资金的发放量,最大化信贷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企业客户,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企业的资产分布、经营状况、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信息等数据以多节点的方式整合到银行的信息链中,信息链中记录的数据都会被自动加盖时间戳。通过这些高透明的交易流转数据信息,银行部门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具体的判断,及时发现行业市场情况变动并适时收缩或者扩大该行业的放贷规模。商业银行在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贷后审查的同时,也可以将收集到的客户信用数据回馈到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信用评价体系中,这种通过成千上万的离散化节点构成的信用系统,将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助力。

  四、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领域应用中面临的挑

  (一)法律适用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当前各国的法律框架难以解决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智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投资欲望。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淡化了传统金融监管的定义、打破了固有的规章制度,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对区块链的具体应用方式、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不同国家组成的联合主体可以根据协议创造新兴区块链应用,它在使用过程中会与主权国家的金融法律体系进行碰撞,政府会出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目的禁止一些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构成的相关经济活动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保护,造成投资商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障,在无形中增加了市场风险。(二)客户信息隐私性、正确性的保障。区块链体系中数据信息具有高度透明、不可篡改、不可逆的特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更加注重隐私的保护,而在区块链中通过单节点录入的数据是面向所有节点的,客户会因为使用区块链技术造成的风险成本过大而放弃使用。同时这也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监管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另外,由于区块链中的存储信息无法篡改,如果在贷前客户信息采集时出现非主观性的操作失误,将会对后期使用造成较大的麻烦。(三)技术、人才方面的障碍。区块链技术的很多应用目前只存在于理论论述阶段,实际的应用过程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难题需要解决。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其每次交易清算和结算需要耗费10分钟,而淘宝在“双十一”活动时峰值交易量达到每秒百万级别,很难满足物联网设备需要持续互动的需求。同时,在比特币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包对目前的硬件技术水平来说,难以保证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效率。此外,用SHA-256算法对等待中的交易进行哈希运算和校验的过程需消耗很多的电力,成本无法控制。并且,目前关于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应用型人才资源缺乏,既懂金融又懂区块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过少,不利于这种跨领域的创新型产业结合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区块链技术开启了信用纪元的新时代,它打破了陈规,将信用技能释放到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在未来颠覆传统银行业的基础架构,实现去中心化的安全价值转移,改变现有金融体系的核心准则。这一改变对银行业来说是一场技术性的革命。对于目前尚未成熟的区块链技术来说,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探索过程中稳步前进,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挖掘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推动金融业务的发展进步。为了有效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信贷领域的应用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金融部门加强与高校研究合作,开设区块链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课程和金融应用课程,大量培养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攻克智能合约和机密算法等核心技术的难关。并且借鉴全球领先银行模式,积极搭建新技术的实验孵化室,在大量实验试错的基础上,加快业务与产品的迭代开发与完善。三是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研讨。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研发周期长,技术难点多,需要汇集各领域的专业化人才。我国应积极参与跨区域性的区块链学术交流活动,制定并完善区块链的应用细则和应用标准,争取在区块链技术爆发式的研究应用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宫晓林,杨望,曲双石.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J].国际金融,2017,(4).

  [2]欧阳红兵,李雯.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普惠金融领域里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18,(4).

  [3]朱娟.我国区块链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智慧监管的视角[J].法学,2018,(11).

  [4]赵增奎.以区块链技术推动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7,(11).

  [5]张荣.区块链金融:结构分析与前景展望[J].南方金融,2017,(2).

  [6]胡志九,常益.区块链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新金融,2017,(10).

  [7]乔海曙,谢姗珊.区块链驱动金融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新金融,2017,(1).

  [8]孙娜.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8,(4).

  [9]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2).

  [10]周钰.区块链的思考与创新[J].中国金融,2018,(2).

  [11]宋远方,冯绍雯,宋立丰.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收集的瓶颈与区块链理念下的新发展路径探索[J].管理现代化,2018,(3).

  [12]许明月,赵天娥.基于P2P平台经验的区块链发展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5).

  作者:魏明 阮素梅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返回信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小额担保信贷发展路径优化研究上一篇: 贝因美内部控制案例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