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受众解读理论(新媒体受众理论)

2022-11-26  本文已影响 185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在传播日益大众化的时代,dv新闻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模式,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虽然它的随意与非专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它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传媒的距离,深化了受众参与,是当前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参与理论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dv新闻 平民化 受众参与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民众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意识逐渐加强。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强,这种参与意识实现的难度却不断增大,受众参与理论随之引起了西方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展现自我、发表见解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受众传播理论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特别是日渐普及的轻便小巧、简单易学的dv(数码摄像机)的出现,dv新闻应运而生。所谓dv新闻,就是由大众用手中的dv将发生在身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拍摄下来,再通过媒体播发的新闻。如何用受众参与理论透视dv新闻的特点与问题,扬长避短,对于日渐增多的dv新闻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dv新闻受众参与的特点
  
  dv的普及,弥补了传统意义上电视新闻的一些缺陷,真正使影像文化传播的受众参与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色彩。
  
  1.传播主体平民化:真正的平民新闻
  受众参与理论将受众视为权利的主体,强调对受众的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的保护,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媒体应当致力于一般民众中发展多元的文化。新闻使每一个普通受众都有机会接近和使用媒介,并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中来。目前我们看到的dv新闻大多是由普通的dv拍客拍摄的。dv拍客来自不同阶层,他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以随时随地开机,用普通人的眼光打量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们用平民的视角观察和拍摄平民生活,记录着大干世界、社会百态,拍出最生动、最鲜活、最原汁原味的生活。如小区里的宠物比赛,广场上的吹拉弹唱,街坊邻里的是是非非,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等等,都是些完全平民化的内容。可以说,dv新闻从传播的第一环节——传播者开始就真正实现了平民化。
  
  2.传播内容生活化:丰富了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早在2004年盛行之初,就以其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特点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各地获得广泛的认同与肯定。但那些民生新闻依然是专业的媒体人员在制作,受众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全面和真实地展现草根阶层生活的每一个侧面。而dv新闻和dv节目则实现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真正平等,真正从受众本位的角度出发选择新闻,用一种平民化的理念吸引了大量观众。如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dv观察》栏目播出的《家庭音乐会》、《七旬老顽童健身出新招》、《谁的汽车不要了》、《井盖没了麻烦多》、《汴梁城里的古装婚礼》等新闻所选题材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小事,有的甚至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但它们鲜活、好看,体现了“平民的视点、平民的内容、平民的语言、平民的思维、平民的拍摄、平民的评价标准”。透过dv新闻,人们可以看到多维度的社会生活、多阶层的冷暖人生、多方面的奇闻趣事。观众在观赏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时,被关注和被承认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补偿与满足。
  
  3.传播渠道多元化:多方及时地呈现
  时效性是新闻重要特点之一。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dv拍客们经常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包含各行各业、覆盖各个区域的无形的网络,这就使得dv新闻具备了其它形式的新闻无法比拟的时效性,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这种优势体现的更为明显。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由于事发突然,大批记者和专业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很多重要的画面都是dv记录下来的,很多新闻也是依靠dv完成的。同样,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唯一一个清楚地拍摄下第一架飞机撞楼镜头的就是一名dv拍客,如果没有他和他手中的dv,这永恒的瞬间恐怕无法如此逼真地再现于我们眼前。
  
  二、dv新闻受众参与带来的局限
  
  当然,在dv新闻已经步人大众传媒,尤其是在电视屏幕上公开播出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其受众参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内容琐碎,有低俗化倾向
  从目前播发的dv新闻节目来看,其记录的多是酗酒闹事、家庭纠纷、街头闹剧等,负面的内容相对偏多,并且在同一期节目中,同类别、同主题的新闻多次出现,对于公共事物则涉及得不多,因而内容显得较为琐碎,覆盖范围明显偏窄。同肘,大量只是展示新奇的家常化的新闻,加上dv节目常有的“说新闻”的形式,让整个节目过程就好像放学回家的孩子把一天的生活说给父亲一样,不仅内容格调不高,而且在舆论监督方面明显缺位。

  2.画面随意,缺乏人文关怀
  dv新闻必须有一个“度”——一个符合大众传媒基本规则和一般受众审美情趣的尺度。如果只注重对事件现场的展示,而忽略了对当事人的个体尊重,那么只会让观众对节目产生排斥。小型dv与专业摄像器材的性能相比有较大差距,因而dv新闻普遍存在拍摄画面质量不高、影像不够清晰的缺陷。加之dv拍客大多为业余爱好者,没有经过新闻知识的专业培训,自身技术水平有限,也缺乏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与人文关怀,造成有些dv新闻画面美感不足,甚至让观众产生严重不适。例如某电视台的dv节目曾播发过一则lo岁男孩从三楼摔下当场死亡的新闻,死亡孩子躺在血泊中的画面触目惊心,让观众难以接受。另外,当诸如醉酒的丑态、争吵时的激愤这些私密性很强的个人生活画面被毫不掩饰地推到dv镜头前时,也极易引发关于隐私权的争论。
  
  3.主题失范,社会公信度较差
  dv新闻的随意化、个性化、甚至边缘化的记录手法与风格与大众传媒的规则和要求大相径庭。目前,我们看到的dv新闻大多只是一个场景的展现,往往是画面多,采访少;外在多,内涵少;展现多,透视少。dv拍客们在拍摄的时候,很少会像专业记者一样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因而很容易造成新闻失范乃至失实问题的发生。同时,拍摄技术的简易、拍摄活动的随意,也使得新闻造假更加难于监控。例如曾震惊新闻界的北京电视台报道的纸馅包子事件,便是由dv拍客所拍摄dv新闻。
  
  三、完善dv新闻受众参与的几点思考
  
  当然。存在种种缺陷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一般性标准去要求和约束dv新闻,关键是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与契合点。
  
  1.上下联动,共同打造dv新闻的传播平台
  受众参与理论认为,受众应有一定的话语权,即每个阶层、每个团体都应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目前,dv新闻还没有一个专业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传播媒介。由于dv新闻自身内容的选择过于生活化,再加上覆盖范围又偏窄,大多不宜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发,这从深层次上限制了dv新闻的发展。虽然各级电视媒体也开播了一些dv栏目,如中央10套的《dv讲述》、凤凰卫视的《dv新世代》、河南电视台的《dv观察》等,也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因此,对于各地区电视台尤其是县区级电视台而言,应充分发挥其贴近基层、贴近民众、贴近民生的优势,打造一些精品dv新闻栏目,为省级以上电视台锻炼队伍、提供素材。通过上下联动,共同推动dv新闻的良性发展。
  
  2.加强审查,努力克服dv新闻的内在缺陷
  新闻审查表面上来看与受众参与是一对矛盾。事实上,由于dv拍客数量众多、素质良莠不齐,客观需要更为严格的新闻审查与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与时效性,往往放松了对一些dv新闻的审查。一位长期从事dv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的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新闻审查功能的缺失;“昨天编了4条醉酒新闻,今天又编了两条。”对于dv新闻,不能因其反映的事件奇、看点多而放松审查,也不能因其范围小、影响少而忽视审查。毋庸讳言,过多的曝光负面而又新奇的生活小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既是一种歧视,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它掩盖了草根阶层中普遍存在的真善美,扭曲了他们的生活,丑化了他们的形象。
  
  3.搞好培训,不断提高dv拍客的能力素质
  dv拍客来自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有学生,有白领,有农民,有打工族,还有退休在家的老人们,等等。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只是怀着对生活和dv的热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记录着生活。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电视媒体也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大量运用dv拍客的新闻,想尽方法笼络尽可能多的dv拍客,除了支付稿酬外,有的还给dv拍客发放采访证,但却忽视了对拍客的教育与培训。对电视台而言,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采取记者负责制的办法来培训有一定基础的dv拍客,这样无疑会大大提升电视台捕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概率,全面提高dv新闻的质量与层次,进而推动dv新闻栏目的整体跃升。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趣缘群体有哪些(网络趣缘组织)上一篇: 昆明都市报纸(今天昆明都市时报内容)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