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54-02
融合媒体的平台由报刊、杂志、电视、移动终端组成。融合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变化的环境和受众,我国高校新闻教育不能熟视无睹,所有的新闻教育都需要站在属于未来的新闻教育角度,对自身重新进行定位。
一、融合媒体对传统新闻教育的冲击
根据调查机构Berg Insight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营销和广告市场市值将从2012年的9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8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传媒行业的生态环境迫使整个教育界、学术界寻求应对之策,以满足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1]。
(一)数字化技能的专业需求
融合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人首先必须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快速应对媒体新变化,拥有创新能力。所以,新闻专业里面开设技术性课程、新媒体技术的课程是必须的。《纽约时报》2014年的“创新报告”中,明确说明,报纸会优先聘用数字人才,实施“数字优先”战略,要求报纸必须在招募、培训和激励数字人力资源方面做得更好,将生产优质数字报道的报纸转型为一家生产优质报纸的数字媒体。此外,内部还开设了图表部门及互动新闻和数字设计部门,推动文章推广、搜索优化、工具和模版以及内容管理系统领域[2]。
(二)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出现
随着新闻产业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运用相关数据而撰写出成本低廉的新闻稿,也将涵盖大量新闻活动、产业趋势和产品开发。Narrative Science是一家专门运用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公司[3]。Narrative Science员工量为30名左右。Niche新闻服务已聘请Narrative为注册用户撰写后续报道。高校新闻教育课程的技术化转型势在必行。
(三)传媒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规模的增长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传统媒体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电视媒体保持优势地位,电视广告市场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较小;另一方面,广播和期刊成为2013年最大输家,增长率均有大幅下降。报纸广告下跌惨不忍睹。为应对市场压力,报纸纷纷调价,比如《南方周末》涨价到5元。未来五年中国报业市场有可能缩减一半;电视媒体仍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新媒体会分流大量用户,挤占广告市场份额,传统大众媒体的渠道控制力讲进一步下降。2014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赶超电视。停刊、减编是传统媒体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4]。参照2014年新华社广东分社招聘实习生的要求:1.文科类,新闻学、广电新闻、编辑出版;2.从事网站编辑、网页设计、节目主持及节目后期剪辑等实习工资,熟练使用上述软件;3.工作态度积极。已经把对数字技术的要求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了。
二、当前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转型实践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新闻教育该如何应对以培养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按媒体划分的采写编评课程是否还适应当前的融合新闻报道?现有的课程体系应如何重组?当前,国内多数高校选择的是增加新媒体方向的课程,微调已有课程,砍掉部分纯理论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十二五”战略发展方向及目标》中也指出,“突出学科重点,并打破学科边界,体现学科交叉。[5]”究竟如何体现交叉,如何打破边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有些许实践。
一方面,加强实验室的配备。比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于2008年建成媒体融合未来实验室,并与多家媒体和IT企业开展了多项合作。浙江大学重点建设了新媒体实验室,由认知研究实验室、数字影视与文化产业实验室、电子编辑与数字出版实验室组成[6]。其中,认知研究实验室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眼动仪和脑电仪,为新闻科技创新提供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新闻教育以课程的形式继续在传统方向中拓展,新闻专业学生必须双主修,或主修其他相关专业再辅修新闻专业,比如,跨高校选修,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根据个人兴趣在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中选择学习方向,或者选修外系、外专业课程或辅修第二专业。
从课程设置来讲,国内各高校新闻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大同小异,基本还是以纸媒繁荣时期的采写编评摄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为主,至多开设跨媒体专业课,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技能训练与理论课程并重的原则,并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根本革新,而是修修补补,比如,我们学校,包括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新媒体研究》《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采编业务》《PS技术》等课程。
三、如何实现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新闻教育仅仅依靠新闻学院是否足够?新闻教育应如何进行重组,是否从以前与文学、艺术结合,转向与网络、信息技术联姻。近几年,国内高校频繁对新闻专业重组转型,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于2008年成立新媒体研究院,划分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内容和新媒体经营三大块,分别放在工学院、广告学院和媒体管理学院。但是,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新闻教育的转型首先应从理念上转型。
(一)理念上的转型
1.学科融合
大学需优化内部资源,通过学科融合推动新闻教育发展。新闻教育传统上是与文学、历史等人文社科类学科融合,融合媒体时代,应加入更多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信息技术,与法律、经济、网络技术、艺术、营销相结合,培养复合能力。
2.媒体融合
应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融合平台简单的划分为报纸、期刊、电视和移动终端,对新闻的认知不能停留在新近发生的信息的报道,而应充分研究各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特点,以大传播概念来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平台熟练发布同一条信息的整合推送能力,要加强对移动终端的技术研究。 3.科技创新
高校应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引擎,应加强针对新媒体环境的应用性研究。但是,国内高校还没有对整个新闻行业的生态环境展开大规模集中的调查。没有调查,就不会对行业现状和趋势有清醒的认识。简单的根据招生、就业数据来调整新闻教育的观念,不可能抓准行业需求。此外,根据学校基础条件的不同,普通院校也很难做到科技创新和完备的实验室配置,在硬件缺乏的情况下,新闻课程框架的调整就成为了简单易操作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体系的重组
目前,国内高校的新闻院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一般独立院校的新闻学教育也是如此;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和技能训练为主、传统新闻学训练为辅,比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但是技术训练的系统性不足;三是以传播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比如,复旦大学,比较偏向研究性的技能训练。这三种模式是对传统新闻教育改革的尝试,虽然不够彻底[7]。总之,旧的课程设计已不符合时代需求,课程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发现新闻、挖掘数据、发现问题和表达能力为宗旨。以下尝试以行业能力需求制定一个简单的课程框架。
1.新闻判断能力 ――新闻传播基础训练
新闻采写 高级新闻采写 新闻编辑 高级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深度报道
2.信息调查及求证能力――调查统计
事实核实和核查 网络信息检索与应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统计学
3.语言及叙事能力――人文素养
语言学 文学研究 诗歌 叙事理论 外国语 比较文学
4.问题分析和解释能力――知识基础(选修)
科技史 心理学 信息科学 经济学 艺术学 社会学 法律 人类学 伦理学
5.计算能力――数据分析
高数 计量经济学 数理统计 调查报道
6.技术能力――网络和信息技术
技术史 技术、社会与文化 编程技术 网页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信息技术 网络营销技术 数字出版及技术 新媒体产品设计
7.音视频能力――视听技术
新闻摄影 电视摄像及后期 多媒体报道和编辑 音乐鉴赏与表演 视觉传达
8.媒体责任和政府政治――国际视野
政府和政治研究 中国史 世界史 新闻史 新闻伦理 新闻与社会 性别研究
这也许不是报业最好的时代,但绝对是新闻业最好的时代,在纷乱时期,新闻教育更应该理清思路,破除固有教育观念,创新新闻课程的基本框架,培养未来的新闻人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