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与探索(电视新闻拍摄手法)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29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8-0173-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的信息判别能力越来越强,这对于电视新闻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地方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前期新闻采访与后期画面剪辑的结合,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采访工作是有一定的专业技巧,只有从多方面提高职业素养,才能为后期的画面剪辑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一、电视新闻采访与剪辑结合的必要性

  电视新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的国家大事、时政热点等重要的社会性新闻,都是通过电视新闻的形式,传递给社会大众的。采访和剪辑是电视新闻制作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的编辑工作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从广义上来说,电视新闻编辑不仅包括后期制作,还包括前期的采摄工作,例如新闻选题、记者采访、以及现场调度等。从狭义上讲,就是电视广播新闻报道的后期制作。新闻报道的质量与采编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

  二、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技巧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访前准备是记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采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很多对于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采访工作,在采访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采访词、所问的问题、仪器设备、以及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很多知名记者之所以在采访国内外重要人物的时候,能够从容自若,这不仅是因为其本身深厚的采访功底、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采访前充分的准备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认为,采访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没有硝烟的战斗,指的是记者会和采访对象发生涵盖思想领域的言辞交锋。若想取胜,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就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采访一般会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会结束,但是记者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数月的准备。如果采访记者事先没有充足的准备,对于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不够了解,那么将很难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

  (二)采访中的合理性

  新闻采访工作,需要记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抓住采访中的微小细节。新闻记者需要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入手,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新闻闪光点,从而为电视新闻积累大量的编辑素材。新闻是要讲究报道的真实性的,用事实说话,只有找到合理的切入点,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如果缺乏具体的新闻事实,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是很难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的。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有极强的针对性,问题要具体,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同时,记者要有极强的调节能力,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

  (三)选择适合的切入点

  记者的采访工作是为了收集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问是采访的主要手段,记者需要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善于随机应变,针对采访对象,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设计的问题绝对不能过于笼统、空泛,使得采访对象的回答没有针对性,模棱两可,甚至答非所问。采访的事件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受访对象的思维又是无法掌握的。所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需要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找到合理的切入点,从而收集到有效的新闻信息。在采访中,可以事先设计一个大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采访的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应该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使得受访者能够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来回答问题。例如,针对管理者,问题就应该具有深度,而对于普通的社会大众,语言就应该相对通俗、简单。

  (四)良好的职业态度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言谈举止都会影响采访的效果,并且,记者的采访态度,会使得受访者对媒体产生不良的印象。例如,部分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针对受访者不愿公开的方面进行连珠炮式的发问,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受访者的心理,甚至会激化矛盾,所以社会上时常会出现受访者殴打记者的现象。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不仅是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媒体阶层。这就要求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具体的采访中,要尊重对方,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重视自身的价值问题。与过去不同,失去了对媒体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已经明白如何更好的发表个人的言论。所以,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基本的礼貌问题,让受访者感受到足够的尊重,才会配合采访。同时,记者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地位,避免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不能因为商业价值而涉及到受访者的个人隐私。要让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内容,符合受访对象的心理需求。在受访对象回答问题的时候,记者应该认真倾听,不能随意的打断,应该集中注意力做好相关记录。给予足够的尊重,是采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

  三、电视新闻的采访工作和后期画面剪辑的结合

  (一)人物情绪方面的剪辑

  后期制作人员,应该合理的利用情绪剪辑点,从而将大众的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充分的反映出来,重视对于人物情绪、态度的渲染和夸张。假如将镜头的内容长度看作是叙述长度,是为了让新闻接受者能够清晰的看到画面表现出来的对象,对画面内容有全面的了解,镜头主要的情绪长度属于描写长度,它主要通过营造氛围、渲染气氛、从而抒发出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观众能够进一步的体会、感受到新闻镜头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在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大众的视觉特点对于内容长度有着决定作用,情绪长度主要是由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剪辑方法,基本上是在人物抒发完情绪之后选择剪辑点,这样就能将报道对象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最大限度的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二)景别剪辑

  因为镜头是不同的,所以向大众传递的新闻信息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新闻镜头有着各自报道的意图,景别是对节奏、视觉、空间的生动展示。新闻报道不仅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和传播意图。所以,在镜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感染力大的新闻镜头,这样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观众的影响力也较大,达到更好的新闻效果。

  (三)节奏剪辑

  所谓新闻节奏,指的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的动静、张弛、轻重、起伏、长短、缓急,有规律的进行交替变换。这样能够给观众造成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松弛、时而紧张的心理感觉。新闻的镜头长度对于电视节目的展示节奏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够控制节奏。内容相同的画面,用长镜头展示,就能使人产生舒缓的感觉,但是如果使用短镜头,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紧迫感。所以说,针对不同的新闻节目,要选择不同的表现镜头。节奏相对缓慢的画面,镜头应该稍长一些,节奏较快的时候,镜头可以稍短一些。例如,在表现经济发展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闻时,由于节奏比较欢快,就应该选择相对较短的镜头。而在报道灾难事件的新闻时,由于节奏是沉重的,所以应该选择较长的镜头。

  四、结 语

  电视新闻,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新闻信息,从而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说,对于电视新闻的剪辑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剪辑画面。是在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的视觉舒适和流畅的基础上,与新闻的采访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处理画面的剪辑节奏和顺序,来控制新闻节目的节奏变化。为观众制作出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脉络清晰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巧和经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加贴近生活、生动、真实的新闻报道。将电视新闻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的传播新形势进行分析)上一篇: 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特点(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包括)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