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中医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脊柱专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0~62岁,平均41.6岁,病程5天~4年;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40.5岁,病程3天~4.5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③知情同意者。病例排除标准为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孕妇、病情危重及由于纳入观察可能加剧病情者或其他有悖医德不适合纳入的病人;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组,即根据患者就诊次序,按1∶1比例分别分配到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西药对照组),所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年龄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2周后结束治疗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①旋转提拉手法:包括使患者颈部前屈、侧屈及旋转提拉等动作,施行手法前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松解理筋治疗,整个过程约15 min,2 d/次;②腹针:以中脘、关元、下脘、气海、下脘上、商曲(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为标准处方加减,1次/d;③中药辨证用药:按下述分型辨证用药,每日1剂。脾肾两虚: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不温,腰膝酸软,夜尿较多,舌淡或淡暗,边有齿印,苔滑,脉沉细弱为主证。治宜以温肾健脾益气。方选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痰瘀互阻:以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涩为主证。治宜涤痰化浊,散瘀通络。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气虚血瘀:以眩晕阵作、头痛、肩臂四肢重着麻木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为主证。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b组(西药对照组)西其汀(国药准字h23023509,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1次/d;西比灵(国药准字h1093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
两组共同处理措施 两组患者如合并颈椎不稳,在起床活动和坐位时均需戴颈围制动,制动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均被指导正确的颈部生活工作姿势,并嘱在无痛、无晕状态下坚持每天行颈操锻炼,2次/d。
2.2 观察指标
①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和职业等。②影像学检查:颈椎正、侧、斜和动力位片(治疗前和最后1次随访各检查1次),了解颈椎退变、不稳等变化情况。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疗效评价30分表,各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评价1次。
2.3 质量控制①进行研究前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计划书和时间表;②对所有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程序;临床试验按照gcp程序严格执行;③所选用中药药材全部由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每味药独立包装,能保证中药的质和量的一致性;所选用的西药亦由同一药厂生产。
2.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受试者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为无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内如出现症状体征同前或加重,即30分评分法等同或低于治疗前,即为复发。
2.5 安全性评价
①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②心率、血压(治疗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各记录1次)。
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临床资料与疗效)采用χ2检验和ra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表1 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情况,表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略)。
由表1~2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医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医组,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治疗前后x线片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cs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引起失稳,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所致。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主张运用综合疗法治疗csa,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旋转提拉手法可以调整和改变颈椎关节、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善颈椎的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刺激,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供,调节紊乱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功能,改善颈部本体觉紊乱[1]。熟悉颈椎解剖生理特性,合理施术是获得疗效的关键[2],规范手法操作,可以规避手法治疗颈椎病带来的风险。颈椎病的手法合理施术应是理筋手法和旋转提拉手法的密切结合,缺一不可。理筋手法可缓解痉挛僵硬的颈肩肌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旋转提拉手法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提供安全。采用颈椎旋转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病变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前屈、中立还是后伸位置,旋转要适度,力量不宜过大。同时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不可粗暴,要以腰部旋转动作带动肘关节的动作,合理控制旋转角度,从而完成整个手法治疗。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3]。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天地针组成,中脘为天,关元为地,其中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力,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配穴由商曲穴、滑肉门穴、气穴、气旁穴、下脘上穴组成,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中与颈部相对应,可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滑肉门为阳明经的经穴,是脏腑之气向上半身布散的妙穴,可滑利双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气穴、气旁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有加强补肾之功;下脘上在腹部全息图与颈部相对应,在上肢麻木时使用此穴。众穴合用具有补脾肾、强筋骨、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使颈部气血通畅,筋肉得以濡养,缓解或消除局部不适,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腹针作为一种新兴的针灸疗法,以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针灸的弊端,且临床实践及既往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了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4~6],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眩晕的病因病理有风、火、痰、虚等理论,其中认为虚证者所占比例为多。本研究中csa的辨证主要包括脾肾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3种类型,其中脾肾两虚者居多,占全部患者的70%,治疗上采用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究其实质,主要是脾肾两虚患者由于素体阳虚,中阳虚衰,则运化失职,化源不足,致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发为眩晕。肾失所养导致肾阳虚衰,肾为阳之根,脾为阳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阴寒内盛,脾胃虚寒,故用附桂理中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其中附子、肉桂增强温中散寒,温肾健脾,黄芪、茯苓增强补中益气,健脾祛湿作用,全方使太阴脾土阴寒之邪尽散,中气足,脾胃健,阳气运,清气上升,推动血运,增加脑血流量而诸证痊愈。
注重颈部功能锻炼,是维持治疗效果的关键。三分治疗,七分锻炼应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理念。增强患者康复意识,充分发挥患者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利于颈部动静平衡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连宝领,严隽陶,沈国权,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1,17(2):9.
[2]梅继文,梁文杰,韦贵康.颈椎病手法意外2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l(5):53.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98.
[4]曹 媛.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98例小结[j].湖南中医药学导报,2003,9(2):38.
[5]郭万刚,刘登娥,邹西兰.腹针治疗颈椎病5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19.
[6]刘 淳.腹针治疗颈椎病7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5):5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