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凋亡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很多。氯比格雷(泰嘉)和消心痛、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药,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确定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6~79岁;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3例。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6例。2组年龄、性别比、心功能、并发症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暂停除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以外的硝酸类药物。对照组常规应用消心痛(10 mg/次,2次/d)和阿司匹林(75 mg/次,1次/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比格雷(50 mg/次,1次/d),观察4周。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
1.3 观察指标
(1)心绞痛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发作次数减少超过80%为显效;减少超过50%而低于80%为有效;减少低于50%或硝酸甘油服用量增加为无效。(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S-T段完全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波形回升但为恢复至正常为有效,缺血性S-T段不变为无效,加重为心电图表现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2组临床治疗4周,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的显效率为76.2%,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显效率42.1%,总有效率63.2%;心电图改善比较,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显效率44.7%,总有效率65.8%。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情况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头痛3例,心悸2例。对照组中头痛4例,心悸4例。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破坏或加重、白细胞减少、出血现象。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急剧缺血和缺氧而引起心肌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一是要减轻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缓解症状;二是要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止血栓形成,还有促进心脏血管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预防、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发生或意外的突然死亡。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回心血量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策略,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回流量,降低心脏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可通过促进心肌血流重新分布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2]。消心痛的主要成分为硝酸异山梨醇酯,是短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该药通过以上机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疗效肯定;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但治疗组治疗效果理想,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后患者的病情较稳定,紧急应用硝酸甘油的次数及剂量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监测患者的改善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比格雷是较新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P2YAC结合,减少ADP结合位点,阻断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促进环腺苷酸(cAMP)依赖和前列腺E1(PGE1)刺激的舒血管物质磷酸蛋白(VASP)的磷酸化,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受体(即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3]。小剂量氯吡格雷在防治血小板活化及高聚集状态上起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作用,而且应用过程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组临床观察,小剂量氯吡格雷的预防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协助阿司匹林、消心痛加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疗效肯定,是临床比较合理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小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75.
2 戚文航.硝酸酯治疗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87-189.
3 赵秀丽,胡大一,李田昌,等.氯比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中国新医药杂志,2004,13:933-93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