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葛根素;不良反应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为血管扩张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随着葛根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有关葛根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葛根素的严重不良反应,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笔者对已报道的60例葛根素不良反应加以统计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近6年公开发行的各种医药学科技期刊所载不良反应临床资料60例,对其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在所统计的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的83岁。
2.2 原发病史:60例中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有27例,患有糖尿病、小脑萎缩的有15例,患有脑梗塞的有18例。
2.3 给药途径及用药剂量:所有病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每次200~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2~3个疗程。
2.4 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60例患者在第1个疗程出现不良反应45例;第2个疗程出现不良反应15例;反应发生时间最快者为3分钟,最慢者为15天,均发生在给药过程中。
2.5 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60例不良反应中药物热9例,变态反应35例,肝、肾损害5例,过敏性休克7例,急性血管内溶血4例。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无过敏史,反应发生后立即停药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死亡病例除外)。用药剂量、疗程及所用稀释液均在药品说明书提示范围内,所有不良反应均肯定为葛根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所患疾病无关,与患者体质差异有关,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易发生。常见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药物热、肝损害、肾损害、急性血管内溶血等。反应发生时间的长短与中药制剂起效缓慢程度有关。
葛根素作为中药注射剂往往为多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有效成分自身或溶入制剂中的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1][2]。葛根素注射液是以50%丙二醇为溶媒配制而成[3],也可能使机体致敏。
调查结果可看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药物稀释液无多大联系。曾有人考察了葛根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配伍后1~8h葛根素的含量、外观、颜色及pH值,结果表明葛根素注射液8h内无明显改变[4]。但不能排除因稀释液带入不溶性微粒产生发热或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该药说明书也提示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发热等过敏反应。Coomb,s试验证实:患者的红细胞上有葛根素抗原抗体复合物。葛根素作为半抗原进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因而产生溶血等一系列反应;葛根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前列腺素E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而引起发热。该药疗程长,易引起蓄积中毒,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导致肝、肾功能损害[5]。建议对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葛根素。葛根素发生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胸闷等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发现,并立即停药,予以对症治疗。
使用葛根素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的监测,并注意疗程不宜过长。超过65岁的老年人连续使用总剂量不超过5g。建议以1周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重复使用,可使其临床疗效保持不变,不良反应显著减少[6]。因葛根素是一种血管扩张药,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建丽,周亮,王世岭.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166.
[2] 高建,张平.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0,16(5):61.
[3] 梁勇.葛根素致急性溶血[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1,3(3):186.
[4] 梁建成.葛根素注射液与8种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10(6):172.
[5] 陆正奇.葛根素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185.
[6] 窦昊,陈丽华,王心愉,等.葛根素注射液致发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5):34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