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准备工作
教师要给学生排列一个合适的生物制药项目名单,学生可以在上边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生物制药项目。教师所列出的药品名单包含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制药技术和知识点。而且项目名单上选择的内容要做到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的题目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容易致使學生出现消极不想做项目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找出制作药品的题目,花些心思在项目选择方面。
同时要调整教师的工作态度,要求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要高,教师如果感到在实际应用中教授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我们也要像学生那样学习新的知识,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免被学生问到的问题问倒,这岂不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一部分准备阶段的任务。其中一些生物制药的知识需要教师来教授给学生。在一个生物制药工艺项目需要知道各种药物的用途和特点,掌握制作流程和各个流程所用到的技术手段。学生要找到项目中所配用的药物,了解他们的用量情况和各个药品之间的使用关系。学生还要熟练掌握制作这一药品的流程。
二、实施阶段
在具体的实施阶段,首先要遵守教材中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生安全和保护好实验室设备器械。学生在制药过程中是存在危险的,毕竟用到了许多药品和化学物品,所以一定要小心,在做试验时一定要认真。教师不要忘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要认识到通过让学生制作药品完成一个项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们是项目的中心和决策者,所以要让他们自己决定项目的计划和完成进度分配情况等。教师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但也要在学生遇到瓶颈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一项目。
学生自主学到许多生物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传输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这在有效构建生物制药课程方面是一大突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制药工艺教学中,在生物课上崭露头角并畅所欲言。项目教育法在生物制药课堂的构建和实践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制药课程的劲头。
生物制药课面向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生物课的魅力。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参与项目的研究和制作,且不能懈怠,要把全部的心思放在项目制作上。以后学生见到一种药品、见到一种添加成分,都曾在生物制药课上学到过,莫名的欣慰油然而生。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许多专业的生物制药方面的知识,还有在实验室的操作技术,将课本上讲的药品制作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具体掌握了药品制作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化为己有,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不会的知识有更充分的理解。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同学、队友、教师的帮助。而且如果做出的项目得到了荣誉,也是全体的荣誉,大家一起开心才有趣。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联系各门课程的关系和互相作用,更全面地学习到了知识,可以把知识系统化地存进自己的大脑中。通过做项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物的韵味地渗透,学生会逐渐领略到生物的魅力,会对生物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手做项目更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生物制药工艺方面的参与度。
三、结束语
在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中,改变常规的教学理念是必须要抓紧做的,而项目教学符合现代生物课程的要求,所以应被大力推广应用于教学中。项目教育给生物制药工艺固有的教学方法注入了生机,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案。学生参与到项目中,融入了生物制药工艺课程,势必使学生真正学到生物制药的知识,真正体会到生物的魅力。项目教育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在逐步完善的阶段,教师要加快探索的脚步并实际应用到课程中。
作者:葛驰宇
第2篇: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组学相关的前沿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cell-freeproteinsynthesis,CFPS)也因此备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研究已逐渐从原核深入到真核的反应体系,成本不断降低。较之于传统的体内表达体系,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基于细胞提取物,有着不受细胞的生理限制以及胞内蛋白酶的降解、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毒性蛋白表达、无需繁杂的下游处理以及产物的活性增加等诸多方面的应用优势。同时,其在生物制药中也逐渐体现出了毒性蛋白、复杂蛋白以及膜蛋白表达等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天然蛋白水溶性差、半衰期短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实现重组蛋白的稳定表达,发挥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就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讨论和研究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有效应用问题,将对更好地实现该系统在制药科学领域应用潜力的发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概述
作为一种生物学技术,传统的蛋白表达是基于细胞体内,对动植物细胞以及细菌等外源基因的表达。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蛋白合成方式,实现了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利用细胞抽取物中的蛋白因子、相关的酶系等,通过在体系内加入ATP、GTP以及氨基酸、能量再生物质等来实现蛋白表达的体外系统(如图1所示)。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重组蛋白药物胰岛素问世以来,重组蛋白药物由于来源广泛,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药物市场上越来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表达重组蛋白药物最常用的系统包括大肠杆菌、釀酒酵母以及中国的仓鼠卵巢细胞。但诸如此类的体内表达系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些复杂蛋白不能顺利表达,在这一迫切需求下,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便应运而生。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蛋白合成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蛋白连续翻译系统的建立,无细胞表达也有了突破性的研究,实现了蛋白的连续表达。该系统无需在活体细胞内进行,基于细胞提取物就可以实现连续的转录和翻译,从而快速高效合成目标蛋白。该系统没有细胞壁,也不必关注维持活体细胞生命的相关生化反应,在表达技术上占据独特的优势。同时,蛋白合成的条件相对容易调整,有助于蛋白的表达和折叠。依据这一优势,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生物制药工程中也较多适用于快速表达医用蛋白、高通量蛋白库筛选等复杂蛋白质的合成。该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表达具有毒性的蛋白,由于无需维持宿主细胞的活性,也更容易地实现插入非天然氨基酸的表达,可较好地被用于研究蛋白的化学特性中。因此,随着近些年来对该系统相关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渐实现了在生物制药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如进行多肽类药物、肿瘤疫苗、重组蛋白药物等大规模的生产以及高通量药物的筛选等。
2.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分类
就目前来讲,已开发出来的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主要包括原核和真核两种表达系统类型。两者由于表达系统的不同,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在实际科学生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两种表达系统的恰当选择。
2.1原核系统
对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该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表达是利用的原核生物细胞提取物,最为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就具有独特的优势。人们在具体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标记蛋白等特殊添加剂,在含有杂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其不足之处在于在进行蛋白的翻译加工后,在正确折叠方面现阶段仍是较大的困难。不过由于大肠杆菌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也存在着较高的表达效率,因此在体外表达系统研究中仍是较为热门的话题。
2.2真核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是与原核表达相对应的系统,其进行目标蛋白的表达,利用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提取物。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麦芽提取物和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与上述表达系统不同的是,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不存在基因的非特异性激活或者抑制,因此能够实现对调控基因的高效表达。在该表达系统中,为保证得到性质相对稳定的蛋白质,实现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整合,也常需要将环状的模板线性化,以保证合成效率不断加强。经过相关学者的实践研究证实了,大肠杆菌以及麦芽提取物系统都有着较高的合成量,能够进行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3.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长时间以来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缺点的限制,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较广。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相关的能量再生系统以及细胞提取物制备工艺等近些年来逐渐得以深入的研究和不断优化,实现了蛋白的体外高通量表达,并有效拓展了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该系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为实现生物制药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所学,总结出的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在生物制药工程中进行重组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非天然氨基酸的引入以及蛋白的高通量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1引入非天然氨基酸
进行蛋白工程改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将非天然氨基酸引入蛋白序列,以为蛋白质进行化学修饰提供额外的基因。在早期的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中,通过加入抑制性tRNA以识别特定终止密码子的氨酰化,并以携带特定位点无义突变的基因作为模板,在目标蛋白的特定位点引入非天然氨基酸(见图2)。相关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更为有效的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在蛋白药物进行特异性修饰中的应用,赋予了非天然氨基酸以独特的药理特性,如延长半衰期以及提高了药代动力学稳定性等。在现阶段的研究中,通过在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中添加非天然氨基酸底物,建立了高效便捷的反应体系,能够对目标蛋白进行选择性的修饰。如国外研究者Zimmerman等现已研发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等。总之,由于这一方面的优势,该体系在升级蛋白药物领域以及开发新型蛋白药物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2重组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
随着相关科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优化,近些年来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能够成功开发出反应时间更长、体积更大且生产效率更高的体外蛋白合成系统。除此以外,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优势还表现在蛋白活性以及下游纯化工艺等方面,推进了在重组蛋白药物生产领域中应用该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的常用来源为大肠杆菌,除此以外对上述的真核系统为来源的表达体系也逐渐被得以进一步开发,在更加复杂结构的膜蛋白以及翻译后的修饰中得以开发生产。在这一方面国外学者Brodel等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其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哺乳动物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促进蛋白正确折叠、表达复杂蛋白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并且在这一系统下,他们已实现了在体外进行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成功表达,并实现了对其进行糖基化修饰,有着里程碑的研究意义。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无细胞蛋白表达技术在重组蛋白药物中,有着较好的大规模生產的应用前景。
3.3蛋白的高通量表达
实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结构功能的系统阐明,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科学家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相对高效的高通量蛋白表达技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由于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近些年来的科学研究中倍受青睐。较之传统的体内表达体系,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省去了对分子的克隆过程,可直接使用PCR片段作为模板。对于一些很难在体内进行系统表达的复杂蛋白,也能够实现在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中的正确折叠。利用这些优势,研究人员在进行体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更加灵活的研究手段。除此以外,该系统的优势还在于能够进行高效便捷的制备蛋白芯片。利用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能够一步法实现蛋白的固定化,无需在进行大量可溶性蛋白的纯化,从而省去了高昂的成本费用以及蛋白的表达与纯化过程,有着较为灵活的过程和特点。现阶段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蛋白芯片技术已逐渐能够在临床诊断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检测中进行有效地应用,如对代谢类疾病、癌症以及免疫的诊断等。总之,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在蛋白制备技术以及高通量蛋白表达中的成功应用和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其在新药发现、疫苗研发以及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体外蛋白合成手段,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较之传统的体内表达,能够有效弥补其不足,实现了复杂蛋白在体外的顺利表达,因此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然,在现阶段的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中的研究中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要实现其在生物制药工程中更为广泛的应用,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研究其反应体系,充分挖掘体外合成系统的应用潜力,更好地推进我国生物制药工程的发展。
作者:谢典佑
第3篇:生物制药中发酵技术应用探讨
一、微生物发酵技术概述
最初的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使其产生气泡,一般指酒的生产过程。随着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出现生化或者生理学方面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是以有机物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现代的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将传统发酵技术与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生物发酵制药在原料使用中基本使用天然的生物材料,有效使用真菌、细菌、放线菌等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获取所需的产品。如细菌中的大肠杆菌,可以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类药物,并作为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使用。细菌中的短杆菌可以用来生产维生素B12、氨基酸、核苷酸类的药物,也是酶法合成生产辅酶A的菌种。细菌中的乳酸杆菌来生产抗癌类的药物。放线菌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物12000多种,有着很强的经济价值。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可以生产链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土霉素。真菌中的根霉属来生产酶制剂、延胡索酸等,曲霉素生产葡萄糖酸、抗生素、有机酸类等。真菌中的青霉属生产青霉素、柠檬酸、抗坏血酸等。
二、发酵菌种的选育和保藏要求
发酵菌种在培养基选择方面,一般选择廉价的培养基,但是可以迅速生长,所需的代谢产物的产量很高,而其他类似的代谢产物很少,从而提高菌群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在操作方面,要求有着简单的培养条件,在发酵过程中容易进行控制,所得的产品杂质少,能够进行高纯度的提纯,分离容易。在菌种的稳定性方面,要求较强的抗噬菌体,菌种的纯度高,在遗传性状方面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异和退化。在安全性方面,要求是非病原菌,不会产生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者霉素。这些菌种的来源及选育方法,一般是从自然界中获取新的菌种,通过采样、预处理、富集培养、筛选,然后进行鉴定后提纯野生菌株;或者是通过生化方法来进行诱变育种,通常使用物理诱变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等,或者是化学诱变剂如亚硝酸、氮芥等进行菌种的诱变;也可以通过杂交进行育种,借助有性充足,使得不同菌株的遗传物质进行相互交换;还要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借助原生质融合技术实现遗传物质的交换)、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定向育种)育种等方法来获取菌种。
在制备菌种后需要对菌种进行保存,确保菌种经过较长时间后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活力,防止杂菌污染,要求在形态特征及生理性状方面不发生变异。
三、发酵流程的控制
发酵的一般流程在做好菌种选育后,进行培养基的配置然后对其进行灭菌,同时对种子进行扩大培养,对发酵设备进行杀菌以备生产,然后进入发酵生产的过程,之后进行下游的处理工序。如图1所示:
菌种的发酵一般使用小型的发酵罐来获得所需的菌种,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发酵罐进行彻底的灭菌,避免杀菌死角的出现,在罐体方面一般要选择适宜的径高比,一般高和直径的比值为2.5:4。而且需要注意罐内的搅拌装置要具备充分搅拌能力,通风装置良好,确保气液能够充分混合,在压力及温度保持方面具备良好的性能,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这些都是确保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辅助的发酵设备如无菌空气系统内、灭菌系统、管道及相应的阀门都要确保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在生产前做好检查和试运行,尤其是要避免管道的泄露、杀菌不彻底、阀门紧密性差等影响菌种生长的不良因素。
三、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菌体浓度问题
要确保菌体有着正常的菌体浓度,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在何时的生长速率下,发酵所得产物的产率和菌体浓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就是菌体浓度越高则产率越大,反之则菌体浓度低获得产率也相对较低,尤其是初级代谢产物。但是在菌体浓度过高时,也会产生其他不利因素,因此要做好培养基营养物质的均衡、科学配比,在必要时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补料。
2、菌体生长温度的控制
菌种在生长时,不同的菌种有着不同的生长温度,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菌种的成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使得菌体生长处于良性环境中。一方面要确保有着正确的控制参数,同时要确保温度探头等都处于正常运转过程中。
3、PH的有效控制
在菌种生产过程中,控制ph数值是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要求,对ph值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该值的变动,必要时补充酸和碱进行调节。确保该值处于合理控制范围内。
4、溶氧和二氧化碳浓度
在菌种的发酵过程中,要注意溶氧的异常情况的产生,避免异常下降或者上升。
5、泡沫
在菌种的发酵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泡沫进行控制,避免大量泡沫对于生产质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节,如使用植物油、豆油、合成消沫剂等进行泡沫消除处理。
四、应用前景
在21世纪有人预测生物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现在微生物产业就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在很多产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制药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未来微生物发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施辰瑶
第4篇:生物制药专业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是指在教学中使用除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进行授课,在国内主要指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包括但不限于在教材,讲课,课件,作业和考试等多个环节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最终达到使学生既提高语言能力又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培养一批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9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20%以上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必须进行双语教学,特别是在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1,2]。
生物制药专业是建立在药学、生物学、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上的新兴交叉应用学科,要求培养一批同时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并能与国际前沿接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在该专业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药理学作为跨越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在生物制药专业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迅速,很多专业术语和药物名称都来源于英文。为了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准确掌握药理学的核心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最新前沿信息,我们学院从2014年起在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中,开展药理学的中英双语教学。本文针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本学院初步开展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谈谈开展生物制药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体会。
一、生物制药专业课进行药理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双语教学有利于人才培养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生物技术制药领域需要大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大国间的生物技术人才竞争已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点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实现由生物技术大国向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由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特殊性,作为专业人员,只有具备与国际同行切磋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的技术和理论,为药物的研发做出应有的贡献。英语是国际主要流行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和学习工具,专业英语更是体现知识水平的重要佐证。通过药理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学生学会了自己查找第一手英文文献,并及时阅读掌握全球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正是生物制药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所在。
2.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科发展《药理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而生物制药,也叫生物技术制药,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中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产生人类所需医药产品的高新制药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制药行业的方向与未来。近年来新兴的抗体药物、基因工程干扰素、重组疫苗、免疫细胞、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等,都是生物制药的杰出成果[3]。目前生物技术制药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4]。自1986年实施国家“863”计划以来,各种研究计划不断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投入,使我国近年来在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目前国内综合研发能力与国际现代生物制药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开展药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生物制药专业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师资力量的准备优秀教师队伍的建立是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均为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还包括一名外籍教师。教师本身英语水平较高,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的就是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而且所学专业均为生物制药相关课程,因此,在师资力量上具有优势。在授课期间,这些教师还相继参加学校组织的口语课程,全程旁听外教授课等强化训练。教师间实行试讲制,互相听课。定期与外校本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课的英语教学能力。
2.双语教材的准备教材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基石,没有好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英文原版教材当然是最权威最规范的,例如国际上通用的一些药理学教材[5]。但是,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首次接触原版教材,难度比较大,价格也比较昂贵,不符合现实情况。因此,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的是参考国外主要药理学教程的自编教材,同时推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文药理学教材,中英对照的学习。
除此之外,参考国外药理学主要期刊杂志,我们还自编了一套药理学案例,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分类的药物抽取代表药进行英文的案例教学。
3.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双语教学尤其要注重灵活多样,避免枯燥。生物制药专业的药理学教学安排在大三,大部分同学都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另外在大一、大二两年,已经学习了生理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也有部分学生参加了课外科研活动,为学习药理学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展药理学的双语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度、支持度高。
授课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制作图文并茂的全英课件,采用英文讲解为主,重点难点用中文重复解释,并借助视频、Flash等手段加深印象。
藥理学是科学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国外的发展远远快于我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我们还开展了以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主要获奖成果为例子,给学生介绍药理学的发展进程。由于都是国外的案例,适合用英语讲解,内容又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印象。
針对药理学本身的特殊性,每类药物我们选取了代表药,作案例分析。首先请学生用英文介绍案例,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对于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英语文献,该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建立生物制药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药理学双语教学课程我们采用了平时作业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时安排随堂小测,小组讨论并汇报,课堂提问等方式,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平时成绩占30%比例。药理学考试为闭卷考试,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几种题型。采用百分制,部分题型(主要是主观题)采用英文试题形式出现。经过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努力,采用双语教学以来,药理学考试成绩优秀率达20.2%。学生对教师的教评分普遍为优良。
三、生物制药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心得与展望
经过两年的药理学双语教学,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也总结了不足之处。师生英语水平的欠缺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尤其是教师,应加强课堂用语的训练,提高英语交流的能力,表达多样化。在教学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如许多英文药名都有相似的前缀或者后缀,通过构词法的讲解,启发学生寻找规律,快速记忆。
总之,药理学双语教学作为生物制药专业双语教学的试点,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同时也有待提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作者:关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药学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