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683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儿童保健医学临床诊断临床观察


  对于儿童的临床保健主要分为生长发育、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心理行为疾病等方面[1]。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是后期生长发育的问题是需要下一步解决的,所以受到重视。为了解低出生体重儿的远期生存情况,为早期干预提高相应的临床依据,本文选自40例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期远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40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体重均小于2500g,平均体重为2100g,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胎龄为29~37周。对照组为随机选择的同期正常体重儿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出生体重范围2500~3900g,平均体重3200g。


  1.2排除标准


  出生时明显缺氧窒息患儿、颅脑损伤患儿以及病理性黄疸患儿。


  1.3随访方法


  选择的随访时间为2014年2月~5月,儿童此时年龄为4~5周岁。制定统一表格调查每个童儿的出生方式、喂养方法、健康状况、受教育情况、用眼卫生习惯及其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人和健康情况等。对本研究可能产生干扰的对象剔出。进行听力、视力及智力测定。两组除胎龄、出生体重外,年龄、性别、生后喂养方式、健康状况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影响组间比较。


  1.4检测方法


  首先是听力的检测,采用纯音的听力计在受检儿童双耳进行听阈的检测,平均听力大于或者等于30dB的确定为听力减退。视力方面的检测,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分别对受检儿童的双眼进行测定以4a以上视力<0.7,5a以上视力<0.8,6a以上视力<1.0为确定视力异常。第三是智商测定,运用智商测试题进行测定,分数小于70分为智商异常。


  1.5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别计较组间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情况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情况均有差异结果见表2-1.


  表2-1两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情况比较


  表2-1得出,观察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分别为20%、27.5%、22.5%,对照组听力、视力及智力异常率分别为5%,2.4%及0%,两组三项指标差异P值均小于0.01,说明两组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


  观察局及对照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差异明显,结果见表2-2.


  表2-2,两组平均听阈、平均视力与智商情况


  观察组在平均听力及平均智商都低于对照,平均听阈高于对照组,两组在三分平均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观察组智力、听阈及视力与出生体重的相关分析


  经线相关分析,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分别与智力、双眼平均视力呈正相关(r=03915、0.4043、P均<001),与平均听阈呈负相(r=-0.3551,P<0.01)。


  3.讨论


  儿童保健医学属于预防医学的分支。儿童保健医学主要研究儿童各年龄起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儿童群体和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儿童保健学设计儿童的发育的行为、营养、健康促进和疾病综合管理等[2]。


  低出生体重儿智力水平低下是多因素作用而成,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系统成熟过程受阻碍.脑部结构与功能尚不完善.使智力发育落后,本结果说明出生体重越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差,智力水平越低。此外,低出生体重儿语言和运动功能延迟也影响了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母婴关系的质量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监护是在人工环境中度过.因此患儿言语和认知能力的偏异与早期母于情感剥夺有关,分离时间与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趋势[3]。


  本论文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在远期的听力与视力异常情况均高于同龄出生正常体重儿童,而平均听阈缺高于出生正常儿童,提示,听力与视力的异常可能主要与宫内听觉、视觉中枢的不完善有关。有报道指出,低出生体重儿视网膜的病变可留下永久性的损伤,但是本论文由于研究时间、研究资料等问题,没有考证这个因果关系。


  儿童保健医学的临床诊断对于儿童甚为重要,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效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作者:李映辉等

  第2篇: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与生存质量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剧增,而且年龄的增长使得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渐老化,身体免疫力随之不断降低,大大的提高了患病风险性[1]。相关调查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比年轻人高,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退休生活在社区中,所以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部门,在老年人卫生服务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采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保健模式,如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本文选取87例社区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87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60~86岁。所有老年人均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且定期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排除患严重慢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合理。


  1.2方法


  1.2.1成立干预小组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干预前,先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5个社区医护人员组成,担任组长的是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干预小组成立后,对组员进行全科保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常见疾病诊断、心理疏导等。


  1.2.2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通过个别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墙报、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②生活指导。指导老年人改善饮食结构,严禁烟酒,多食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禁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少食多餐,同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最佳摄入量为少于5g;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以老年人耐受程度为适宜运动量,严禁过度运动。③心理疏导。主动上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为其提供坚强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缓解不良心理反应,而且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反复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使老年人积极配合治疗[2]。④随访。定期随访社区老年人,通过电话、上门等随访方式,详细了解老年人饮食、运动、疾病药物治疗以及进展情况。


  1.3观察指标详细观察记录所有老年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情况,作为干预效果评定依据。干预后,对老年人重新进行体检和诊断,并运用统计学对其生存质量和各领域进行评分,以100分为标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3]。


  2结果


  所有社区老年人均顺利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干预后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增加了老年人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重视老年人群生存质量[4]。本文选取87例社区老年人作为对象,研究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后,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提高。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对老年人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度。通过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可改善老年人饮食方式、生活方式,降低各种疾病患病率。


  总之,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能有效控制各类常见疾病患病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秦明新

  第3篇:肉牛繁殖期医学保健探讨


  家畜繁殖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1]。繁殖期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包括胎儿生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内分泌、生殖免疫、病理学、繁殖期疾病及环境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繁殖期保健最终的目的是保证母子在生殖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方法和技术,对孕产者和新生儿的健康进行预测、监护、喂养管理、环境及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手段,使肉牛优生优育。医学保健工作也就从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形成开始,直到产后28d结束。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预产畜死亡,胎儿夭折、难产,并发病及饲养管理等医学问题,总称为繁殖期医学。所以,肉牛产者对繁殖期医学问题的掌握和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1围产期肉牛医学保健重点


  1.1怀孕早期


  对育龄母牛,重点是配好种,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增加优秀个体数量,实现肉牛产肉力。首先,建立基因库和人工受精站,提高受胎率;其次,预防早期流产及合并症,控制母牛空产。


  1.2怀孕中期


  牛胎渐现雏形,子宫渐增,母牛出现明显的怀孕现象。这时胎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体的营养摄入量显著有关,是培养壮牛犊的重要时期。一般新生牛犊出生重与孕产牛营养摄入量呈正相关,由于孕牛摄入营养量受到限制,为保证胎儿的生长健康,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添加含V、VC及铁、锌等的饲料。


  1.3怀孕晚期


  胎儿发育基本完成,胎盘也发育完整,胎儿的生活基本安定。应注意母子系统的监护、胎动和防治怀孕母牛的疾病。


  1.4分娩期和产后期


  胎儿发育成熟,自然分娩。这期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母子保健,包括饲养管理、医护、防治产后生殖道损伤、感染(如乳房炎)及新生牛犊的疾病(如早产、喂养、低体重、肺炎、腹泻等);二是让母牛的神经系统自行调节,或帮助其生殖道系统尽早恢复机能,从而提高母牛生育力。


  2繁殖期中孕体与母体的关系


  在妊娠期中,孕体是一个分子信号单位,对母体而言,孕体起积极主动的作用。牛受精卵是在母体发情周期的第16天着床。从内分泌学来说,孕体抗溶黄体的作用,是由胚胎期中受精卵的滋养层细胞核胎盘产生,妊娠一旦建立,黄体保留就变成妊娠黄体,维持怀孕。


  当孕体与母体的正常生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紊乱,导致二者关系破坏,即可引起疾病。控制疾病,广泛使用人工受精,使用激素调节母体生殖免疫作用,促使孕体与母体相互调节,维持孕体在母体中健康发育,提高受胎率[2]。


  3繁殖期临床医学监护


  繁殖期中母体过肥过瘦均不利于繁殖性能的提高,母体的营养水平要按各孕期营养水平标准,保证母体提供胎儿营养需要,精心设计母体的全价营养,维持母体的体态,有利于繁殖力的发挥。在商品肉牛生产过程中,采用杂交改良方法,用纯种与当地肉牛进行杂交,杂交犊牛生长快,发育好,初生体重大,肥育性能好,产肉多,肉质鲜嫩。伴随现代肉牛生产方式,目前已经推广和正在实施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在生产上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临床医学监护工作。


  3.1早期妊娠诊断


  肉牛生产,早期妊娠诊断,可以减少母牛空怀,提高繁殖力。目前,肉牛怀孕诊断最适用的方法还是直肠检查和激素激发试验,极为简单且实在。一是直肠检查:其优点在于,怀孕超过20d,即可出诊;40d能确诊;能大致确定怀孕时间;还能诊断不孕母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二是激素激发试验:配种20d,肌注药物。观察母牛发情,若发情周期不反转,可认为怀孕;若出现发情现象,即为未怀孕。


  3.2临产前后监护


  产前检查预产期,了解妊娠的全过程,做好临产中健康检查和接产工作。产后母牛的复原,如胎盘的排出和恶露排出情况,产后第1次的发情时间,产后发情不定的应及早检查,查明性质和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提高繁殖力。


  4繁殖期用药


  繁殖期疾病,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病原体),二者任何一种都能破坏孕体与母体的关系,从而引发繁殖期疾病。当前,控制或减少母子的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养殖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4.1难产


  正常分娩取决于产力、产道和胎儿三因素,如果三者相互适应,胎儿产出就顺利,否则分娩就异常。


  解决难产基本原则就是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利用牵引拉出胎儿。根据情况,用手术助产或剖腹手术,而后加强护理,一般用抗菌素消炎2~3d,对体质和食欲差的肉牛,应给予补液,常用10%葡萄糖1000~2000mL、10%安那加20mL、维生素50mL混合静注,以提高食欲和体质。


  4.2产后感染性疾病


  产后期指分娩后42d,这段时间中,主要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统称产后感染。分局部和全身性感染疾病2种。局部感染有阴道、阴门、子宫等产后损伤,由病原感染而发炎。处理基本原则是抗菌消炎,防止炎症扩散,处理方法是清洗涂擦消炎药物,向子宫灌注抗菌药物。全身感染细菌及病毒通过感染而进入血液,母牛表现沉重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心跳增强,精神差,食欲下降或绝食。处理原则:清理病灶,抗菌消炎,增强母牛抵抗力;采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3]。


  4.3繁殖期中母牛的生育力恢复


  母牛的生育率系指繁衍后代的能力,常用一次受精的受胎效果表示,产后乏情,长期近亲交配,生殖系统的疾病等都会导致生育能力降低。


  当前,我国农村多数是以粗饲料为主,很少补喂全价饲料,所以出现母牛发情过长,使当年不能及时配种妊娠,从而降低母牛的繁殖率。母牛发情主要表现在产后营养性乏情,产后泌乳乏情等。要用科技理论指导实际,加强饲养管理,兼并使用药物激素,来促使母牛生殖卵巢由间隙态转入活跃状态,诱导其发情,做到实时配种,减少空怀现象[4]。


  总之,在畜牧业生产当中,对健康母牛给予合理的营养,进行良好的管理,常用先进的繁殖技术和正确的医疗措施,使母牛尽可能恢复生育和正常怀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孕和空怀,但事实上只要任何一头母牛出现不发情或异常发情,都不能达到母牛的最高生育力,也可以说畜牧业生产就达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肉牛保健有必要重视繁殖期医学。


  作者:王春龙

  第4篇: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人口的老龄化反应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带来经济以及社会其他问题。随着我国人口不断的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学科,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预防医学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连续、协调、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1,2]。本文对社区老年人采取全科医学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3月社区老年人300例,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8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8岁,所有老年人都了解并配合研究。调查本组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从事过的职业、经济状况、自理能力、健康情况、生存质量、疾病构成、就医情况、卫生知识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详细档案,根据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实施12个月后,进行社区诊断、体检,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最表》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在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分,总结干预效果,改进和完善干预措施[3]。


  1.2干预措施针对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经常与老年人沟通,针对其不同的心理进行心理干预,并及时和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具体健康情况和患有的老年疾病,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讲解相关知识,指导家庭护理。指导老年人合理饮食,尤其常见老年病的患病率较高,要注重饮食指导,提高生存质量,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禁糖,高血脂患者要低胆固醇等。告知老年人要禁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经常组织老年人做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锻炼身体,比如打太极,要长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够预防疾病和增强疾病的抵抗力,还可以保持正常的体重,避免发生肥胖而增加疾病的患病几率[4]。在社区内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日常保健等方面的讲座,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在社区公告栏等地方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和日常生活保健的知识,提高老年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可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疾病的咨询和指导。提高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形成健康信念和行为。社区医生做好临床预防工作,对慢性疾病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时转入医院进行诊治,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加强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发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


  表1干预前后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指标评分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后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指标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老年人在各方面的指标都明显好于干预前。


  3讨论


  全科医学保健模式重在预防,首先以预防老年人初发的感染性疾病,不合理用药和意外伤害为主;其次预防以老年人早诊断、早治疗新发生的疾病为主;再次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减轻伤害[5]。总之,推迟死亡,限制和减缩残疾时间,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全科医学保健模式的主要目的。本文对老年人采取干预措施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社区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主要是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影响,降低影响老人生存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通过对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从事过的职业、经济状况、自理能力、健康情况、生存质量、疾病构成、就医情况、卫生知识等方面的了解,总结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生存质量。老年人影响健康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而影响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状况、家庭情况、社区护理情况、心理情况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事物.是一门研究初级卫生保健的专门学科,是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针对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问题能够较好的处理。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全面的掌握生理、心理、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保健观念等方面,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心理、饮食、运动和相关知识指导,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生存质量,预防和降低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淑平

  第5篇: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随着机体各项功能的衰退以及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伴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同时高糖环境也给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治疗下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全科医学治疗组于我院下辖社区医疗中心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1]患者21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0例;患者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72.2±6.7)岁;体重40~79kg,平均体重(60.6±14.3)kg。专科医学组选取长期于我院门诊治疗糖尿病的老年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102例;患者平均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3.1±7.2)岁;体重42~73kg,平均体重(59.8±13.6)kg。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及其他检查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对社区全科医学治疗组及门诊专科医学组均行基本检查包括:体重、血常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常规检查,明确糖尿病诊断[1]。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主要为二甲双胍类、格列奈类;如患者服用降糖药效果不佳,则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1.2.1全科医学治疗组:进行社区诊疗,为每例患者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饮食和运动方案;进行糖尿病患者风险评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定期巡诊。


  1.2.2专科医学治疗组:依据糖尿病治疗原则嘱患者定期与专科门诊诊治。


  1.2.3结果评价: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测评[2]~[3]。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科医学治疗组较之于专科医学治疗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评估的得分,无论是在心里、生理还是社会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成逐年递增的趋势。通常情况下,由于对病情缺乏重视,通常导致病情延误、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或为其他疾病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于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社区诊疗,为每位患者制订治疗方案,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降低可能妨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利因素,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主导的社会医疗服务效率。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科医学医学理论逐步开始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区全科医学诊疗和公共健康管理是全科医学保健模式的两大主要内容。社区全科医学诊疗和公共健康管理通过对流行病学、公共卫生、行为医学等方面做出的判断,对病人进行积极主动地防控与治疗,对常见老年慢性疾病的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现行专科医学治疗条件下,由患者自行决定就医模式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十分不利,有报道显示慢性病老年患者2周就诊率极低[4]。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治疗的探讨,我们也应将其推广至其他慢性疾病防控领域,做好慢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信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率。


  作者:王暖华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医教结合思想(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