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精神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精神医学主干课程)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29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目前,精神医学的教学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且多不完善,国内的精神医学教育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教学至今仍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本研究即通过对国内外精神医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思想重视程度、增加理论教学时数、设置实习教学和探索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等加强精神医学教学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精神医学;PBL;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目前,各种需要治疗的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为15%左右,其中得到治疗的不到10%,能够评估和处理的医生极少,这和精神医学(包括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教育的错位有关。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精神医学的教学不仅涉及到本学科医学知识的传授,还要结合其它医学课程来讲授(如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影像学等)。同时鉴于精神疾病的复杂性,精神医学往往涉及到其它方面的问题,如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司法问题等[1]。这就决定了精神医学的教学更加复杂。虽然国内外精神医学教学均有欠缺,但国内和国外医学院校的精神病学教学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开展理论课程的教学学年、教学课时、教学模式以及见习实习的教学课时、教学模式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精神医学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提出较为理想的精神医学教学模式。


  1精神医学教学课程特点


  1.1精神医学具有一般临床医学的特点和其它医学学科一样,精神医学的教学也讲求疾病的症状认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最终的目的也是治疗疾病。精神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精神活动与大脑有着密切关系。很多精神疾病需要生物学治疗(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所以精神医学的教学思路与其它临床学科有共同之处。


  1.2精神医学的学科联系更加广泛精神医学除了与其它临床医学分支学科有密切联系外,还与各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精神医学上更加如此,因此精神医学与人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联系更加广泛。同时与司法上的联系也随着社会问题的被重视而受到关注。


  1.3精神医学教学方式受限精神疾病具有抽象的特点,其症状涉及到思维、意识等抽象概念,常常难以形象表达,这就使得精神医学的教学手段较单一。随着患者隐私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特殊观念使得精神医学的教学案例紧缺,大部分院校使用的教学录像还是几十年前的作品。学生在课程上无法通过更多更形象的方式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1.4精神病学的不受重视(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和医院中,精神医学或精神科都被认为是"小科")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受到影响,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下降,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得到学分或考试及格,这就使得精神医学的教学更加困难,要取得好的教学成果较为困难。


  2目前国内外精神医学教学现状


  2.1日本九州大学医学本科六年制,在第四学年中设置精神病学课程。其中精神病学的理论大课共有16次课,90min/次,共24h。课程要在1个月内集中完成。第5年时进入临床医学实习,医学生以4人为一组,开展床边实习,以1w为限。在此期间中,主要是体验精神科医疗加深学生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第6年,开展4个月精神科实习,一般2~4人一组,学生参加到研修医师、医生、主治医生中去,成为一个小型团体,连续开展1个月的床边实习研修[2]。


  2.2英国皇家精神学院精神科本科阶段课程设置远远多于我国,几乎涵盖了精神科所有专业课程。见习实习时间也多于我国,如牛津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的见习实习课程共有8w,安排在第5年。一般成人精神科的4w见习,以及在老年精神病科,法医精神病科,青春期精神病科和一般医院的精神科共4w的见习[3]。


  2.3中国香港地区精神病学教学延续了英国的模式,如香港中文大学六年制临床医学本科阶段精神病学理论教学达38.25学时,见习教学达89学时,共计127.25学时。精神病学教学安排在本科第四学年。课程设置比较国内增加了许多。89个学时的见习又分为7次教学查房、5次医疗查房、3次访问、13次小组讨论及1次个别辅导;在整个精神病学教学期间,学生只学习一门课程,在没有安排的其它时间,学生也要求到病房学习[4-5]。


  2.4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6]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医学课程设置情况,其中精神病学也有差异,尤其在实习教学方面,美国有106所院校安排精神病学实习课程,平均时间约6.2w,而中国只有2所院校有精神病学实习教学,平均只有2w左右。可见至少在实习教学方面,中美有巨大的差别。


  3目前国内的精神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


  3.1问题启发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学习与环境、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通过设计问题或任务,使学生投入其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来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课前并未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或讲解,其必须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断思考、查阅文献资料来逐步解答问题,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的训练。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教师虽然不是学习的主体,但对教师素质和教学技巧的要求却很高,除了设计合理的问题之外,还要求教师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并且具备良好的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等技巧。对于精神医学的学习来说,这一教学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7-8]。对于医学专业来说,各位老师均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因此对学科及相关知识掌握得较为全面,应用PBL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其不足之处在于国内的生源和师资现状,与欧美及香港的情况不同[4,9],国内医学生人数众多,相反的,师资力量却较为欠缺,配套的科室、设备也难以跟进,这就使得PBL这种需要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难以很好的进行,预计无法完全发挥这种学习方法的最高效率。3.2案例分析教学法[10]医学是以人为本的,这就决定了案例分析必然会带来讲授法无法带来的学习效果。这一方法与上述PBL教学法的问题引导方式不同,案例分析法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案例、疑难病例讨论分析的方法是学生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更加融会贯通,这一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已被广泛使用,尤其在见习、实习教学中。对于精神医学教学,这一方法尤其重要而效果显著。鉴于精神疾病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以及主观性、经验性诊断的特点,如果只是课堂讲授,学生永远无法掌握一种疾病的诊断、治疗,而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学生形成对疾病的初步印象,积累一定的形像经验和记忆,有利于以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对于精神医学来说,其缺点主要在于精神疾病多设计患者隐私,即使是教学医院,患者也往往不愿在多人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


  3.3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11]与上述案例分析法相似,在无法得到典型或所需要的案例时,部分教师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在精神医学教学中也时有被采用。这种方法是在课前由教师设计各种场景,在与参加角色扮演的同学进行一定协商的基础上,有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患者和家属的角色,模拟临床实际就诊程序,从而使学生亲临其境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精神医学的教学中更为重要,可以在避免侵犯患者隐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这一方法较为容易设计和执行,不足之处在于角色扮演与真实案例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调整。


  3.4远程网络教学这种教学往往以网络课程为基础,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这一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离开了课堂,学生与教师不需要面对面教授。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见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对于人际关系、相互合作能力的培养欠缺。目前国内也有少数院校建立了精神医学网络课程,但大多数形式单一、内容单一,且使用起来较为繁杂,版权的问题也影响了其共享性。因此,以网络课程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3.5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的混合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技术,包括PPT、图片、视频、动画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得课堂讲授法的丰富性大大提高,也使得既往无法表达的观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地表达出来。部分教学通过网络互动的形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是教学手段的丰富,而非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是在精神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都乐于和主动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但并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而是各自为政。也有部分学校的教学流于表面,为应用多媒体而应用多媒体,忽视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4讨论


  19世纪末西医精神病学传入中国,20世纪初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的医学院校开始设置了精神病学课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卫生部对精神病学教学的内容和时数有了统一的规定(72h),1980年以后卫生部不再严格规定各门课的教学时数,目前多数院校精神病学课程仅有20~30学时,内容也仅限于绪论症状学、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12]。见习和实习教学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实习教学医院。


  理想的精神医学教学模式应该是建筑在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基础上,究其根本就是能够培养解决精神科常见病和多见病的医学生;目前的矛盾就在于旧的精神病学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整体医学的要求,培养的医生对精神疾病诊断的误诊率高(如大多数通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误诊),本世纪是脑科的世纪,表现在医院就是神经精神科的发展,其中的精神科是目前最有潜力、也是发展最滞后的一门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精神医学正面临一个重大机遇,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改革医学教育,让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够与时俱进。


  而目前国内的精神病学教学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院校对精神医学的教学采取不重视甚至忽视的态度,有的院校精神病学甚至不是必修科目,由此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表现得可有可无;教学时数的设置不合理,理论时数偏少,见习教学不到位,不少学校的精神病学见习常常很多学生缺席;实习教学欠缺,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学校安排了精神病学的实习课,时间又太短,这不仅与国外的精神病学教学有很大差异,根本上也忽视了精神病学的特殊性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由此我们建议,若要提高精神医学的教学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①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医学院校加强对本课程教学的重视,要清楚的认识精神疾病的特点,疾病的影响力和发病现状,要充分认识精神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恰当的教学学时分配。②提倡加强理论课学习:建议将精神医学(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推广到学校的所有临床相关专业。将精神病学作为和内科、外科、神经科等所谓的"大科"同等位置上的二级学科对待。增加理论教学时数,争取将常见病和多发病都让学生有系统的了解,教学时数的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正确的深刻的理解。③加强精神病学的实践教学:目前虽然多数院校都安排精神病学的见习教学,但在时长和重视程度上与国外差异很大,需要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设置或增加精神病学的实习教学,由于精神病学的特殊性,很多症状和疾病必须通过实例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精神病学的特点和处理。因此需要提高实习教学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我们认为至少需要2w,每日8学时的实习时间。④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如上所述,精神病学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因此建议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手段联合教学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教学和问题启发式教学(PBL)等,这样在由于学科特殊性而无法通过实例教学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互相的探讨、启发和学习而掌握相关的知识。总之,精神病学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作者: 龚梅恩, 吴文涛 ,文飞,本文来自《上海精神医学》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养生保健歌(养生三一二)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