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溶血对血常规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原因与预防对策论文)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49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检验血样凝血溶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避免误诊。方法 从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及病人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总结出影响血样的关键因素是医务人员的操作方法不标准。结论 应该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准则,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减少血样的不合格率。

关键词:检验血样 凝血 溶血 原因 预防

检验血液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血样的准确无误是及时诊断疾病的前提,因此在对血样进行实验分析前保证血样的质量应该得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体检科采集血样标本2036份,其中出现凝血152份,溶血血样48份。
1.2研究方法
由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溶血凝血样本采血者及护士长共同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别对患者的自身状况、采集血样的时间、工具,采集的血量以及送至检验科的时间等进行调查记录,最后汇总来探讨血样溶血凝血的原因并按照实际情况实行预防措施,于2011年1月至6月所采集的血标本用改进的措施验证是否合理有效。
2、研究结果
2.1采血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引起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常见原因为患者采血之前进食或饮水,临床采血时间一般都是清晨空腹采血,因为进食后的不同时间内,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波动,例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而饮水又可使血液暂时性稀释,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致性,临床采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1]。由于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较高极易导致采血后血样迅速出现凝血或患者血液循环较差、组织内缺氧,使血细胞极易破坏出现溶血。
2.2医务人员操作方法的因素
2.2.1血样出现凝血是指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析出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或者出现部分血凝块。由于采血工作操作不规范引起凝血血样86份,占56.5%。出现凝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士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细等原因使抽血时间过长,血液在注射器里时已出现凝固,如果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采取小针头采血也会使血液长时间不易抽出而出现凝血;由于护士未考虑采血试管的公称量,抽出血液过多超过试管的公称量,导致血液不能充分与试管内的抗凝剂接触,出现凝血;护士在抽完血液后异常开取采血管瓶塞带出部分抗凝剂,使试管内的抗凝剂的量不足,不能起到预期的抗凝作用;注入血液后没有及时混匀抗凝管或混匀方式错误,使血液未能合理的与抗凝剂混合。
2.2.2血样溶血是指血液标本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破裂,血细胞中的成分进入到血浆或血清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溶血的标本为88份,占57.9%。出现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血试管过多,采血后血样不够分配各个试管中,采血真空管中还存在一些剩余负压使血细胞在压力中破裂;将血液由注射器注入采血管中时,注入速度过快、力量过大,血液通过狭小的针尖受到压强较大,血细胞出现破裂;使用采血器采血时,由于采血器不合格导致血液抽取缓慢且含气泡,血细胞受到破坏;抽血时使用止血带过久,组织缺氧破坏红细胞[2];抽血后混匀试管的方式错误或强力震荡试管。
3、 从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
  通过对出现凝血溶血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样本在实验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使血样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出现凝血溶血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问题。因此,护士必须掌握准确的采血知识和熟练的采血操作方法。医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培训课程,对常出现血样质量问题的科室重点培训;培训课程要具体、实用,可以采取现场操作指导,也可以是视频教学;培训内容要多样化,不仅包括影响血样质量的因素分析还要包括各项先进预防措施;培训的方式可以是检验科对全院护士集中培训,也可以是各科室单独请检验人员授课培训,现在还有很多医院实行检验科将采血技术录制成视频放在院内网站上,供全院护士学习参考,并随时更新。医院还要印制全面的《检验标本采集指导》,详细介绍每一种采血项目的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抗凝、EDTA等相关事宜,特殊的采血项目要单独列出注意事项,发放到每个科室,令其贴挂在处置室醒目的位置。
4、预防方法及对策
4.1对于需要采血的患者在前一晚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嘱病人在晚上10点以后尽量不进食、少饮水,清晨空腹采血。
4.2注意保持病史温度不宜过低,在冬天时采血之前可给患者在即将采血处热敷,外周静脉采血困难者可考虑经股静脉穿刺采血。
4.3对于血液粘稠患者采血时应选用合适的针头,21号和20号均可,穿刺失败及时更换针头,采血时间一定要短,不要超过3分钟,采血后立即注入抗凝管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及早送到检验科,避免时间过长出现凝血。
4.4为血管有损害和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采血时,扎止血带尽量不超过1分钟[3],不要过分用力拍打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及时松开止血带。
4.5血液抽取后及时注入试管内,注意在注入的时候针头应该紧贴试管壁缓慢注入,防止混进泡沫,若使用真空采血装置,应遵守真空采血先采血清管后采抗凝管的采血顺序,采血完毕后,缓慢轻摇试管8次以上,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5、实践成效
在各种改进措施实行后,在2011年1月至6月的3721份采血标本中,溶血出现率为2.81%,凝血出现率为1.35%,血液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比率大大的降低说明了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应该继续推广执行。
结束语 血液检查结果对于病情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准确程度决定着病情的诊断方向,临床上常常出现血液未实验分析之前质量发生变化,而主要因素往往是由于我们的义务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技术不熟练、业务不精所造成的,这样不仅令患者再一次承受痛苦还会使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故医务人员应该不断探索研究造成血样凝血溶血等血样变性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预防,以为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翔宇.探讨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外医疗.2009年第36期
[2].成翠香,乔敏,巨宝兰,马涛.真空采血标本溶血与凝血原因分析[J].2004年12月
[3].赵文新, 王英.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常见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第1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断指再植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断指再植应观察患指内容)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