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临床医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看法)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50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临床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回顾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发展历程,综述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展望发展方向。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概念的提出


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将医学学位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颁发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在全国43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从此,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正式启动。


二、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意义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宗旨是为了不断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提高被培养者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存在的矛盾


1.临床能力先天不足与培养目标的矛盾。目前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地、市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由于经历和阅历的差异,入学前临床技能训练的条件和时间的不同,造成了研究生入学后临床技能水平不一,总体临床能力较弱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研究生招考制度偏重于理论考试成绩,不少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准备考研,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停止了临床实习工作。实习时间不足,难以保证临床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部分来源于基层医院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规范性临床训练的机会。这些先天不足,为研究生入学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个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一般为3年,分两个阶段:(1)理论课程学习阶段,一般需6个月;(2)临床能力培养阶段,一般安排2.5年。在临床能力培养阶段,要在所在的二级学科进行不少于三个三级学科的临床轮转,时间一般为9-12个月,剩下的时间(18-22个月)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科培养,同时,要完成学位论文,通过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于不少师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临床能力培养和科研论文工作的矛盾,甚至存在着“轻临床重科研”的倾向,不能保证用于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临床培养质量不高,培养目标难以达到。


2.论文质量要求过高与培养目标的矛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是个例报道、病例分析或在此基础上写出的文献综述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导师甚至培养单位在论文盲评、答辩等过程中,往往用同一标准评价专业学位论文和科学学位论文这样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工作时,不得不用科学学位论文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充分了解国内外所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进行大工作量的实验研究这必然会在时间上、精力上影响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临床培养目标的实现。


3.管理不严格与培养目标的矛盾。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临床后,既要在相应的三级学科轮转,又要在本学科进行临床培养。一方面,由于同一届研究生各自专业和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不同,各个临床科室接受研究生轮转的间期和人数不同,增加了科室教学的难度,易于形成管理上的漏洞。有些单位轮转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科室内缺乏专人对研究生的学习、病历和工作质量的管理监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轮转期间脱离了导师的视线,导师在此期间难以对研究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是造成研究生临床技能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4.培养标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矛盾。国务院学位措为解决医学生毕业后如何当好医师和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条件。按照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研究生毕业时应该达到卫生部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但研究生毕业后进行临床工作时往往出现能力与要求不适应的情况为此,不少省市纷纷出台要求研究生毕业后重新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种否定。此外,本科学历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方能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要求,这时才允许其以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但仍然要经过2-2.5年的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种否定.


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创造医学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医学人才培养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医院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良性循环。首先,社会舆论应当大力宣传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患者对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其次,在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重视对手术分级管理的研究,让不同级别的医生诊治不同难度的疾病,节约人力资源,为研究生及年轻医师创造锻炼机会;各级医疗教学机构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建立教学示教知情同意书制度,既尊重患者的权利,又主动获取患者的理解。


2.加强研究生临床实习前的统一培训。针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先天不足的现状,有的单位在研究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实习管理流程、思想教育、岗位责任、医疗规范、护理常规、科研方法、医疗纠纷防范等。其中医疗规范、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系统体格检查、医疗文书的书写、无菌操作规范等,目的是让研究生在实习之前就对临床工作中各方面的要求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识,思想上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予以充分的准备,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明确培养目标,保证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则侧重于培养其从事临床工作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单位必须保障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增加实践机会。在具体措施方面,有的单位规定了“七进七出”制度,即除了要求研究生跟随临床值班老师值班以外,早上七点半到病房,准备查访前的工作,晚上七点才可离开病房。另外,与有重要临床诊断或治疗操作机会的科室建立恒定的联系,如有腰穿、胸穿、骨穿等操作,研究生能及时获得信息,及时到现场进行观摩。


4.解决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矛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疑是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最佳形式,但要保证培养工作的质量,必须制定详细的措施,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真正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标准化管理。卫生部现在试点推行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旨在建立临床医师的准入标准,是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无缝连接的良好契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不同培养途径的研究生在管理方式上不统一,大多由科研、教育、人事部门分别管理。建议采取一个部门管理的模式以保证培养的一致性。


5.充分发挥导师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研究生导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无论在临床医疗、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应该加强对导师群体的培训,使导师真正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要建立起对导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体系,确定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以更好地发挥导师在人才培养与管理中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医学专业学位的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应包括: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健全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完善的培养过程和质量监督体系没有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没有真正的培养质量。目前,国内尚未见具有示范作用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因此,制定适合单位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对临床培养和考核起指导作用的评估体系,对保证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鞠学红,管英俊(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4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哪种教学方法是各种医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临床教学中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上一篇: 冠状动脉超声图像(冠状动脉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怎么写)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