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胆道结石;胆瘘;腹膜炎
胆道系统结石,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在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肝外胆道结石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致胆瘘、胆汁性腹膜炎,需再手术并不少见。术中胆道损伤、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胆瘘的解剖基础,由于胆囊三角区局部充血水肿,炎性反应粘连,分离难度大,致使有炎性反应的胆总管损伤,另外,解剖变异,迷走胆管的存在,术中探查不仔细,胆囊切除不完全,造成胆瘘等。本病临床表现以胆道系统结石术中发现有胆汁渗出,或术后腹腔引流管中有胆汁引出,或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出现绞痛、发热、休克等症状。本病经确诊,大都需再次手术,行“T”管胆总管引流或空肠胆总管吻合,通畅引流胆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1 病例摘要
例1:患者,女,35岁,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施行胆囊摘除术。关腹前再次回看时,发现近三角区胆囊床有胆汁渗出,量较少,仔细探查发现是迷走胆管,并经解剖胆囊后证实,结扎后,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无腹痛,无胆汁引出。
例2:患者,男,66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疼痛放射右肩部伴有黄疸,经“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增宽,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伴阻塞性黄疸,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检查胆总管触及包块,切开取出一枚结石,置T管、腹腔引流管各一根,术后两管均有胆汁流出,1周后腹腔引流管无引流物,无腹痛,无发热,正常恢复出院。
例3:患者,女,52岁,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2年,来院行单纯胆囊摘除术,术后上腹剧烈疼痛伴发热,黄疸,经保守治疗后腹膜炎症状加重,“B”超提示腹腔内渗液较多,考虑内出血,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为胆汁,检查发现胆囊管结扎线松动,有胆汁漏出,证实为术后胆漏,冲洗腹腔,引流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恢复良好。
? ? 例4:患者,女,47岁,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行胆囊摘除术,术中见1枚结石胆囊颈部嵌顿,并与胆总管粘连,胆囊三角区水肿,分离后见胆总管有胆汁渗出,考虑胆总管裂口较小,水肿明显,行胆总管修补,腹腔引流,术后腹痛加剧,引流管内胆汁较多,出现发热、脉搏增快、休克症状,再次进腹,行胆总管“T”管引流,4周后拔除。
例5:患者,男,31岁,因胆囊结石行胆囊摘除术,因手术切口较小,加之麻醉欠佳,术中发现手术野有胆汁流出,探查后见近肝门左右肝管汇合处横断,远端胆总管已切断、毁损,无法再行肝管吻合,行胆肠Roux-y吻合。
2 讨论
胆道术后致胆瘘,需要再次手术并不少见,术中胆道损伤、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胆瘘的发病基础。本组胆瘘,例1是由胆道先天异常、解剖变异所致,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后,无任何并发症。例2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处理正确,术后引流通畅,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与并发症。但手术质量不高,未反复检查而发现胆瘘是手术不满意的根本原因。例3是医师缺乏经验,盲目自信,认为胆囊切除术很简单而不遵循操作规范进行胆囊切除。在结扎胆囊管残端时过度牵拉撕裂胆囊管与肝总管结合部,胆囊管残端结扎线不牢,滑脱而导致胆漏。例4是由于未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胆囊三角区局部充血水肿,炎性反应粘连,分离难度大,致使有炎性反应的胆总管损伤,或胆囊胆管瘘(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存在侥幸心理,未按常规处理,未行胆总管“T”管引流,导致二次手术。例5是由于盲目追求手术的完美,加上麻醉效果不佳,对三角区解剖不太熟悉,结果造成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身心健康损害。术后胆漏的临床表现以胆道系统结石术中、术后发现有胆汁渗出,或术后出现腹部绞痛、发热、黄疸、休克腹膜炎等症状,明确诊断。本组5例有3例术后胆漏需要手术探查,再次手术行胆汁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本病发生的关键是掌握胆道系统解剖,熟悉各种异常情况,有过硬的技术和操作技能。黄志强教授认为:胆漏的常见原因是损伤副肝管或肝总管及胆总管,也可因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滑脱等原因造成[1]。一旦诊断明确,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尽早开腹探查妥善处理。对于相互关系不清的胆囊三角区盲目解剖、强行分离是危险的,胆道损伤也是很难避免的。作者通常采用顺逆行法切除胆囊,即先解剖出胆囊管以粗线结扎一道牵引,再处理胆囊动静脉,然后从胆囊底部浆膜下剥离胆囊,直至胆囊管完全游离,看清胆总管、胆囊管、左右肝管三者的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从而防止胆漏的发生。
熟练掌握胆道系统解剖,熟悉各种异常和变异,有过硬的技术和操作技能,是预防胆漏的关键。
3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黄晓强.肝胆胰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1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