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海南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流行病学的观察策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546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可能的口腔黏膜病,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1],恶性转变率高达7.6%~13.0%[2-3]。该病主要集中发生在东南亚各国及我国的台湾、湖南及海南省。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上述地区的高发病率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众咀嚼槟榔有关[2]。国际癌症研究学会(IARC)已将槟榔划归为一线致癌剂。海南为我国的槟榔主产区,嗜嚼槟榔者人数众多。1984年世界上首次报道的OSF患者就是海南省的3位妇女[4]。因此,为了解槟榔对口腔所造成的急、慢性损伤及OSF患者发病情况,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海南三亚地区的81例OSF患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就诊于三亚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临床诊断为OSF的患者8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均已确诊为OSF。
  1.2 方法
  对所有入组患者的OSF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患者咀嚼槟榔的种类、时间、槟榔致病知晓情况等。临床患病情况,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 诊断标准纳入病例的诊断标准参考Pindborg等 [5]制定的标准:①口腔内能够触摸到纤维条索状组织;②触诊时可发现口腔黏膜组织变硬;③口腔黏膜出现苍白区域、临床上又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上述三个指标中,如发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即可诊断为OSF。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以百分数表示构成比,对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81例患者均为咀嚼槟榔后出现口腔症状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15.2∶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6(P<0.01),见表1。
  嚼干槟榔者0~5年内就诊者占80.56%(29/36),5年以上就诊者19.44%(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嚼新鲜槟榔者0~5年内就诊者(3/30)与5年以上就诊者(2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于槟榔[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致病知晓率,知晓槟榔致病者只有15例(占18.25%),不知晓者66例(占81.48%);75.23%的人认为嚼槟榔对身体有好处。
  81例患者张口度正常者30例,占37.03%;张口受限者51例,占62.96%。其中,张口重度受限者12例,占14.81%;张口中度受限者24例,占29.63%;张口轻度受限者15例,占18.52%。
  3 讨论
  嚼槟榔是海南居民的传统喜好,当地居民中有大量的嗜嚼槟榔者。他们把新鲜的槟榔块同涂上石灰膏的荖叶一同嚼食,充分咀嚼后会产生鲜红的汁液(初期的嚼汁含石灰较多需吐出);而湖南等地食用的干制槟榔是新鲜的槟榔块添加了熟石灰、烟草、桂枝油等多种成分并经过了蒸、熏、晒干等过程制成的槟榔干,嚼后的汁液无明显的红色且可以全部咽下。本组病例中海南省当地居民有48例,有33例保持了这种嚼新鲜槟榔的传统习惯,占到了本省患者的68.75%;三亚市为旅游开放城市,外来人口占据了相当多的部分。本组病例非海南籍的患者有33例,其中有27例(占81.82%)只嚼食干槟榔,原因是他们来到海南受当地居民影响开始嚼槟榔,但多数人又不习惯吐出红色的汁液并顾忌其会将牙齿染黑,而干槟榔口味丰富又容易保存和携带,故形成了这种差异。
  本组81例OSF患者全部有咀嚼槟榔史。只嚼干槟榔者有36例,有80.56%的患者在0~5年内就出现症状并就诊;而只嚼新鲜槟榔的30例当中有27例(占90%)在5年以上才就诊。全部81例患者在嚼槟榔1年内就诊的患者共12例,全部为嚼干槟榔者,最短者嚼食2个月就出现症状而来诊。因此,就本组病例干槟榔比新鲜槟榔致病性更强,出现临床症状早、就诊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很明显,干槟榔比鲜槟榔更硬、更粗糙,对口腔黏膜的机械性刺激更强烈,由此造成的黏膜微创伤会使黏膜下组织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持续的炎症导致了组织的纤维化,并且微创伤后的黏膜更有利于槟榔中化学物质的吸收进入[6]。更重要的是干槟榔比鲜槟榔增加了多种添加剂,据调查多达几十种,如烟草、桂枝油、丁香油等。其中的诸多化学成分对口腔黏膜的不良影响更不容忽视。嚼干槟榔与嚼新鲜槟榔致病时间上的这种差异应引起学者的关注,在不能有效控制咀嚼槟榔的情况下,应着重研究如何制定干槟榔的行业生产标准、改良工艺、软化槟榔、去除有害物质或寻求替代品,以降低干制槟榔的危害。
  本组病例男女性别差异很大,男、女比例达到15.2∶1。与翦新春等[7]报道的男、女比例为2.6∶1,唐杰清等[8]报道的男、女比例为3∶1差异较大,而与高义军等[9]报道的94.6∶5.4相近。
  81例病例全部具有口腔灼痛及烧灼感,尤以进食刺激性食物甚至使用牙膏时均会产生剧烈疼痛,患者非常痛苦,部分患者因此而急诊就诊;触诊全部病例均存在口腔黏膜纤维条索,其中颊部及翼下颌韧带为纵向条索,口唇[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周围为环形条索,软腭部为横行条索;37.04%因口周的纤维带而致口唇变薄、内卷,口裂变小,血管狭窄或闭塞致口唇颜色变浅,形成特殊的“槟榔口”;舌乳头萎缩、舌体变小、舌系带变硬使舌运动受限,有40.74%的患者影响到发音,部分患者诉不能吹口哨,还有患者有流口水现象;口腔黏膜变硬及纤维条索的存在使开口度变小,62.96%的患者因此出现了进食及口腔清洁障碍,甚至部分患者的牙齿疾患无法进行牙科操作。故该疾病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出现症状后患者就诊心情急切。
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咀嚼槟榔所导致的慢性病损[10-13]。但本观察发现2例由嚼槟榔引发的严重面颊部急性病损。2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情况相近。急诊就诊时均为发病第3至4天,诉发病当日槟榔纤维曾刺入颊部黏膜深处,不久即出现面颊部肿胀、剧烈疼痛,发展迅速,很快波及一侧面部。来诊时查体见全身状态差,一侧面颊部及上唇极度弥漫性水肿,颊部黏膜色暗、水肿、大量组织坏死,并可见多条深达肌层的不规整裂口,呈“爆裂状”;对侧颊黏膜、翼下颌韧带及软腭呈灰白色略不透明,可触及纤维条索,颊部组织呈板状皮革样变。诊断“OSF伴面颊部急性蜂窝织炎”。充分麻醉后行清创术

[1][2]下一页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其中均发现组织夹裹少量槟榔果纤维),局部减张,建立引流。2例患者在清创、用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入院一周左右,感染控制,顺利出院。
  槟榔纤维刺伤黏膜后,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由于OSF的病理改变为上皮萎缩变性(少数增生),过量不具弹性的致密胶原纤维堆积在上皮下固有层、黏膜下层及肌层,颊部组织失去正常弹性呈致密的板状,故局部炎性肿胀导致剧烈疼痛;肿胀到一定程度加重了原本OSF晚期已狭窄血管的闭塞[14],黏膜缺血坏死,组织开裂,直至肌层;进食等原因造成进一步感染,局部组织坏死进一步加重。因嚼槟榔成瘾,2例患者在黏膜被刺伤后,仍未停止咀嚼行为,槟榔中的熟石灰及其他化学成分进一步加重了黏膜的快速强烈水肿。感染是软组织损伤后常见并发症[15]。但基于OSF的原发病,该2例感染不同于一般的异物刺伤感染,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以大量组织坏死为主,具黏膜组织出现自行开裂的特殊表现,愈合后黏膜瘢痕形成明显,对应皮肤亦见轻微塌陷。故应引起医务人员及槟榔嗜好者重视。因口腔颌面解剖、功能特殊,严重感染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上行可导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下行可导致纵膈炎及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16]。本病例炎症局部水肿严重、组织压力高,应充分减张,避免感染沿间隙、神经扩散。足量使用抗生素,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及时送检细菌学培养,掌握各种微生物致病特点非常重要[17]。
  本组病例81例全部有咀嚼槟榔史,而对嚼槟榔致病知晓者只有15例,仅占18.52%; 75.23%的人认为嚼槟榔对身体有一定益处。受周边大量嚼槟榔者的影响,故嚼食槟榔的人数逐年攀升。本病例中来海南的外省居民也染此习惯就是证明。刘大佳等[18]对长沙市居民的调查中显示,94.59% 的人不了解槟榔的成分及添加剂,认为槟榔会导致癌变者仅占0.75%。由于嗜嚼槟榔者们不知槟榔对身体危害的严重性,故疾病早期不重视,出现明显症状时才来就诊,甚至有些病例已出现癌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患者经[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过医生首次卫生宣教后,均表示要戒槟榔。通过跟踪,依从性较好,戒槟榔彻底。这一方面反映槟榔成瘾性不强,可以并容易戒除。另一方面,口腔科医生专业化的卫生宣教效果明显。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项宣教工作的重视,劝导民众戒除不良习惯,出现不适及早就医、及早治疗;同时,加强学科研究工作,降低疾病损害,保障大众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Rajalalitha P, Vali S.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a collagen metabolic disorder[J]. J Oral Pathol Med, 2005, 34(6):321-328.
  [2] Reichart PA. Oral precancerous conditions-an overview[J]. Mund Kiefer Gesichtschir, 2003, 7(4):201-207.
  [3] Pindborg JJ, Murti PR, Bhonsle RB, et submucous fibrosis as a precancerous conditjon [J]. Scand J Den Res, 1984, 92(3):224-229.
  [4] Pindborg JJ, Zheng KH, Kong CR, et al .Pilot survey of oral mucosa in areca (betel) nut chewers on Hainan island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J]. Commun Dent Oral Epidemiol, 1984, 12:195-196.
  [5] Pindborg JJ,Bhonsle RB,Murti PR,et nce and ebrly forms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0,50(1):40-44.
  [6] 高义军,尹晓敏.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致病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2):68-71.
  [7] 翦新春,刘蜀凡,沈子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24(5):299-302.
  [8] 唐杰清,凌天牖,朱兆通.335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11(2):130-132.
  [9] 高义军,凌天牖,刘琳,等.湖南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流行趋势变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117-119.
  [10] 唐彦丰,郭家平, 凌天牖.咀嚼槟榔与口腔疾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239-241.
  [11] 尹晓英,彭解英,高义军.咀嚼槟榔习惯与牙体磨损关系的临床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171-173.
  [12] 张启文,符永健,许开宁,等.我国嚼食槟榔地区居民槟榔使用问题及对策探讨的研究现况[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28-829.
  [13] Petti S. Lifestyle risk factors for oral cancer [J]. Oral Oncol,2009,45(4/5):345-350.
  [14] 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2-213.
  [15] 白祥军,杨帆.重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急救与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670-672.
  [16] Roccia F, Pecorari GC, Oliaro A, et al. Ten years of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management of 23 cases [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65(9):1716-1724.
  [17] 任新生,刘晓蓉.重症感染治疗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4)343-344.
  [18] 刘大佳,钱缘媛,杨引申,等.长沙市居民对咀嚼槟榔危害性认知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78-1479.

上一页[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碎裂波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技术分析(碎裂波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技术分类)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