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金匮玉函经原文(金匮玉函经研究)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 57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   通过 分析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引用“金匮玉函”、“玉函”11条条文,结合未经宋改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日本《医心方》引文特点,确认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篇当出自张仲景,推测在宋臣校书之前就有包含《金匮玉函经》 内容 在内的仲景医书流传本,宋臣所 参考 的仲景医书与《新雕宋真人千金方》、《医心方》传本源流不一。同时指出,成无己存在凭含糊记忆改变前人原文之倾向,对其功过是非应予正确评价。

【关键词】 成无己 张仲景 《注解伤寒论》 《金匮玉函经》 证治总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一书对张仲景《伤寒论》进行了全面注解和分析比较,这是既往对成氏 研究 中较为重视的。实际上原书还大量引用了《素问》、《针经》、《难经》、《玉函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医籍 理论 ,这对于分析当时古籍流传状况有诸多参考价值。特别是其中引用的“金匮玉函”、 “玉函”内容,在探讨《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是否出自仲景方面有较高的 文献 价值。

本文将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引用的“金匮玉函”、“玉函”11条条文初步考察后发现,过去有人提出宋臣本《金匮玉函经》为伪书[1]的说法值得商榷,同时结合未经宋改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日本《医心方》的引文特点,确认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当出自仲景。研究所参底本为:日本跻寿馆元版模刻本《注解伤寒论》[2];宋臣校订、陈世杰刊行本《金匮玉函经》[3];未经宋改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4](下文简称《千金方》);日本国宝半井家本《医心方》[5]。

引用情况

《注解伤寒论》一书中,成无己直接引用文字出自“金匮玉函”7条、“玉函”4条,仅将其文字与《金匮玉函经》之关系列为表1、表2,并在备注中说明同内容被他书引用情况。表1:《注解伤寒论》引用“金匮玉函”条文与今本《金匮玉函经》关系

序号《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经》 条文内容备注1卷二·伤寒例第三〖〗“证治总例”1 主候长存,形色未病2卷二·伤寒例第三“证治总例”2 不当汗而强与汗之者 ……2 《医心方》卷一、《千金方》 卷一同。3、4均出于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总例”3 虚者十补,勿一泻之。

4 虚者重泻,真气乃绝。3 朱肱《类证活人书》卷五引 同。5卷七·辨霍乱证脉证并治第十三“证治总例”5 水竭则无血……5 《千金方》卷一同,未载出 处。6卷七·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证治总例”6 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6 《医心方》卷一同。7卷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证治总例”7 虚者十补,勿一泻之。7 《类证活人书》卷五引同。 本条与3条同。

表2: 《注解伤寒论》所引 “玉函”条文与今本《金匮玉函经》关系

序号《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条文内容备注8、9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六均出于卷第二·辨太阳病形证治第三8 中风五六日……

9 作大渴,欲饮酢浆……8 小异。 9 《脉经》卷七见同。10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总例”10 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 之气,以汗发之。11卷八·辨可吐第十九未见11 上盛不已,吐而夺之。11 王冰注似。

经核对,表中11条条文均不见于今本《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除第11 条外,基本可在今本《金匮玉函经》中找到线索,下文将详加分析。

对比分析

上述《注解伤寒论》中引用的“金匮玉函”、“玉函”文字与今本《金匮玉函经》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三类。

1.与今本《金匮玉函经》条文基本相同(7条)

见第1、2、3、4、5、7、10条。其中第3、5、7、10条记载两书完全一致;第1条不同之处是《注解伤寒论》“主候长存”《金匮玉函经》为“主候常存”,第4条“真气乃绝”为“真气绝”,这二条均出于《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第3、7二条内容原记载相同,在朱肱《类证活人书》卷三十五“仲景有宜泻之”中亦载“金匮玉函云:虚者十补勿一泻,强实者泻之”,也可证原文出自仲景医书中的“金匮玉函”部分。第5条尚见于《千金方》卷一,但未标明出处。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第2条。现将与原文不同处用着重号(·)表示。

《注解伤寒论·卷二·伤寒例第三》:“《金匮玉函》曰:不当汗而强与汗之者,令人夺其津液,枯槁而死;不当下而强与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

《金匮玉函经·卷第一· 证治总例》:“仲景曰:不须汗而强与汗之者,夺其津液,令人枯竭而死。又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不须下而强与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又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令人心内懊,胀满烦乱,浮肿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之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藏,重加其烦而死。又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使冷结重冰。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与上文相似记载、且指明出自仲景者又见于下述二书:

《医心方·卷一 治病大体一》:“仲景曰: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使人心内懊恼,胀满烦乱,浮肿而死;不须下而强与下之者,令人开,洞泄不禁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之者,令人火耶入,干错五藏,重加其烦而死。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使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千金方·卷一序例·诊候第四》:“(张仲景)又曰:不须汗而强汗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汗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须下而不与下者,使人心内胀满烦乱,浮肿而死。不须下而强下者,开肠洞泄不禁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藏,重加其烦而死。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使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以上可见,“不须汗”、“不须下”、“不须灸”、“须灸”等四部分内容原出自仲景,在未经宋改本《医心方》、《千金方》中均有明证,且二者记载除个别文字外基本一致。宋臣校本稍有差异,推测或为校定时所改,或原采自于不同于《医心方》、《千金方》的仲景医书传本。成氏本引文少于其他三书,与《医心方》、《千金方》有别,与宋臣本相近,但亦非完全相同。

由上可知,《注解伤寒论》所引“金匮玉函”及“玉函”文字,除第8、9、11三条外,均出自《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尤其是第2条相同文字也见于《千金方》及《医心方》所引用的“仲景”文中,说明原文的确出于仲景,这一点毋庸置疑。

2.与今本《金匮玉函经》条文有差异、但意义相同(3条)

见上表中第6、8、9条三处。其中第8条 内容 《注解伤寒论》卷三少于《金匮玉函经·卷第二·辨太阳病形证治第三》文字;第9条则相反。二书所论述文字大致相同,这也是《注解伤寒论》所引“金匮玉函”文字出自今本《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篇之外仅有的二条文字。与第9条相同的语句亦见于《脉经·卷七·病可刺证第十三》。

第6条与第2条相同,文字亦可从《医心方·卷一· 服药节度三》、《千金方·卷一·序例· 诊候第四》中所载文字得到证实,且明确出自仲景。因本条成氏所引“金匮玉函”只有一句,源于何本很难确认。若将宋臣本《金匮玉函经》、《医心方》、《千金方》三书续接下文内容比较后,又有新的发现:

宋臣本:若欲治疾……洗涤…理导阴阳,破散邪气……散能遂邪风湿痹………消诸坚。

医心方:欲治诸病……洗除……理道阴阳,荡中破邪……散能逐邪,风气湿痹……消诸坚瘕。

千金方:欲疗诸病……荡除……顺治阴(阳,荡)中破邪……散能逐邪,风气湿痹……消诸坚。

上文中,《医心方》“欲治诸病”和今本《金匮玉函经》“欲治疾”,不避唐高宗李治(公元650~683年在位)名讳,说明二者 参考 为此前传本;而《千金方》为“欲疗诸病”,所参当为高宗时期传本,这与652年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年代十分吻合,但文后出现“顺治”难解。三书中所述文字各有差别,说明所参考的仲景医书源流不一,这与上节的结论相一致。推测《医心方》、《千金方》二书收载文字更接近仲景书籍原貌。

关于上述内容,章太炎的评论值得参考:“余观赵开美所刻《伤寒论》,方下有林亿等校语,颇引《玉函》以见异同。成无己《伤寒论注》,许叔微《本事方》亦时时道及之。而《千金方·诊候篇》引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涤五藏六府”等二百五十七字,不知所从来,及得是经,则诸家所引,皆在其中。《千金·诊候》所述,即是经《证治总例》之文也。”[6]

3.与今本《金匮玉函经》完全不符(1条)

见第11条,原文如下:“《玉函》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注解伤寒论·卷八·辨可吐第十九》)

此文遍考仲景医书三种,均未见。但在《素问·五常纪大论》王冰注中有类似语句:“上盛不已,吐而脱之,下盛不已,下而夺之。”[7]笔者推测很有可能成氏将原文断裂分取,凭借自己含糊记忆将王冰之语加于“玉函”之中而改变了内容。

清·莫枚士《研经言》卷一“成注《伤寒论》论”中曾述:“王叔和之次仲景论也,有义有例,各以类从,无可议者。成氏即用其本,故与《玉函经》次同。其六经六篇,又与《千金翼》次同。由晋而唐而宋,即此本,即此次也。何自明以来,诸家竟以颠倒移易为能哉?夫成氏至八十岁始注此书,则见闻广、阅历深,宜其辨别之精若此。然于脉证方药则当,而于章节义例则疏,如六经篇首,不注明太阳、阳明等之谓何?与太阳诸症独举头项强痛、恶寒以为端,阳明诸症独举胃家实以为端之义云何?若《平脉法》寸口趺阳两脉迭举,经意自有所指,成则各分段随文以注之,使读者茫然不知其何谓。凡此皆成氏之疏。欲穷经者,尚须参考《病源》、《千金》等书以自得之,勿墨守一家也。”[8]

日本学者真柳诚亦指出,成无己从各种典籍中引用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有不少牵强附会之处,且对引用文字多处加以省略或改变,笔者的结论似乎可证此说。当然我们亦不否认《注解伤寒论》在校勘仲景医书中的参考价值。[9]

结 论

综上所述,《注解伤寒论》中所引“金匮玉函”及“玉函”者,基本与今本《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相关,部分内容亦可从未经宋改本《新雕宋真人千金方》、日本《医心方》引用的“仲景曰”中得到证实,这充分证明《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出自仲景医书的可靠性,推测在宋臣校正之前就有包含《金匮玉函经》文字在内的仲景医书流传本,宋臣所参考的仲景医书与《新雕宋真人千金方》、《医心方》传本源流不一。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对成无己的功过评价要注意更加客观。

【参考 文献 】
   1 李辰生.评《金匮玉函经》[j].中医杂志,1955,(4):46~48.

2 成无己注.注解伤寒论.见:和刻汉籍医书集成(第16集)[m].日本东京:医圣社,1992.

3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4 孙思邈.新雕孙真人千金方.见:《东洋医学善本丛书》12[m].影印本.日本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89.

5 丹波康赖.医心方[m].影印本.见:日本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91.

6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八)·覆刻何本金匮玉函经题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93.

7 王 冰注.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454.

8 莫枚士.研经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10~11.

9 真柳诚.注解伤寒论解题.见:和刻汉籍医书集成(第16集)·注解伤寒论[m].日本东京:医圣社,199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促进关节软骨生长(促进骨形成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