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假腱索(LVFT)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96例左室假腱索患者进行诊断检测,观察测量左心室假腱索的数目、起止点、直径等相关指标。结果:96例共检出130条左室假腱索,其中77例(80.2%)1条,11例(11.5%)2条,2例(2.1%)4条,4例(4.2%)3条,1例(1.0%)5条,1例(1.0%)6条。LVFT分布于左心室腔内除外二尖瓣及其腱索区的其他部位,其中根据LVFT的起止点分为41条横型、47条斜型、39条纵型、3条其他型;圆柱形条索状111条(85.4%),10条(7.7%)呈现束状,余9条(6.9%)为扁平带状形;假腱索的长度5.77~38.41 mm,平均16.72 mm;直径23.2~50.40 mm,平均31.10 mm。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查左室假腱索的较好方法,配合心电图异常可确诊LVFT,可观察假腱索的数目、起止点、形态、长度等相关项目,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左心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诊断;检出率
左心室假腱索(LVFT)系左心室腔内的一些非附着于二尖瓣的纤维条索状结构,命名多种,诸如假腱、异常左心室腱索、假索、肌肉束等,目前多应用左室条索、假腱索[1]。LVFT于1987年首先由Nishmuiu报道其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于1983年尸检中发现[2]。随着现代超声技术的发展,假腱索的检出率有所提高。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96例左心室假腱索的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0年6月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690例,其中诊断出96例左室假腱索。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4个月~89岁,排除主动脉瓣赘生物、外室间隔肥厚、小梁肉柱、肥厚型心肌病、附壁血栓等心脏病,本组无血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糖异常、心肌酶谱异常。其中7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9例器质性心脏病包括7例合并瓣膜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冠心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2例、心包积液1例、肺动脉狭窄1例。患者自觉心悸74例、心前区不适感20例、1例昏厥。
1.2 方法:仪器为美国GEvivid4和飞利浦philips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探头频率2.7~3.3 MHz。操作:患者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常规采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心尖及剑突下四腔、二腔、五腔心切面基础上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录像回放记录。
1.3 观测指标:上述录像进行分析,如果在2个或以上的切面可观察到左室腔内非附着于二尖瓣叶及乳头肌的线状或带状强回声,诊断为左室假腱索。观察每例患者假腱索的数目、附着点的具体位置、假腱索的走形、长宽度、与室间隔的夹角,其中测量长宽度、与室间隔的夹角需在舒张末期进行。根据假腱索的附着点位置及与室间隔的夹角大小,可将LVFT分为纵型和横型两种,具体分型方法为:纵型LVFT的假腱索起止点由室间隔基底部至心尖,与室间隔的夹角≤30°;横型LVFT的假腱索起止点由室间隔中下部至左室游离壁,与室间隔的夹角>30°。采用M型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同时计算射血分数(EF),彩色多普勒常规观测血流动力学[3]。
2 结果
2.1 左室假腱索数目:本组96例共检出130条左室假腱索,其中77例(80.2%)1条,11例(11.5%)2条,2例(2.1%)4条,4例(4.2%)3条,1例(1.0%)5条,1例(1.0%)6条。
2.2 LVFT起止点及分型:本组所见左室假腱索分布于左心室腔内除外二尖瓣及其腱索区的其他部位。41条横型LVFT起止点为室间隔至后乳头肌/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夹角大于30°;47条斜型LVFT起止点为室间隔-室间隔/前乳头肌;39条纵型LVFT起自主动脉前庭下缘的室间隔基底部或室间隔中部、下部,并与室间隔夹角≤30°,止于心尖/左室前壁;另有2条起止点为乳头肌-左室后壁、1条为前壁-前乳头肌。LVFT起止点及分型见表1。
表1 左心室腱索起止点及分型情况
分型
假腱索起止点
假腱索数目[条(%)]
横型
室间隔-后乳头肌
33(25.4)
室间隔-左室后壁
8(6.2)
纵型
室间隔基底-心尖
12(9.2)
室间隔基底-左室前壁
17(13.1)
室间隔中部-左室前壁
10(7.7)
斜型
室间隔-前乳头肌肉
38(29.2)
室间隔-室间隔
9(6.9)
其他
乳头肌-左室后壁
2(1.5)
前壁-前乳头肌
1(0.8)
总计
130(100%)
2.3 LVFT的长度、宽度、形态:本组所见假腱索均为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分别于周围组织连接而形成一个宽的基底部,还可见部分假腱索一头或两头分叉状,其中呈现圆柱形条索状111条(85.4%),10条(7.7%)呈现束状,余9条(6.9%)为扁平带状形态。假腱索的长度5.77~38.41 mm,平均16.72 mm,直径23.2~50.40 mm,平均31.10 mm。
2.4 LVFT彩色血流表现: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彩色血流,本组有3例长、粗纵型左室假腱索于收缩期紧贴室间隔而呈现类似肥厚性心肌病的主动脉瓣下狭窄改变,经改变探头方向行仔细反复探查而鉴别并确诊为LVFT。
3 讨论
左室假腱索最早是在尸检中发现,由原始心脏内肌层衍生而来,可起自室间隔的不同水平而止于乳头肌,通常附着于二尖瓣叶以外的心脏组织,悬于左心室腔的条索状组织,LVFT病理解剖为细薄的纤维性或纤维肌性的结构,横跨于左心室腔而于二尖瓣结构没有联系,LVFT长期以来被视为无临床重要意义的心内正常结构变异而未引起重视[4]。超声心动图具有准确直观、实时、无创检测等优点,为目前诊断活体LVFT的最佳手段;因此除了器质性心脏病,若出现以下异常心电图之一,应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确诊:①青年健康者心动图示T波改变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PVS);②出现PVS随心率增快而消失,或者药物难以控制的PVS;③健康成年人发生单纯左室高电压;④消融术后,仍有顽固性心电图异常者。
超声为临床检出LVFT的主要手段,检出率低与检查仪器、操作者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国内资料报道检出率在0.5%~46%,临床检出率的提高得益于超声技术的发展、检查者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提高、临床医生意识增强,加入二次谐波技术后可大幅度提高分辨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LVFT的二维超声表现为心尖部、左心室流出道呈现跨越左室腔的带样或线样回声,出现单一回声情况较常见,假腱索不与二尖瓣叶相连接,随着心室的收缩舒张而飘动于室腔内。通常在超声探头探查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横切时易检出LVFT的存在,有时在左室长轴切面靠近室间隔部分容易误诊为室间隔增厚,需将探头转到短轴切面,可以进行鉴别。
4 参考文献
[1] 周有录,赵玉冰.左室假腱索[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4,15(3):161.
[2] 刘金祥,徐广卫.左室假腱索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1995,8(10):440.
[3] 王书隽,薛 玉.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1):68.
[4] 张兴娟.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假腱索与心律失常的关系[J].黑龙江医学,2007,31(5):377.
[5] 白云艳,李玉兰,李益民,等.左心室假腱索的形态学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40(2):138.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