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玉溪市自1982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人群麻疹的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玉溪市一区八县中抽取7个县(区)1~20岁的部分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的466名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97.27%、1:507.95。 结论 玉溪市人群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流行,对控制乃致消除麻疹起到有效的屏蔽作用。
【关键词】 健康人群;麻疹流行病学;抗体水平
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在于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玉溪市自1978年在人群中实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至今近30年,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率成稳步提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先后按期实现了两个85%的目标,并于1995年实现以乡为单位儿童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单项接种率达到95%,玉溪市麻疹发病得到明显的控制,发病率从无疫苗时代的年平均发病率623.43/10万降至目前的年平均发病率5.88/10万以下,最低年份麻疹报告发病率仅为0.55/10万。为按期实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针对近年来玉溪市麻疹发病现状,为全面了解玉溪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从而为尽快制定控制麻疹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2006年在玉溪市一区八县范围内,抽取7个县(区)1~20岁的部分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现将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玉溪市7个县(区)内1~20岁年龄段人群中进行抽样,按1~、6~、11~、16~20岁4个年龄组进行调查,每个年龄组抽样按预先设计要求进行,男女各占一定的比例。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每个对象采集静脉血或末稍血0.5~2ml,分离血清置-20℃待检。用酶联免疫吸符试验(elisa)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判定以血清稀释度<1:200为阴性,≥1:200为阳性[1]。
1.3 材料
检测麻疹抗体所需试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提供,均在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实验要求做好质量控制。
1.4 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0和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县(区)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
各(区)县间阳性率有差异(χ2=18.25,p<0.05),通海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8.70%,红塔区最低为82.50%;对观察的各(区)县抗体滴度进行几何均数的方差检验有差异(f=2.43,p<0.05),作多组间两两比较,红塔区与元江县抗体几何均数间有差异(q=4.36,p<0.05),其它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见表1。表1 各县(区)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略)注:表中“抗体滴度(1:)”项下的数字为人(例)数,以下各表同。
2.2 年龄组间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
对所调查的人群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统计,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有差异(χ2=11.57,p<0.05),低年龄组阳性率较大年龄组的高。各年龄组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方差检验无差异(f=1.63, p>0.05),见表2。表2 各年龄组间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略)
2.3 性别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男性人群麻疹抗体阳性257人,阳性率为97.35%,女性抗体阳性196人,阳性率为97.03%(χ2=0.04,p>0.05);男性抗体gmt为1:509.95,女性抗体gmt为:1:505.36(t=0.07, p>0.05)。经分析,男女性别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性别间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性别(略)
2.4 接种疫苗不同针次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按接种麻疹疫苗针次组不同进行分组统计,不同针次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差异(χ2=23.18,p<0.05),接种三针次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分别为98.82%,1:560.43。不同接种针次组间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无差异(f=1.05,p>0.05),见表4。表4 疫苗接种不同针次组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466名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2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507.95。人群抗体阳性率与深圳市南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一文报到结果基本一致,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其调查结果1:1 000[2]。一般认为,当麻疹抗体阳性率达85%以上,就可预防麻疹发病,但要达到控制乃至消除麻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查的一区七县中,元江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较高,分别为98.04%,1:761.35,红塔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最低,分别为82.50%,1:371.36,与近几年来红塔区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按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和gmt以6~10岁组最高,分别为99.02%和1:578.74,可能与当地在实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后于4岁、7岁时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有关[3]。而16~20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和gmt较低,说明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抗体持久性具有一定的维持时间,要使人群麻疹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必须根据当地人群免疫状况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加强免疫接种,从而构建人群高效的免疫屏障,达到完全阻断麻疹野毒株的传播。性别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人群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与性别无关[4]。
对调查的466名人群按接种针次不同进行统计,接种三针次麻疹疫苗者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说明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与接种针次有关。因此,在认真完成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针次的前提下,对大年龄组儿童实施加强免疫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对常规免疫失败者进行有效补种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经调查466名1~20岁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结果得出,玉溪市自1982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对1981以后出生的儿童实施有计划按程序接种,1982~1985年麻疹发病率由实施计划免疫前的年平均发病率307.39/10万下降至75.40/10万。1985~1986年在严格实施基础免疫的同时对全市7~15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轮流普种,1986~1989年发病率进一步降至0.55/10万,麻疹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要达到完全控制和消除麻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疫苗的有效接种阻断了麻疹的自然流行规律,而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偏低和免疫持久性差,致使新的易感人群逐年积累[5],与玉溪市近年来麻疹发病人群向大年龄组偏移的特点相符。由此认为对16~20岁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是控制麻疹散发病例的关键,如此也可维持人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也为降低新生儿未到初免月龄而感染麻疹的机率。另一方面可将未种、漏种或免疫失败的个体减少至最低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易感人群[6]。因此,对大年龄组人群实施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将成为未来消除麻疹的关键。根据当地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监测结果,玉溪市目前发生麻疹流行和暴发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控制散发病例的发生,必须进一步做好各级预防接种点的管理指导工作,保证疫苗冷链运转质量,做到规范化接种,同时加强对区域内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加强和查漏补种工作,从而构建人群高效的免疫屏障,最终实现控制仍至消除麻疹。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主编.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50~51.
[2]王雅妮.深圳市南山区1~4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j].河北医药,2006,28(6):487~488.
[3]蔡军,张晓春,王玉芹.成都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13~1114.
[4]蒋卫平,王跃进.丹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2):4~6.
[5]叶绪芳,张晓辉,应志杰,等.贵州省1990~2001年健康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9,5(2):93.
[6]朱平,陈大灵,南通市2000年~2005年成人麻疹流行情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3):14~1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