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 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 恶性心律失常;急救护理;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
abstract objective: it summarized the first-aid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5 case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35 patients were found and rescued in time within the shortest time (about 3 minutes). resuscitations for 29 cases were successful and another 6 cases had developed cardiogenic sudden death.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first-ai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s helpful for their prognosis.
key words malignant arrhythmia;first-aid nursing;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恶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指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导致死亡的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病人常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且急剧恶化的特点,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病人生命。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35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现将急诊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恶性心律失常病人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54.3岁;冠心病10例(冠心病并心功能不全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合并糖尿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扩张性心肌病并洋地黄中毒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重度心功能不全)1例,肺栓塞1例。
1.2 临床特点 本组35例病人心电监护均发现有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示qrs波大、畸形,时间大于0.12 s,频率在150/min~200/min,其中6例先出现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后出现心室颤动(其中冠心病1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表现为短阵心动过速后发生长时间心室停顿,而后再出现心室肌不协调而快速的颤动。3例冠心病病人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1.3 结果 本组35例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约3 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其中29例病人经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后复苏成功,收心脏监护病房(ccu)继续治疗,6例病人因恶性心室颤动引起多器官衰竭及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2 急救护理
2.1 基础生命支持 ①绝对卧床休息并立即给予持续中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②严密心电监护。心脏危象往往突然发生,有效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时提供心脏信息,心电图的表现是识别症状的重要依据,故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至关重要[1]。护理人员应认真监护病人心电波形,当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时应立即通知医生。注意电极片贴放的位置要避开电复律的位置。③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 该类病人病情发展快,使用药物复杂,只有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才能及时有效的用药。应保留2路静脉通道,一路静脉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另一路可以静脉输注营养心肌等药物。建立静脉通道时首选一次性静脉套管针,为使急救药尽快显效,同时考虑到有些病人需行急诊介入手术,为方便医生手术,应首选左侧上肢静脉(如前臂静脉、头静脉)穿刺和给药,以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2]。④训练病人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向病人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并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如排便困难应及时告知护士,采取相应措施。在排便过程中密切监护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 正确及时心肺复苏是抢救的关键 在心室颤动发生后,病人将在4 min~6 min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因此,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和药品,将除颤仪、人工呼吸机、吸引装置、氧气装置、气管插管、切开包等所需物品放在适当位置,以防因器械不到位而丧失或延误抢救时机,并预先将导电糊均匀涂在电极板上,发生室颤立即给予非同步电除颤。本组35例病人均在最短的时间内(约3 min)得到及时发现和救治,其中1例老年男性病人,持续心前区疼痛4 h伴呼吸困难,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入抢救室行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室颤动,呼吸心搏骤停,30 s内即给予电击除颤1次,同时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治疗,除颤3次后转为窦性心律,整个过程用时4 min。
2.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生命体征的监测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本组35例病人的治疗中,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其主要副反应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预防的方法是减慢给药速度,同时胺碘酮对血管的刺激较大,静脉应用时极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最好使用中心静脉给药。但由于病人病情变化突然,临床有时候没有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选择上肢较粗大的静脉给药,选择较细的导管进行留置,避免选择下肢远端静脉[3]。同时在给药时应严格控制滴速,特别是躁动病人,易使针头脱落或输液管打折而中断给药,发生心搏骤停。因此在连续心电监测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临床表现,15 min记录1次病人的意识、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加重、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生。
2.4 心理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病人发病突然,并伴有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慌、甚至濒死感[4]。因此在病人病情平稳时,应允许家属陪护以激励病人的求生欲,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述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使病人注意休息,坚持治疗,减轻思想负担。对需安装起搏器或介入手术的病人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效果,强调手术的安全性,消除紧张不安情绪,通过及时有效沟通,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外界刺激,从而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2.5 转运途中的护理 对需住院或做介入治疗和安装起搏器的病人,通知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电梯等后勤保障准备到位,与转入科室护士做好病情、处置与用药情况的交接班。转运时搬动病人要注意平稳,动作轻柔,用平车运送病人时推车不可过快,保持输液管通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携带有心电监护装置的除颤器、氧气袋、病历、护理记录等,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由医护人员护送,全程监测病人心电图和意识变化,随时随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本组有1例45岁男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到达介入室门口时出现心室颤动,立即给予电除颤1次、胸外心脏按压,1 min后转为窦性心律。
3 小结
恶性心律失常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救治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掌握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及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和抢救程序,并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降低病人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9226.
[2] 谭耀坤.提高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2,15(5):713714.
[3] 侯丽敏,陈婷.胺碘酮静脉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8,48(1):37.
[4] 陈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suppl):9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