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1 目前护士心理研究的现状
1.1 护士心理素质的研究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职业行为,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等[1~2]。良好的性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能对主客观变化的情况进行有序的调整,保持心态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和主观能动性,相反,不良的性格本能地表现出不良的心理素质。
1.2 护士生活质量的研究 生活质量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护士群体生活质量在疼痛不适、睡眠休息、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生活、环境条件五个方面生活质量均低于常模。五官科、神经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较其他临床科室高[3],急诊室护士的生活质量最差,其次为手术室的护士。具体表现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条件方面,主要原因是工作应激度高和缺少缓解精神紧张的环境[4,5]。
1.3 护士职业角色、职业应激源和压力源的研究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护士的职业能力及行为方式、护士的情绪情感及表达方式和护士对人格的自我要求等三个方面[5]。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2]。护士承受的巨大专业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压力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6]。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各种各样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7]。
1.4 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 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的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强迫、抑郁等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8~12]。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偏低[13~14]。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的研究表明,30%的急诊科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15],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16,17]。从文献中可见,除精神科护士外,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护士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和强迫等,护士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18]。
2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1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2.3%[5]。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由此可见,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高为主。另一项研究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室、干部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的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等因子高于常模,偏执、恐怖、敌对因子分与中国常模一致,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低于中国常模[19]。
2.2 工作压力大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比较,45.71%的精神科护士有心理问题,尤以抑郁、强迫症状、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为突出,调查者认为精神科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对象、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9]。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5.9%,焦虑失眠、感到不能克服困难、感到不高兴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一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性。icu护士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主要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icu护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与应激的程度有关,其次与从事icu工作年限及夜班次数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护士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影响。对sars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护士进行scl-90量表调查,结果发热门诊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比较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各因子分均高,同时高于国内常模。以上提示,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2.3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年龄、性别、地域差异倾向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对2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提示临床护士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各年龄组比较,以30~39岁年龄组心理状况最差,是心理障碍发生的最高时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等。在对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男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男护士人际关系、焦虑和强迫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8]。驻藏部队某医院43名护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护士焦虑、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5项分值显著低于高原边防军人。高原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接近军人常模,但表现出一定焦虑倾向[20]。以上研究表明,在护士群体中,心理健康水平以中年组为低,男性护士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工作环境艰苦和环境变化均给护士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3.1 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 在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后提出,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在护理aids病人时,医护人员职业性感染危险性大,护士对aids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占多数,普遍有恐惧心理,82.1%的护理人员对担任aids的护理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3.2 工作环境或工作模式改变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在全国各医院逐渐得到推广,调查显示护士生活规律及睡眠改变、经济困难、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失窃财产损失等方面对心理压力影响较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提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
3.3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 临床护士发生纠纷后的心理变化,高年资护士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护生易出现恐惧和委曲心理。尽快解决纠纷、稳定护士情绪、维护护士自尊心及注重对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等护理管理措施,对护士在纠纷发生后这一特殊时间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sars期间疾病的突发与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是影响护士焦虑状态的主要因素。同时短时间收治大量发热病人,工作劳累、强度大,全封闭的环境,对sars认识及防护不足,病人易出现急躁、愤怒等情绪,与外界缺乏交流,难得到亲人、朋友和社会支持等是造成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原因[6]。
4 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健康教育和科学管理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正确的认知方式,成熟的防卫机制的学习,并注意能力的提升和加强社会支持[9]。
相应对策:
①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对护生和新护士要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心理健康保健的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
②建立护士心理档案: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才能知人善用,心理档案可以作为使用、培养、选拔护士的基础资料库。
③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④建立心理督导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5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
5.1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的努力方向
①进一步明确护士心理研究的方向。我国目前研究护士心理主要有专科护士心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护士心理素质三大方面,笔者认为还应加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护士生活质量、护士职业应激源以及护士角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应有明确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研究和论证。
②采用实证性量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应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证性的分析论证,从而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去除主观和人为的因素,避免研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③要慎重看待研究的结论。注意其适用范围。一方面必须注意得出的结论过程是否科学正确;另一方面,也必须准确地把握结论的内涵,不能任意地泛化和扩展。
④增强研究的应用性。针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5.2 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研究向纵深发展 笔者认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①护士职业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心态是影响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可针对护士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心理专业咨询,研究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②工作压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加强对护士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紧张度、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
③个人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护士的年龄、家庭、婚姻状况、业余生活、自我实现的期望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体系等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经过缓慢发展的过程,现正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数量在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范围在逐步扩大;研究的方法在从经验描述逐渐走向科学实证,这种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实用性是提高我国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凤珍.护士心理素质及伦理要求.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2):44~45
2.蔡中艳,工健,姚莉,等.不同绩效护士个性特征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85
3.王高华,黄永兰,臧德馨.综合医院whoqol-100护士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8
4.李凌江,梁铎,王湘莲.工作类型与护士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2~224
5.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6.姚爱群,胡娟,何淑燕.护理纠纷后护士的心理调查及对策.现代护理,2001;7(4):60~61
7.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
8.邢善勇,席红霞,牛智斌.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5):438~440
9.韩蛲明.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
10.杨冬梅,张继扬.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72
11.邱丽容,朱怀玉.护士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1;8(4):50.
12.梁绮美.精神科护士抑郁状态评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2~323
13.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59~62
14.吴晓楠,姜长春,沈东郁,等.40例精神科护士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6):334
15.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16.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17.徐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7(10):56
18.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192
19.马章淳,温贤秀,向国平,等.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850
20.达文莉,达文玲,符中明,等.西藏某驻军医院护士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15~1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