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周围性小肺癌的CT表现及相对应的病理基础。方法:分析56例周围性小肺癌的CT表现和不同分化程度的周围小肺癌CT表现并比较相对应的病理基础。结果: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腺癌、鳞癌、肺泡癌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膈淋巴结转移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T影像学表现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周围性小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CT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CT;病理
肺癌(Lung 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位[1-2]。大多数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其5年生存率只有10%~15%,但直径小于2 cm的肺癌,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87.9%。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CT在肺部疾病的广泛应用,对于肺癌的诊断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由于周围型小肺癌小结节直径小,形态特点不典型,给CT鉴别良恶性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本研究通过CT-病理对照的方法,来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点,以期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或者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经过病理检验确诊为周围型肺癌,并且直径≤3 cm的患者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39~82岁,平均(63.8±21.2)岁。病变部位:右上叶尖后段16例,右下叶背段12例,后基底段7例,左上叶尖后段5例,前段7例,左下叶背段9例。
1.2 检测方法:使用全身CT扫描机常规胸部扫描,患者采用仰卧为,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进行扫描,常规扫描全肺,范围从肺尖到最深一侧的肋隔角底部,读片由2名主治医师以上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分析,记录CT的影像学特征,并且通过手术,穿刺定位获得病理学报的,病理结果由病理科出报告。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过校队后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特点比较:病理报告56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腺癌26例,占48.21%;鳞癌21例,占37.50%;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占14.29%。经过比较发现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膈淋巴结转移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特点比较(例)
2.2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分级比较:病理报告56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高分化10例,占17.86%;中分化25例,占44.64%;低分化21例,占37.50%。经过比较CT影像学特征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特点比较(例)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周围型小肺癌指肺内直径≤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恶性周围型肺癌。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5~10年生存率,为此本文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CT-病理对照研究。CT的影响学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钙化等反映了肺癌的生长方式、癌变的内部特点等,本文通过对比后发现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细支气管肺泡癌发生率较高,明显高于腺癌和鳞癌的发生比例,胸膜凹陷征表现为在肿瘤与胸膜间以胸膜为基底的三角形影,其发生与肿块内部的瘢痕组织通过纤维组织等传递到胸膜表面,引起脏层胸膜沿拉力方向下陷,鳞癌、腺癌等纤维组织因为其内部分化程度较高,因此胸膜凹陷较为少见。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是由于癌组织向支气管或者小叶间浸润和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牵拉临近的血管向瘤体集中造成的,肺泡癌高于鳞癌和腺癌和不同类型的肺癌纤维化程度有关。纵膈淋巴转移腺癌发生率高于鳞癌和肺泡癌可能与其分化程度有关,表2显示分化程度越低淋巴转移比例越高。而本研究中CT影像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含量过少有关系,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进行研究,以确定CT影像是否有分化程度有关。
4 参考文献
[1] 郑玉兰,王 翎.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荟萃,2004,19(2):117.
[2] 秦慧娟,赵卫东.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