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改进策略

2021-11-17  本文已影响 244人 

  内容提要:本文应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在综合分析当前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理念、维修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探究改进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及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相关机构构建更合理、有效的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系统。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护维护;管理策略

  根据相关医疗调查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中老年疾病年轻化等问题日益明显,今后我国将面临愈加严重的医疗负担。为应对这些医疗问题,许多重要会议中对医疗卫生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高要求,许多医院开始引进更多更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将推动相关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先进设备增加等因素给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1]。据相关不完全调查,表明当今我国二级以上医院拥有的医疗器材价值通常超过6千万元,部分大型医院的器械采购价格甚至过亿,可见有效开展医疗器械维修、维护工作,可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大幅的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在当前医疗卫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提升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能够有效地彰显自身医疗器械的先进性,从而体现出自身的医疗水平,并体现出医院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是医院获得更好社会效益及更多物质合作的重要条件。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及多种现实意义,医院等机构需要重视并积极优化自身的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工作。

  1.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以往常常采用故障检查及定期维修等方式进行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维护管理。故障检查法一般是医疗器械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故障后再针对性的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而定期检查法则是指规定每间隔一段时间[2],对相关医疗器械开展性能及安全性等方面多检测。这些方法都带有明显的轻视维修及日常维护的传统管理思想,重器械使用轻管理使得日常的维修及管理工作变得很轻松,但会增加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将拖慢医疗服务的进程,造成不好声誉,严重的甚至引起医疗事故,如呼吸机等设备在使用时突发故障,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缺乏现代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意识,还会直接降低器械使用寿命。

  1.2缺乏先进、有效的维修与维护技术

  从当前部分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维护现状来看,存在明显的技术滞缓等问题,赶不上先进设备维护的需求,在面对大批量、种类与型号复杂的医疗设备维护任务时,时常存在因缺少配件、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的维修不到位、维护时间过长等问题,无法保障器械的维护质量及后期使用的安全性,也一定程度缩短了器械的使用寿命。加上一些机构的维护管理形式落后,如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资料库,当检查出医疗器械问题时,难以及时进行更换零件等维修操作,影响了相关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许多大型的医疗器械自身科技含量十分高,依赖很强的维修及维护技术,需要制定系统的维修维护方案,然而传统的维修管理思维缺少制定细致方案的意识,常依赖统一的、全面性的检查,而非根据器械长期的使用及维护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检修,导致大部分时间检修、管理工作十分少,而全面检查时任务十分集中,整个工作的流程非常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仅影响相应时间内相关的医疗工作,还可能因任务集中导致维修质量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多种,除了相关部门管理上的问题,还与维修人员自身的专业性息息相关。许多医院缺少专业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才及团队,或合作的维修管理单位的专业素质不够高,这便导致许多精密医疗器械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另外,一些医院对维修团队的构建不重视,缺乏专业人才的引进,加之相关的工作培训不到位,导致维修人员不能顺应器械维修及管理需求而提升自身维修技术、维修管理思维。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器械的维修维护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维修维护工作是否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展[3]。合理且完善的维修制度,是保障维修人员高效、顺序合理的开展日常维修、抢修等工作的前提,是保障机械管理有计划开展的必要条件。但当前许多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明晰、制度不详细或过于繁琐等问题,如设备维修制度中,对维修时间、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或缺少合理的维修档案登记制度,进而导致实际中相关的维修及管理工作十分散漫、随意,无法确保器械维修的质量,又如制度中没有具体的维修规范标准及硬性指标,导致部分检修人员过分依赖自身经验,实际维修中对一些新问题的处理并不合理。

  2.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的改进措施探究

  2.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提升器械管理重视程度

  首先,需要树立现代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意识,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讲座,使全体人员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到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4]。另外,充足资金是采购更优设备及保障器械维修保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尤其针对于高、精、尖的前沿设备,提高维修管理的资金,以提升维护效果,保障故障被及时的解决,防止因器械故障导致医疗服务延误、停滞,或因某一故障未被及时处理导致器械其他方面也出现故障。为此,医疗机构需要对不同设备投入专项的维修资金,并给予严格的资金管理,以保证维修资金被合理的使用,以达到规定的维修要求。同时,器械部门还应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积极采用合理、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淘汰落后、故障多发的医疗器械,以保证现有医疗器械的质量。

  2.2严格落实日常维修与保养机制,提升维修技术

  首先,制定医疗器械日常保养制度并落实,是大幅降低器械日常使用时出故障概率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需要对常用器械进行简单的检测和保养,主要包括:①检查器械电压、电源及运行状态;②在每日医疗器械使用完毕后对其进行清洁,保障灰尘、残留物不附着于器械表面或进入其内部,建设器械电路故障及受腐蚀的可能性,对于器械存在的空隙,如散热孔,应加强防尘处理,采取加装防尘罩等措施:罩覆盖,防止灰尘导致器械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③定期的对器械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合理控制医疗器械的日常损耗,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需要采用先进、合理的维修维护管理手段,以打破维修模式的种种弊端。如应树立重视预防的管理体系,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具体工作时需根据详细的维护管理规程,结合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故障发生史,检查器械当前的运行环境,检测器械电压及电源的安全性,通过观察医疗器械的外观情况,检查其功能、附件的性能及运行参数,并结合超声波检测等现代技术,扫描设备以高效地判定设备是否存在隐藏故障,并提升组件清洗的效率。

  2.3加强人员培训及监督,构建更专业维修管理团队

  首先,需要定期对专业维修及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其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作用的认知程度,提升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5]。同时,应对器械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强有力的监察,对医护人员及维护人员对器械的日常操作进行监督,以促使相关人员更正确的使用医疗器械。其次,应当聘请更专业且具备复合技术和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提升员工待遇,构建现代化维修管理团队,并通过详细、完善的管理流程及专人专责的工作方式,来保障工作人员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器械检查、保养、维护的质量。

  2.4完善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做好维修档案的管理

  完善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是后续维修、维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因此,首先需要对医疗器械的设备名称、厂家信息、规格型号及维护记录等进行档案记录,由于许多机构的医疗器械众多,使用科室及频率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以科室为分类依据构建信息化的器械管理平台,每个科室拥有管理自己科室器材的权限,在该信息化平台中,包括器械各项基本档案,维修维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后应将检查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录入平台,其他科室借用器材及相关信息也应做好详细记录。其次,应以器械说明书、注意事项及具体使用情况为依据,制定具体的器械维护方案,并落实到相应岗位上。以CT机为例,其造价高昂,存在对温度敏感等特性,因此在日常使用及维护管理中需要加强对CT机使用及存放温度的控制,控制其处于合理的温度、湿度环境中,其日常维护包括各组件消毒、清洁工作,应对这些操作制定详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如避免使用强酸溶液清洗,其日常维修应制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及维修内容,若其使用频繁发生改变,需相应调整维修计划,同时在所有使用、维护、维修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档案记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等机构为了使医疗器械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发挥医疗作用,且获得理想的使用寿命,需要针对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现有管理思想与技术手段、制定完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等策略,来提升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的有效性及工作效率,以期助力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助力我国医疗事业更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汉权.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J].医疗装备,2019,32(15):126-127.

  [2]王大壮.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J].健康之友,2019,39(14):292-293.

  [3]李成杰.以人为本理念下党校医疗器械设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5(8):264-265.

  [4]赵盛瑞.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160-161.

  [5]马明,邢舰,蔡雪娇,等.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策略[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173-174.

  作者:石力辉 单位: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手术室医疗器械管理效果上一篇: 医疗器械预处理清洗机设计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