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观察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肌组织内α-肌动蛋白变化。方法:选用大耳白兔,采用低头干预并注射瘀血,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α-肌动蛋白变化。结果:对照组可见阳性胞浆染色均一,呈淡棕黄色或深棕黄色,肌纤维平直,横纹可见。模型组大部分肌纤维呈波浪状。胞浆染色不均一,有淡染、缺染现象。结论:颈性心绞痛颈肌细胞发生了早期退变。
关键词:颈性心绞痛;α-肌动蛋白;颈肌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颈性心绞痛家兔颈肌组织内α-肌动蛋白表达及含量变化,为颈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寻找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健康大耳白兔40只,6月龄,体重2.0~2.5 kg,雌雄不拘,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分笼饲养,喂标准兔饲料。 1.2 实验试剂:S-P免疫组化试剂盒,Lot:50481613;Mouse actin-Alpha Sarcomeric Actin,Lot:41281201;封闭用正常羊血清Blocking Solution,Lot:50481613;二抗 Go Anti-Mo LgG/Bio,Lot:50481613;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HRP,Lot:50481613,以上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实验设备:光学显微镜:Nikon O-A-S型,日本。石蜡切片机:AiHua QPJ-IC,中国。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AiHua TSJ-IA,中国。生物组织包埋机:AiHua BMJ-1,中国。图象分析系统:Biomias 2001图象分析系统, 四川大学图象图形研究所。 1.4 实验方法: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制备[1]:40只家兔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3%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取俯卧位固定,常规术野消毒,C臂X光机引导下穿刺,抵达家兔左侧第7颈椎横突,用制备好的3 ml瘀血注入,浸润模型组家兔左侧颈夹肌,横突间肌与横突棘肌。家兔苏醒后送回笼养。次日,将模型组家兔置于特制框架中以改变颈部正常应力分布,低头角度为45°,1次/d, 5 h/次,松解后送回笼养。2周后重复注射1次,低头饲养12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1.5 观察指标和方法 1.5.1 组织学观察:造模后12周取材,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家兔,即刻取颈胸锁乳突肌,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瓶中,经脱水、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5.2 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显微镜的物镜固定:40×。光栅孔径:0.25。光源电压:9 mV。曝光时间:0.1 ms。色温:5 500 K。分辨率:1 600×1 200。图像采集程序:Biomias 2001。阳性视野的确定条件:正常颈肌阳性为胞浆染为棕黄色,均匀分布,显横纹。采集图像位置的选取:图像采集显微镜下,每张肌组织纵切标本以阳性染色区中心为核心向四周随机取5阳性视野,利用图像分析程序测量该阳性染色面积及染色的光密度。 1.6 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颈肌α-横纹肌肌动蛋白标本光镜观察结果:对照组可见阳性胞浆染色均一,呈淡棕黄色或深棕黄色,肌纤维平直,横纹可见(图1)。模型组大部分肌纤维呈波浪状。胞浆染色不均一,有淡染、缺染现象(图2)。
2.2 颈肌α-横纹肌肌动蛋白光密度变化:对照组(0.063±0.019),模型组(0.054±0.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实验观察发现,慢性炎性反应刺激使颈肌处于异常应力的非生理状态下,颈部肌群结构及功能蛋白的表达均异常,肌细胞发生了早期的退变。推测可能与肌组织长期受炎性反应刺激而痉挛缺血,神经营养状态不良,导致骨骼肌细胞内肌动蛋白持续下降有关[4]。由此肌张力等也受到一定影响。可见,在此过程中,肌组织内部肌动蛋白等结构功能蛋白的异常是肌挛缩、肌力下降及炎性反应刺激等改变的内因,且肌组织发生了早期退变。参考文献:[1] 唐东昕,杨 柱,金亚弦.应用气血理论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4.[2] 吕江明,余家树.大鼠死后心肌骨骼肌细胞肌动蛋白变化及与死亡时间的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4:21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