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太极拳与中医的关系,太极拳十大要论解释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 245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太极拳作为一项承载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由于其简单易学性、强身健体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群众的欢迎。在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包容我国的传统哲学、中医学、易经八卦学说等内容,整合引导、吐纳、气力等于一体的拳术运动。基于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研究以太极拳的养生属性为基础,并试图从中医学这一视角来分析太极拳。中医学强调阴阳之理,认为人体内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达到身体的健康,而太极拳中也强调阴阳相济的理念;中医学对经络之说较为重视,并认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而太极拳起势的基本要求就体现出太极拳拳理与中医经络学说的紧密结合,其动作的松、稳、慢、圈、匀、柔特别有助于活络通经,其身体运动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对于全身经脉的疏通极为有利。中医较为重视气血之论,太极拳所讲究的“心静体松”能够使机体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得到陶冶,身体的肌肉和骨骼放松,同时积极地按摩腹脏,使身体气血通畅。以下将从中医阴阳之理与太极拳、中医经络之说与太极拳、中医气血之论与太极拳阐述中医学视野下的太极拳养生。

  1中医阴阳之理与太极拳

中医学中生命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强调阴阳平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命体中阴阳相互作用使得机体得以存在,有机体的阴阳平衡使其健康发展,正所谓的“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人自身心理生理所产生的反应,会导致机体阴阳处于非平衡状态,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诸如:身体不适、生病乃至死亡,这也是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shengxueli.com

基于此,人需要对自身进行阴阳平衡调节。那么承载人体阴阳平衡的载体又是什么?在这里,中医先驱认为“精、气、神”是承载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在这里所谓的精气神学说是研究自然界外部存在及其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理论,其用于解释物质的存在、发展与变化,存在于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观点。后来,中国古代医家和气功养生家在不断摸索与探索中形成了中医学上的精气神学说,在这里“精”蕴含了生命,“气”承载了运转,“神”代表了觉知和主宰。精、气、神三者相互依赖、相互生存,这也是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艺术、引导术、中医等完美结合,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体文化,其包含了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基于中医阴阳理论看,太极拳传承了中华武术“惜精”、“养气”、“凝神”的三大观念,同中医学“阴阳相济”的理念一脉相承。在太极拳动作的松、稳、慢、圈、匀、柔的动作中吸纳了“存思”和“内丹”的基本经验,通过调身、调息、调心达到内外的阴阳平衡。太极拳更为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通过身体内在的行气、调神达到阴阳的相济协调,使人的身心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让精、气、神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状态,这明显区别于西方体育所强调的极限性、高强度、大力量的特点,也区别于西方医学的实体还原理论,而更趋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敛性、修身性特点。

  2中医经络之说与太极拳

中医认为,“经”的意思是“纵线”,简言之即:系统中的主路径就是经络,在身体内部,其具有连贯内部和外部的作用;“络”的意思是“网络”,简言之即:主要通路的辅助部分,遍布于机体表面。古人很早就重视经络的疏导,《吕氏春秋》载:“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创编“舞”用以疏通经络,理气导滞,以防治郁滞不通之疾,这种“舞”其实就是今天的太极拳的原型。传统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系统,其主要调节控制人体的生命通路。传统中医极重经络,认为它是调节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黄帝内经·灵枢》载:“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其指出经络的重要作用是: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和协调阴阳的作用。在《灵枢·经别》又载: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可见经络的重要性。而经络能否通又是考察经络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灵枢》中载:“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了通络的重要性。

  在太极拳形成的初期就已将经络理论融入到拳理体系中,例如太极拳的起势和收势的朝向都是面朝南背向北。《黄帝内经》中载,面朝的南方谓广明,背向为太冲,广明为阳,太冲为阴,此为合和自然之态,是以经络对照自然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房屋在建造时习惯于坐北朝南。另外在打太极过程中,都较为注重丹田的运转,”气沉丹田“同时打通任脉和督脉两大主要经络。在打太极拳时特别注重丹田的运转气沉丹田”,打通任脉和督脉两大主要经络,头部要求“虚灵顶劲”百会穴轻轻上领,有醍醐灌顶之妙,此时百会穴与会阴穴呈现出垂直之势,任督二脉方才彻底贯通合于人中,此起势之基本要求就体现出太极拳拳理与中医经络学说的紧密结合。太极拳整体上松静为本、形正气顺,并且其动作的松、稳、慢、圈、匀、柔特别有助于活络通经,其身体运动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对于全身经脉的疏通极为有利,其舒展的动作、轻柔的招式迎合了经络的传导,其在放松过程中的不同招式、大小交错的技术动作,使全身的经络得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调和与疏导。

  3中医气血之论与太极拳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是维持人体生命运行的基础。中医学上将人体器官组织分为五脏六腑。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称之为五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之为六腑。五脏负责身体所需能量的存储,六腑负责身体所需能量的转化以供给身体之需。传统中医学认为五脏之间相生相克:①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②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在人体中,血气的平衡适应是基于人体中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等五脏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达到理想的状态,这种理想的平衡状态保障了机体抵抗力增加,提髙了人体的健康水平。从中医理论视角看,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是导致人生病的主要原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致使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性紊乱,导致身体气血不畅。针对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的治疗,无非是气血调和,并有针对性的对内部和外部,进行引导、疏导,通过节奏性的肢体活动或身体控制,达到气血通畅。

  4小结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指导下,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学同太极拳的内核具有相通性。本研究基于中医学的阴阳之理与太极拳、经络之说与太极拳、气血之论与太极拳等方面阐述太极拳理论,丰富了太极拳与中医学的相关性理论。

  作者:孙亮亮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达州 6350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印度的传统医学叫什么,印度医药对中医的影响深远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