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3(c)-0150-0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展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熏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作者:葛飞,朱其林,周建军,徐凯,本文来自《健康大事件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第一次落实我国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宗旨的国家法律,为坚持国家有关“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法》在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和发挥中医药优势的管理方面,制定了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制度,为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维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作用,也为人们更好的接受中医药服务提供了帮助。
那么,《中医药法》的实施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广大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中医师产生何种影响?又会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和方便呢?
1、老百姓看中医、吃中药,更方便、更舒心
中医药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医药管理体系长期以来并不完善,从全国来看,特别是在基层区县一级地市以下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大部分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以至于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不能很好的地落到实处,部分地区的患者无法接受到较好的中医药服务,或者中医药服务未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也就是说,患者不仅看中医门诊难,有时吃中药还得自掏腰包。
立法后:根据《中医药法》的要求,在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后,中医药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例如,在上海市,我们不仅要求每个地区应建立中医院,还要求同时,在一些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也应设立相应的中医临床学科,方便患者看中医、吃中药。同时,我们还要求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的特色技术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国家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患者看中医门诊,或者接受一些特殊中医药服务,不再需要自费,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2.更多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诊所将为民众服务
中医药门诊、诊所和“坐堂医”服务是中医药服务提供的重要特点。长期以来,中医药门诊、诊所或者一些具有独特和显著疗效的技术服务,其机构的设置均按照常规医��机构的标准管理,因此,在这类机构的准入和为人们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方面,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
立法后:《中医药法》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医药服务的诊所,由原来机构设置审批登记管理改为备案管理。这一改变,不仅增加了中医药资源的供给,为上述诊所设立除了在原来审批登记基础上,增加了备案管理的便捷程序,为开展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特色诊疗服务扫清了障碍,也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使患者更好地获得一些具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药服务提供了必要条件。
3.有“技”无证的民间中医师有了合法“身份”
中医药人才培养除了经过中医药高等教育,并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医师执业行医资格外,还有一部分是经过“跟师”学习,掌握了一套独特、极具疗效技术的中医人才。长期以来,这类人才在民间为患者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服务,并有很好的疗效,受到患者的欢迎。然而,由于现行医师管理制度,这类人才的“身份”未得到体制认可,给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假中医或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带来了安全隐患。
立法后:《中医药法》对这类人才的职业准入进行了改革,既体现了尊重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又为各类人才的职业准入建立了相关制度,为更好地进行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一创新改革,还为患者有效地甄别“假中医”或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患者可以放心的地接受民间“中医药秘方”和“绝技”,从而避免受到假冒或打着中医旗号的“神医”“江湖郎中”的伤害。
4.中医经典名方或名老中医经验方将更好地造福百姓
《中医药法》在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的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管理创新。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有一大批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又有很好疗效的中医经典名方或者名老中医经验方,由于现行药品管理规定,这些中医经典名方或者名老中医经验方不能便捷的作为中药新药或医院院内制剂使用,要么是用汤药的形式提供给患者,要么因为不符合药品管理要求,无法以合法的身份成为院内制剂,提供给更多的患者使用。
立法后:《中医药法》对于按照“传统工艺配制”的院内制剂实行备案管理,为中医经典名方或名老中医经验方以及一些临床长期使用有效的外用药作为院内制剂的使用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案,使之焕发勃勃生机,造福更多人。这一改变既为名老中医经验方广泛用于临床提供了帮助,同时又考虑到现代人的疾病谱已发生变化,因此,在提取工艺等方面,《中医药法》制定了新准则,确定其不仅必须按照“传统工艺配制”,而且必须保证在配制过程中没有使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发生变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企业将来源于经典名方开发中成药的规定,大大简化了生产这类中成药的审批程序,鼓励企业开发利用传统中药资源,维护人们健康,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中医药法》是中医药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会进一步奠定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中的地位,更好的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确保患者既可以得到简单、便捷、临床有效的中医药服务,又可以避免“假中医”“江湖骗子”的伤害,维护身体健康。本文来自《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