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不可控制因素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而45岁以下患者占缺血性脑卒中14%[1]。对年青人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现状综述如下。 1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快餐食品,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年轻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症状患病率增加。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年轻人脑梗死中高血压患病率41%[2],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指出,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3 kPa),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9%[3];舒张压每增加5 mm 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糖尿病能导致或加重脑梗死已被多数学者认可BiQ报导年轻人脑梗死中糖尿病患病率5.2%,糖尿病使脑血管弥漫性改变,动脉弹性降低,血流灌注减少,同时高血糖易出现血浆黏度改变,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性能力减退,都将影响到闹微循环灌注。公认高血脂系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BiQ报导年轻人脑梗死中高胆固醇患病率占4.2%。 生活不规律,工作太累: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人常自觉年轻体壮,超时工作,不分昼夜,长时熬夜,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改变,免疫力下降,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形成。 吸烟,饮酒:年轻人中吸烟,饮酒人数较多。吸烟患者比不吸烟患脑梗死的危险高4倍,烟雾中一氧化碳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释放一氧化氮减少,球蛋白收缩,加速了血管硬化,明显增加了脑梗死发作的危险。我国烟民中青壮年人占绝大比例,吸烟是导致脑梗死年轻化的又一原因[5]。乙醇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的平滑肌引起痉挛,促使动脉硬化过早发生,乙醇可使血小板聚集、激活,体内血栓素(TX-A2)增加,直接引起脑血栓形成。年轻人过度饮酒、酗酒较老年人明显增加,也是导致脑梗死的一个原因。 单身:本院收治的45岁以下脑梗死中有很大部分为单身或离异,且男性多于女性。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与单身和离异或鳏寡人士相比,已婚人士在吸烟和喝酒方面更为节制,生活方式更健康,婚姻可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以色列的一项为期近20年的研究则显示:婚姻越持久,它对男性延年益寿的功能就越强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郭金涛等讨论86例45岁以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近年来研究发现,高Hcy血症导致脑血管病的机制有以下几点:①血浆Hcy水平升高可促使氧自由基生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②高Hcy可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闭塞性血管病的发生;③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的产生,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凝血因子V的活性,促进凝血机制,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④Hcy可能作为一种血栓形成剂,影响血栓调节素的表达和蛋白C的活性[7]。 2 相对不可控制因素 偏头痛:Camerlrngo等研究偏头痛与年轻人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发现偏头痛可引起脑梗死占16.7%,其中有前兆偏头痛占9.1%,对女性而言,有前兆偏头痛引起脑梗死占21.3%,在男性,偏头痛与中风无关联,有前兆偏头痛似乎是与妇女青年缺血性中风有关[8]。 抗磷脂抗体:这种疾病患者为年轻成人,一般表现为偏头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Stockhammer等报道了17例这类患者,8例为完全性脑卒中,MRI显示17例患者中有16例存在病变。发生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是30~35岁[9]。 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和脑梗死,妊娠和产后脑卒中,Longstreth和Swanson及Vessey等的早期研究表明:高龄妇女口服避孕药,特别是年龄大于35岁且吸烟,高血压或偏头痛妇女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在明尼苏达的Rochester,妊娠期脑卒中的发生率6.2/10万[10]。 颈部和颈内动脉分割:创伤或明显的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引起脑卒中的情况并非罕见,Bogousslvavsky等在首次脑卒中用保守治疗的1 200例患者中,发现有30例颈动脉夹层患者(2.5%),年轻成人女性患者(特别是30岁末或40岁初)更应该怀疑该诊断[11]。 家族性皮质下梗死(CADASI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疾病。基因突变发生在第19号染色体上。采用首字缩写CADASIC表示(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大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动脉病)。这些人从成人早期开始就反复出现脑卒中发作,通过累积效应导致皮层下痴呆。 其他:有报导烟雾病[1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3]、血管畸形、过早的动脉硬化、动脉炎[14]、血浆C-蛋白缺乏、遗传性脑血管淀粉样变、脑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卵圆孔未闭[15]等也易引起年轻人脑梗死。 3 小结 综上所述,脑梗死的发病已趋向年轻化,发病原因有多种,对于可防控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干预,加强防控,对于减少发病,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都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郭振华,魏 慈,吕佩源,等.123例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1):36. [2] Corvol JC,Bouzamondo A,Sirol M,et ential effects of lipid-lowering therapies on stroke preven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Arch Intern Med,2003,163(1):669.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1):5. [4] BiQ,Wang L,Li X,et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in Chinese young adults[J].Neurol Res,2010,32(4):366. [5] 郭忠会.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的现状[J].哈尔滨医药,2007,27(5):51. [6] 郭金涛,牛好敏,闫 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治疗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8,3(3):259. [7] EIKossi MM,Zakhary ive 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stroke[J].Stroke,2000,31(8):1889.? [8] Camerlrngo M,Romonni A,Ferrante C,et ne and cerebral infacrtion in yong people[J].Neurol Sci,2010,31(3):293. [9] Stockhammer,Felbersrfe,Zelgerb,et n’s Syndrome[J].Diagnosis by skin biopsy and MRI in 17 patients:Stroke,1993,24(1):685. [10] Victor Sage,Allan Lloyd k Origins and Innovations[M]. America:Editions Rodopi,1994:206. [11] Bogousslavsky J,Desplantp A,Reglt neous carotid dissection with acute stroke[J].Arch Neurol,1987,44(1):137. [12] KulakowskaA,Kapila-Topczewskak,BorowikH,et ya diseuse as a rara case of ischemic Stroke-case report Pol Merkur Lekarski[J].Polish,2009,27(160):334. [13] Sheu JJ,Kang JH,Lin HC,et y rotdism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a 5-year follow-up study[J].Stroke,2010,41(5):961. [14] 刘建辉,冀风云.动脉炎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4):287. [15] 任中秀.警惕卵圆孔未闭与中青年脑梗死[J].医学创新研究,2008,5(23):2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