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疗卫生

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妇女产后尿失禁的最佳治疗方法

2024-03-26  本文已影响 15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产后尿失禁是产妇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特别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导致的产后病症[1]。产后尿失禁属于张力性尿失禁,当分娩时,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使盆底韧带及肌肉产生过度伸张,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者[2]。如臀位牵引,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影响复旧可致尿道膨出,盆底软组织松弛,或有会阴切开裂伤等。张力性尿失禁可随产次增多而加重,中医理论中将产后尿失禁称为“产后遗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36.4%[3]。临床治疗中尚无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若产妇尿失禁情况严重,只能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但术后产妇尿失禁复发率高。本文通过研究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因素,探讨各个环节的防治措施,以期实现产后尿失禁的早期预防,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分娩的362例产妇,其中阴道分娩产妇175例,剖宫产产妇187例;产妇年龄<30岁260例,年龄≥30岁产妇102例;胎儿出生时体重<4 kg产妇有280例,胎儿出生时体重≥4 kg产妇82例;产妇产次<2次有270例,产妇产次≥2次有92例;产妇第二产程<30 min有122例,产妇第二产程≥30 min有240例;孕期存在尿失禁产妇135例,孕期不存在产后尿失禁产妇227例。362例患者中有112例产妇出现产后尿失禁。   1.2 研究方法    比较产后出现尿失禁产妇的年龄、第二产程、胎儿出生时体重、胎产次等方面的情况。   1.3 诊断标准    尿失禁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尿控协会的相关诊断标准:过去1年内因喷嚏、大笑、咳嗽以及提重物等情况下不自主的发生尿液排出现象[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字2检验,尿失禁与胎产次、年龄、胎儿出生体重、第二产程等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其独立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岁以下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上产妇,胎儿体重在4 kg以下人员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胎儿体重在4 kg以上产妇;第二产程小于30 min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二产程大于30 min,产妇产次在2次以下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产次大于2次人员(包括2次),孕期存在尿失禁产妇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孕期不存在尿失禁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产后尿失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产妇产后尿失禁与年龄、胎儿出生体重、产妇产次、产妇第二产程以及孕期尿失禁情况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2。    阴道分娩患者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产后尿失禁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 讨论    尿失禁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女性排尿功能障碍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的腹压突然升高时尿液不自主溢出,若无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情况,则尿失禁的发生与妊娠分娩导致泌尿生殖器官脱垂及盆底肌功能受损。正常人体尿道的闭合以及控尿与尿道内、外括约肌解剖结构以及神经支配的完整性有关,也与盆腔底部肌肉、膀胱颈以及后尿道周围的筋膜及韧带对尿道的支持作用有关。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产妇产后3个月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8.93%[5]。若孕期出现尿失禁,则可导致产妇产后出现早期尿失禁,其发生率要比孕期未出现尿失禁产妇增加3~5倍。本组试验中可以看出,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原因较多,与年龄、胎儿出生体重、胎产次、孕期尿失禁、第二产程以及分娩方式等有直接关系。孕期若产妇出现尿失禁,则表明患者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在分娩过程中因盆底障碍影响盆底肌肉以及神经,导致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分娩方式影响产后尿失禁情况,若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则因阴道分娩后盆底肌肉、韧带以及神经损伤等导致盆底发生功能改变,影响产妇的膀胱排空以及膀胱功能,造成尿失禁的发生[6]。产妇第二产程也影响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胎头若遇到盆底肌肉的阻力,胎先露的下降可以导致胎头对盆底的组织产生机械压迫以及扩张,导致阴道分娩后肌肉收缩能力减弱,使得尿道关闭压降低和有效尿道长度的缩短从而发生尿失禁[7]。产次影响产后尿失禁主要是随着产次的增加,盆地组织以及相关支配神经的损伤程度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产妇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发生生理性脱垂现象,影响产后尿失禁的发生[7-9]。  临床治疗中,对孕妇实行孕期及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防治尿失禁有明显作用,通过本次试验也可以看出,孕产妇主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明显降低产妇产后的尿失禁风险,可有效保护产妇产后尿失禁。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增加产妇的盆底肌肉强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率的同时也可以改善尿失禁的严重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尿失禁的发生与产妇的体质量增加以及合并下尿路不适症状无明显相关性。但孕妇的孕前体质量以及产后合并下尿路不适症状可使尿失禁的发生率增高,因此临床治疗中应提高警惕,适当控制孕妇的体质量,及时改善产妇的下尿路不适症状,减少产妇尿失禁的发生[10-11]。    为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1)根据产妇及胎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若胎儿头部偏大或体重大,或者胎位不适于阴道分娩,则应采取剖宫产方式,不能采取产钳及侧切等方式,不为减低尿失禁发生率增加剖宫产的范围。若患者强烈要求阴道分娩,但其身体情况不能正常进行阴道分娩,则采取适当助产方式,降低盆底组织的损伤机会。(2)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根据相关文献指出,盆底肌功能的锻炼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盆底运动的具体方位为:仰卧在床,双脚屈膝微开7~8 cm,收紧肛门、会阴及尿道5 s,然后放松,心里默数5个数字再重做,每次运动10次左右,同时有规律的抬高臀部离开床面,然后放下,每次也在10次左右。起初,收紧2~3 s即可,逐渐增至5 s,此动作也可站立或坐立时进行。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产妇自信心,产妇因患有产后尿失禁,自信心受到严厉打击,治疗时出现不配合情况。因此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及时提高产妇的治疗信心,可邀请已痊愈产后尿失禁患者回院进行沟通交流,用事实案例提高产妇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曾巧云.影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6):166-168.   [2]郑亚群,杨永斌.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9(6):180-181.   14):5371-5372.   [4]周卫阳,吴二平,潘映红,等.盆腔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J].中国妇幼保健,2013,22(13):1768-1769.   [5]王强.产妇产后尿失禁相关因素防治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3733-3734.   [6]侯文静,张蓉,朱华,等.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34(27):368.   [7]张红.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0(7):636-637.   .BJOG,2009,44(3):163-167.   [9] Vidman L,Foldspang A,Mommsen S,et 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2(6):556-563.   [10]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
肝硬化早期生化指标哪些会升高,肝硬化生化全套可以查出来吗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