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疗效
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让家长困惑的问题。发热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原菌对人体的破坏。但是,高热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高热可能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引起系统功能的紊乱,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1]。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最常用的退热药,本文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疗效及其副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我卫生服务中心急诊观察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患儿的病程均<3天,体温≥38.5℃。其中男57例,女43例,男女比例1.3:1。年龄5~11岁,其中5~7岁25例(25%),7~9岁63例(63%),9~11岁12例(1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同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5~10 mg/(kg•次), 6~8小时重复1次。对照组在常规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mg/(kg•次), 4~6小时重复1次。
1.3 临床观察 两组分别于用药完毕后 30min、1h 、2h 、4h 、6h 测量腋温一次, 记录体温<37℃的例数,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皮疹,胃肠不适,出汗较多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t检验,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比较
两组患儿用药后体温均下降。治疗组用药30min、1h、2h、4h、6h后退热例数分别是10例、18例、34例、40例、46例;对照组用药30min、1h、2h、4h、6h后退热例数分别是8例、10例、19例、26例、30例。对比结果可见治疗组患儿用药1h 2h 后的体温、退热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2.2 副作用
50例口服布洛芬患儿,服药后有恶心感1例,呕吐1例,出汗较多的有3例,大汗淋漓1例;而使用对乙酰氨基酚50例发热患儿出现呕吐1例,皮疹1 例,出汗较多2例。两组不良反应停药后很快消失。观察两组除个别胃肠道反应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发热是孩子常见的症状,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发热是小儿得了某些疾病时表现的一种症状。很多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都能引起小儿发热。多数疾病除发热外,常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抽风等。由于小儿的抗病力较低,机体对体温的调节也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得了某些疾病后,比大人更容易引起发热。据估计,小儿生病时伴有发热者,要占所有小儿疾病的一半以上。因为追成发热的病因很多,对有些疾病,只要注意护理,增加营养,孩子本身也有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能力。滥用退热药和抗菌素,或者使病儿过于疲劳,并无好处。因此,每个家长平时都应该掌握必要的生理和病理常识,对小儿发热引起必要的重视,认真观察病情和测试体温变化,给予正确的护理;必要时请医生作出诊断,找出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发热的程度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病原的数量及毒性。对于发热,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症状来区分对待。3个月以下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发热机制发育不成熟,很少发热,即使有严重的感染,发热也不明显。6~10个月的婴儿,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1岁以上的孩子,正是脑神经发育的阶段,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当孩子发热超过38.5℃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非甾类抗感染药,其中布洛芬是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科于术后的疼痛等。其解热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解热作用,使发热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它的解热作用比阿司匹林大20倍,消炎、镇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大16~32倍[2]。
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或乙酰苯胺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解热、镇静作用,但较水杨酸为差,可促进外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速解热作用较强,镇痛作用较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引起出血。为一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但几乎无消炎抗风湿作用。与布洛芬一起为WHO仅推荐的2种退热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安全,服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高峰。体内经肝脏代谢,肾脏排出,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风湿病的骨骼肌疼痛及各种神经痛、头痛及偏头痛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均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对于小儿高热均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都无较明显的不良反应。采用布洛芬用药 1h、2h 后的体温、退热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布洛芬混悬液起效的时间更快,作用更强,可用于小儿高热的首选药物之一。另外,治疗小儿发热重要,预防发热同样也很重要。预防发热不外乎要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和减少病毒的数量,后者更有操作性。多喝水就可以有效减少嗓子里的病原菌的数量。
【参考文献】
[1] 陈爱欢,王立波,杨永弘,等.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6.
[2] 江英.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商热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308~30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