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常见茎木类中药的鉴别方式
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即: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
一、性状鉴别
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带叶的茎枝,还应观察叶的特征。
二、显微鉴别
一般应作横切片、纵切片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现将桂枝、桑枝、槲寄生、桑寄生、钩藤鉴别如下:
1.来源
1.1桂枝(RamulusCinnamomi)为撞科桂枝嫩枝。
1.2桑枝RamulusMori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1.3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coloratum的带叶茎枝。
1.4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1.5钩藤(RamulusecumUncis)为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hyllaWall.、毛钩藤、华钩藤is(Oliv.)Havil.无柄果钩藤、带钩茎枝。
2.性状鉴别
2.1桂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直径0.3-4cm。表面棕色至红棕色,有纵棱线及细皱纹,可见小疙瘩状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2.2桑枝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4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谈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2.3槲寄生本品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长约30cm,直径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4cm,宽0.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球形,皱缩。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2.4桑寄生本品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4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34cm,宽24cm;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无臭,味涩。
2.5钩藤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约24cm,直径24mm。表面光滑无毛,具细纵纹,红棕色至紫红色。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环状托叶痕和窝状叶柄痕。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性空洞。无臭,味淡。
大叶钩藤小枝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点,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
毛钩藤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华钩藤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常有宿存托叶。
无柄果钩藤钩枝具稀疏的褐色柔毛,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叶痕明显。
3.显微鉴别
3.1桂枝枝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4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増厚。皮层有油细胞、粘液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油细胞、粘液细胞及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有棕色物质及细小草酸钙针晶。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2桑枝粉末:灰黄色。①纤维多缠结,淡黄色或无色,甚长,略弯曲,直径843wn,壁厚,非木化,胞腔线形。②石细胞淡黄色或黄色,类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直径1334wm,壁厚6204」m,孔沟较明显或分枝。③含晶厚壁细胞,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壁多厚不均,厚?
26wm,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4个。方晶多面体形、正方形、菱形、类双锥形,直径540wm。另有少数草酸钙簇晶。④木射线为异型细胞射线,切向纵断面观高447(40)细胞,宽14细胞,两端直立细胞14个。另外可见乳法管、木纤维、导管、木栓细胞、草酸钙方晶等。
3.3槲寄生①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厚1940wm。皮层较宽广,纤维数十个成束,微木化;老茎石细胞甚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韧皮部较窄,老茎散有石细胞;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射线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髓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②本品茎的粉末淡黄色。表皮碎片黄绿色,细胞类方形,可见气孔。纤维成束,直径10~34wm,壁较厚,略成波状,微木化。异形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厚,微木化,胞腔大。草酸钙簇晶直径17?45wm;方晶较少,直径840wm。石细胞类方形、类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42402wm。
3.4桑寄生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含棕色物。皮层窄,老茎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韧皮部甚窄,射线散有石细胞。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4列细胞,近髓部也可见石细胞;导管单个散列或24个相聚。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粉末淡黄棕色。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厚,一面薄,含草酸钙方晶。纤维成束,直径约17wm。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多见。星状毛分枝碎片少见。
3.5钩藤钩藤茎枝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外侧角质増厚。
②皮层细胞内含棕色物质。
③韧皮部外侧纤维连成间断的环带(环管纤维、原中柱鞘纤维)。
④韧皮部纤维有厚壁性及薄壁性两种,常单个或24个成束,较中柱鞘纤维细小,微木化;韧皮射线细胞宽1列。
⑤形成层明显。
⑥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单个散在;木纤维细胞壁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分。
⑦髓部宽阔,四周有l4列环髓厚壁细胞,具单纹孔,内含棕色物质。
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粉末(钩藤茎和钩):淡红棕色。
①纤维大多成束,直径1642wm,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沟不明显;有的壁稍厚,木化,具明显的单斜孔。
②纤维状管胞少见,壁有具缘纹孔。
③导管为螺纹、网纹、梯纹及孔纹,后者直径至68wm。
④表皮细胞棕黄色,类方形、多角形,壁稍増厚,细胞内有油滴状物,断面观可见较厚的角质层。
⑤微木化的薄壁组织碎片众多,壁稍増厚,具多数椭圆形或圆形单纹孔。
⑥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大叶钩藤茎横切面:表皮具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毛钩藤茎横切面:复表皮24层细胞,单细胞非腺毛钩状弯曲,多细胞非腺毛由2-45个细胞组成。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华钩藤茎横切面:具复表皮。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无柄果钩藤茎横切面:表面细胞外壁向外突起,具多数单细胞短角状毛,表面有疣状突起。
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石细胞层。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或小簇晶。
作者:李松涛,邵爱华(山东中药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16)
第2篇:茎木类中药学的特征分析
植物类中药约占中药的87.5%,显然中药研&的重点是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植物的药用部位不3化学成分迥异,因此,了解植物不同部位的中药学衫正对深入研究中药及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重点分析以茎木类中药学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分析样本选择分析样本选择:分析样本选自005年版《中国药典〉1部[2]所载性味、归经记载齐t的植物类中药计439种。
1.2分析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查得以茎木类入药的中药计29种(茎木组),主要分析项目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和主要功能等,以439种中药(对照组)有关特性的比率为标准与以茎木类入药的相同药性的比率进行比较研究。
1.3统计方法?利用样本率与总体率进行统计意乂检验。
计算时先根据总体率求出率的标准误(OP),再计算样本率与总体率相差为标准误的多少倍。2讨论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药性理论是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归纳和总结,是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4],虽然这种理论在早先是根据感性、经验得来的,但其科学性正在不断地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笔者正是依据药性理论,利用中药药性的信息资源对有关药物进行分析,目的是寻找其规律性。茎木类药植物特性明显,便于我们准确找出,从而为得出其规律性提供了便利。
二、分析
结果表明,茎木类中药多属温性,而寒性较少,见表2?/五味”及/归经”未见其特殊规律性,见表3见表4分析表明多数茎木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功能,显然上述分析的结果与有关茎木类药物特点的感性认识与主观印象基本一致。众所周知具有祛风湿功能即具有祛风湿、散寒、除湿作用,药性一般为温性,这与上述结果相符合,说明茎木类中药含有某些共同的植物化学成分可能是产生有关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陈晓红(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库,浙江杭州3112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