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当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1]。白血病患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急性白血病),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甚至获得治愈[2]。在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PICC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PICC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进行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将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0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3~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2.2岁。观察组10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2.5岁。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方法进行治疗,均自愿选择护理方式并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PICC护理:如日常的导管维护指导等。
1.2.1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方法进行PICC护理:(1)计划管理:对过去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并查询原因,并因此对原有的护理方法加以完善改进,以建立适应PDCA管理要求。规定护理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及护理详细内容等,明确应知、应会、禁止内容和行为。通过计划的制定而使整个护理过程处于规范化、有序化、可控化的管理中。(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选拔和综合培训以及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训,通过外聘专家及组织院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委派综合素质较好的护理人员外派进修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新知识、新要求、新方法等。(3)强化护理日常管理:置管后对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的注意调整绷带松紧;置管口有无红肿、液体渗出置管口有无疼痛或硬结以及置管肢体有无红肿、疼痛;保持穿刺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如发现敷料有卷边、脱落或敷料因汗液而松动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指导患者不要在置管侧手臂上方扎止血带、测血压,避免该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不能做托举哑铃等持重的锻炼;注意保护外露的接头,防止导管损伤和将导管拉出体外;指导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日常护理事项如更衣、洗澡、日常活动、穿刺部位的保护以及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1.2.2检查管理:(1)由护士长组织對患者的护理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考评,考评护士在各项管理规定、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由护士长对每周考评情况进行统计整理以供总结处理。
1.2.3总结处理管理:对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明确双方的责任并提出完善及改正方法和落实措施,通过已建立的考核管理规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奖惩,促进提高她们的责任心。对出现问题的护士加以辅导帮助,让她们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积极改进。
1.3评价指标
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性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为评价指标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对评价指标内容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采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观察组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为1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PDCA是一个动态质量管理过程,在具体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以不断适应新变化和及时完善改正管理上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循环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质量环来持续提高应用[3]。PICC的有效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意义重大,它直接关系到患者采用PICC治疗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白血病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及静脉营养药物均具有强烈的血管刺激性,不但会造成静脉炎,一旦渗漏还会造成皮下组织的坏死溃疡,影响肢体功能并造成病人痛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而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对PICC的护理意义尤为重要。通过本文内容研究我们发现,采用PDCA护理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为患者安全使用PICC创造基本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对白血病患者的PICC采用PDCA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PICC导管在人体内的留置使用时间。
作者:阿雯婷
第2篇: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近年来,肿瘤疾病发病率持续上涨,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均借助化疗疗法治疗,常用措施为中心静脉导管(PICC),该导管可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度。然由于PICC留置期间易出现感染、静脉炎等病症,间接增加患者疼痛和医疗负担。因此,如何预防PICC导管感染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1月之间的100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时期不同进行分组。将2010年4月~2012年7月接收肿瘤PCII留置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31例、19例,年龄25~75岁,平均(45.5±1.5)岁,疾病史1~4年,平均(2.1±0.1)年,导管留置时间4~356d,平均(152.2±12.2)d;将2012年9月~2014年11月接收患者作为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32例、18例,年龄26~76岁,平均(45.6±1.6)岁,疾病史1~5年,平均(2.2±0.2)年,导管留置时间5~360d,平均(152.3±12.3)d。两组PICC肿瘤患者年龄段、疾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25~76岁;(2)诊断为恶性肿瘤且行PICC置管;(3)PICC血流感染患者同意进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计划拔管。排除标准:(1)PICC置管禁忌证;(2)怀疑全身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4)有严重出血倾向或穿刺部位皮肤破损者。
1.3万法
临床选用BD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和美国碧迪公司的PICC穿刺包,均可连接可来福无针密闭型输液接头,并选用统一的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体。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确保在无菌环境下执行相关操作,将PICC导管植入患者血管,若期间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或患者表现为寒战、高热等症状需行拔管处理,分别采取患者分泌物、静脉血等进行检验。
1.4临床诊断
临床针对局部伴有疼痛、红肿等患者分泌物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为细菌感染;血行感染患者发热、寒战,对病原体的血液进行分离,并将其他的感染源排除,在下列情况下满足其中一条即可诊断为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导管样本的培养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标准,半定量和定量培养结果分别为≥15.0cfu/c㎡、≥102.0cfu/c㎡,亦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中心静脉血培养阳性率检测结果高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响因素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0例,感染发生率20.0%,其中置管操作导致感染4例(40.0%),导管固定不牢移行导致感染3例(30.0%),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感染3例(30.0%),各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效果比较
两组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均出现感染现象,但观察组患者感染者3例,感染率为6.0%;对照组感染者10例,感染率为20.0%,两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临床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
(1)置管操作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如:临床置管操作前期未对操作环境进行特殊化处理,普遍存在大多数操作人员穿普通工作服的现象,间接降低无菌性;导管预处理过程中行基础化的肝素液冲管处理;少数患者选用头部静脉,增加其反复性送管率,加大血管损伤;导管固定期间选用透明敷料,一旦患者出汗过多,将导致其皮肤潮湿;(2)导管移行。导管佩戴过程中,存在于肘窝处的导管易出现异动现象,加大临床感染率;(3)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患者化疗处理后白细胞计数将降低,或致使其处于骨髓抑制状态,间接降低免疫功能,加大感染率;患者未充分掌握导管维护措施,诱发感染。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置管时机临床肿瘤患者PICC置管前期,需密切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针对白细胞指标下降、感染期、败血症期等患者来说,应避免PICC置管。并且,临床所使用的导管需尽最大限度的选择三向瓣式PICC管,可有效预防返流、降低不良反应。
3.2.2置管操作(1)置管环境。临床置管前期,医护人员需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预处理,让其自然干燥,随后借助紫外线消毒空气,时间为20min。置管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佩戴口罩、无菌手套等;(2)导管处理。目前,临床导管处理过程中均借助肝素液冲管,致使临床效果不明显。因而,临床需选用合适、有效液体进行冲管处理。如:地塞米松,将该药物充分稀释后浸泡导管,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病症。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炎性因子,减少相应炎性因子的释放总量,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抗过敏性能;(3)穿刺部位。临床置管期间首先需选择粗直、瓣膜少的静脉,若无法查找可选择正中静脉血管,位于肘周上方二指处,于此处穿刺处理可预防导管的移动,降低感染发生率;(4)消毒剂。导管留置前期需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一旦消毒剂选用不当,将直接造成感染。在这种情况下,需选用合适消毒剂及消毒方法,如:首先用酒精消毒3~4次,随后再用安尔碘消毒3~4次,消毒面积为10.0cm×10.0cm,按照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式交替进行,自然晾干,以达到最终的消毒目的。
3.2.3导管固定
临床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以保证皮肤干燥。此类敷料更加适用于易出汗患者,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并且,导管外露部位还可固定于患者前臂,避免导管的移动,进一步降低感染。
3.2.4封管PICC导管的封管处理意义重大,需引起高度重视。可于封管处理前期借助生理盐水进行冲管,随后借助肝素液封管。如:脂肪乳、化疗药物使用后,需立即使用生理盐水脉式冲管,以减少药液附着量。肝素液抗菌效果突出,可预防血栓沉积量,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临床期间还需强化无针正压接头的应用,可使用可来福正压接头进行液体的输注处理,输注前期首先需对接头内缘、外缘进行逆时针、顺时针相互交替式消毒处理2次,封管后再按照此类方法消毒,随后借助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预防接头污染。此类接头需每8天更换一次,临床优势:可降低医护人员损伤,更为主要的是此类接头协同作用显著,尤其是上腔静脉高压患者,可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静脉炎病症的发生率。
3.2.5观察临床肿瘤患者化疗结束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温度、血常规等情况,一旦出现感染性征兆后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同时,还需观察肿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不适现象后立即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感染性因素。
3.2.6健康教育肿瘤PICC置管患者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向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如:管道的维护措施、洗澡保护措施等,确保每位患者均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还需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院外情况,并针对其存在问题耐心讲解处理措施,进而提高置管安全性。
3.2.7感染处理临床PICC置管期间,若出现局部感染现象,医护人员需立即取分泌物进行培养,根据其培养结果进行处理。若期间患者出现高烧、寒颤等症状,需在排除其他感染性病源外,抽取患者血液培养,于医师叮嘱下服用抗生素药物,做好相关操作记录。
综上,PICC是临床化疗期间最为常见的措施,从患者外周静脉上穿刺置入导管,以确保药物和营养进入患者心脏血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临床特点。但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易出现感染症状,间接降低其临床疗效。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临床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因素有:静脉的选择、导管的固定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对感染性因素的探索制定出选择合适的置管时机、导管固定、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感染处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即临床措施实施后置管处理的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0%,未实施任何措施的对照组感染率为20.0%,说明临床针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价值突出。
作者:李雪君
第3篇:神经外科PICC置管堵管综合性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
PICC)是指用引导针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置人,使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入口处。PICC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开始引进中国[1]。目前临床中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输液治疗或者某些特殊药品(如化疗药物、PH值偏高或低的药物、高渗透压药物)的治疗已经都在使用PICC。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长期、大量静脉输液,而且需要输注像甘露醇、浓钠、脂肪乳、氨基酸等一些特殊用药,对血管均有损伤并且对血管要求较高,现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比较多,PICC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或断裂等并发症,堵管是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PICC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57±13)岁。采用BD公司5FrPICC导管42例,巴德三向瓣膜PICC导管5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维护人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判断指标见表1。
1.3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护理常规。观察组在PICC置管护理常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3.1依据护理循证学查找致堵管的可能原因,总结如下。
1.3.1.1护士采取不恰当的冲封管方法,护士未能理解脉冲与正压的冲封管的作用与目的。
1.3.1.2PICC导管接头偶有松动、脱落。
1.3.1.3体外导管扭曲打折,对患者及家属的PICC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宣教不够充分,因此患者及家属对PICC置管后有可能堵管的危险性认识还不够。
1.3.1.4药物性的堵管,PICC输注配伍禁忌的药物和较容易形成沉沉淀的药物溶液后可立即形成阻塞,脂肪乳剂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它任何液体都高[2];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液浑浊、沉淀。
1.3.1.5血液返流易形成堵管。
1.3.1.6血液高凝状态,术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导致血流减慢,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堵管。
1.3.2成立PICC静疗小组,开展PICC前由PICC静疗小组负责对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操作培训,让所有护士亲自动手练习,达到真正意义的脉冲与正压冲封管,并且让其意识到不正确的脉冲与正压冲封管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出1名责任心、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护士负责指导与监督工作,对刚到科室的新护士、护生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规范化PICC的护理。
1.3.3PICC置管后均采用可来福接头,而不采用肝素帽,以保证管腔内正压,防止回血。可来福的独特没计,待注射完毕拔下注射器,以防止血液反流问题,同时它是一个密闭的接头,消毒方便,也减少了感染的机会[3]。
1.3.4使用高粘度大分子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剂、血液制品及自PICC管采血后应及时冲管,若使用大静脉营养袋应每4h冲管一次[4];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必须先用10~20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干净后才能封管[5]。输注脂肪乳剂后不能直接使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与封管,因为脂肪乳剂与肝素存在配伍禁忌;当班护士加强观察,对滴速减慢或停止且导管外可见白色絮状物时应及时处理,清理阻塞的导管。
1.3.5加强对患者输液的巡视,注意输液速度,液体结束时并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输液器莫非氏滴管的液面过低引起回血;输液结束时,在分离输液器乳头与可来福接口之前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预防回血。
1.3.6正确封管,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封管时可采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对于血液高凝的患者应使用l0ml稀肝素钠盐水(生理盐水250ml+1.25万u肝素钠液2ml)脉冲式封管。封管时在推注过程中分离注射器乳头与可来福接口,以保证是正压封管。对于化疗间歇期的患者先使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再使用10ml稀肝素钠盐水脉冲式封管(1次/w)。
1.3.7健康教育应加强PICC置管前、中、后的健康宣教,制作《PICC导管维护手册》免费发放给PICC置管的患者,告知患者置管侧手臂不能负重,不能长时间的曲肘,不能让置管侧的手臂长时间的受压,不能在置管侧的手臂测量血压。淋浴时使用保鲜膜缠绕置管处3圈以上,防止敷贴潮湿。出院时告知患者要保持穿刺处敷料清洁干燥,每周回我院或者到当地具有PICC门诊的医院对导管冲管,更换敷料及肝素帽,平时注意穿刺处的情况,如果出现穿刺处渗血、渗液、红肿、敷料潮湿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换药,平时生活中要避免穿刺侧手臂提过重物品以及作引体向上、托举重物等运动,避免撞击置管部位,睡觉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手臂,以免血液返流人管腔形成血栓,若发现导管及肝素帽内有血液返流,及时到医院冲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均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处理,导管堵塞和通畅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堵管,再通成功。对照组发生堵管6例,再通成功3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3个月PICC堵管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了PICC留置时间。两组患者堵管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PICC为患者建立一条无痛性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6],特别适用于肿瘤化疗、长期输液、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神经外科的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的严重意识障碍,往往治疗时间长,需长期静脉输注高渗透性、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PICC置管术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但随着导管在体内时间延长,堵塞风险也在增加,导管堵塞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堵管发生率,提高再通率,确保治疗成功。
作者:徐丽
第4篇: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分析
PICC即外周静脉导管,通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的方法,临床主要用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输注血制品和高浓度溶液、监测中心静脉压、静脉输注营养液、采集血液标本等,对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作用[1]。导管可以在体内长时间放置,对需要长期静脉药物治疗的患者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的使用频率较高,但是长期留置导管容易产生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影响PICC的使用时间,影响治疗效果[2]。所以在PICC使用时要加强护理,在全面细致护理的同时,积极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提高减少并发症、处理并发症的能力,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3年6月~2015年6在我院采用PICC置管术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将8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80例采用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护理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1±3.1)岁,置管时间15~360d,平均置管时间(236.3±22.8)d;对照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9±3.3)岁,置管时间10~365d,平均置管时间(238.5±23.1)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具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PICC作用、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措施,让患者提高并发症处理能力。
1.2.2心理疏导患者对长期置管会出现怀疑、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询问患者感受,根据患者的表现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引导。告诉患者PICC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患者配合治疗。
1.2.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2.3.1感染:长期PICC置管后容易出现感染,最严重的会导致败血症。所以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生理盐水对无菌手套进行消毒。及时更换穿刺部位使用的辅料,根据患者对导管的适应情况选择导管留置时间,注意对穿刺局部皮肤的护理。在出现感染后,使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敷,服用抗生素。加强对导管的维护,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减少感染率。
1.2.3.2静脉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较高,所以在导管的型号和材质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时要因人而异。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规范化操作。出现静脉炎后,用药物进行湿热敷、TDP照射、抗炎药物治疗。在操作时避免因手套上沾有的滑石粉掉入导管引起静脉炎,注意规范化操作。在输注高浓度药物时要减缓输注速度,减少对静脉内膜的强烈刺激,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1.2.3.3导管堵塞患者血液粘稠、胸腔内压过高、体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导管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封管或冲洗导管等因素容易导致导管堵塞,要定期冲洗管道。输液完成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冲洗管道,对咳嗽剧烈、便秘的患者要采取处理措施。导管堵塞后要及时冲洗,对导管进行消毒封管,不能强行推住溶栓剂引起血管栓塞。
1.2.3.4导管脱落导管脱落与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不高、护士固定技术失误有关,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护士操作时要采用无菌贴膜时先用碘伏消毒,然后用酒精脱碘后可以使粘贴更为牢固。对精神异常患者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减少脱落。
1.2.3.5穿刺部位出血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置管后加压止血15min,使用PICC保护套、明胶海绵止血。静脉血栓穿刺时损伤血管内壁、导管型号不符、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导管型号,穿刺前用肝素钠浸泡导管,预防血栓。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变化情况,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处理,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ICC是临床用于危重症和需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一种治疗途径,可以及时为患者开通救治通道,减少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是长期PICC留置的并发症较多,临床常见的主要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穿刺部位出血、静脉血栓等,因此针对这些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因此,护士要熟知PICC留置操作技巧,对并发症有预防和警惕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提高对导管的维护能力。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穿刺部位出血是最为常见的PICC并发症,对长期PICC留置患者要定时冲洗导管,熟悉掌握封管技术。输注高浓度药物后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用肝素钠浸泡或冲洗导管,减少导管堵塞。定时检查导管性能,充分固定导管。选择固定导管部位也十分重要,尽量选用不受挤压、稳定性好的部位。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固定,使用约束带或者弹力绷带可以增强固定性。感染主要见于导管插管过程中引起的,所以在操作时要做好消毒工作,无菌操作是减少感染率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是减少静脉炎的主要措施[4]。静脉血栓是PICC留置最严重的并发症,在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X线引导下进行置管。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PICC安全的留置。
本文观察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相对常规护理的效果更明显,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因此,建议临床对PICC留置患者采取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杜鹃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