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原因,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方法:收集剖宫产病例共1 684例,对剖宫产病历资料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2001年~2005年)和B组(2006年~2010年)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两组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A组病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9.2%,而B组病例平均剖宫产率为4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B组中社会因素上升到第1位。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超出医学指征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要加强孕妇产期相关知识宣教工作,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从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率;指征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技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使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幅度增加,改变了人们对剖宫产的恐惧感。已有研究提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但盲目扩大手术指征对母婴极为不利,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会使其增加[1]。现就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1年11月~2010年11月期间剖宫产病例共1 684例,按五年为一组,分为A组和B组。A组剖宫产808例,年龄17~41岁,平均25.5岁,孕周 33~42周;B组剖宫产876例,年龄18~42岁,平均26.2岁,孕周32~42周。两组产次、孕周、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本资料中各年度剖宫产率及主要指征的变化。每5年为一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主要包括:头位难产(包括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巨大儿等)、胎儿因素(包括胎儿窘迫、羊水过少等)、妊娠合并症(包括心脏病、肝炎等)、臀位、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包括高龄初产妇、脐带绕颈、珍贵儿等无明显医学指征,孕妇和家属要求的剖宫产)、其他(包括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性病等)。本资料统计剖宫产指征的第一指征为准。 1.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率的比较:A组808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9.2%;而B组876例,平均剖宫产率为4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剖宫产指征构成变化:A组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其次为胎儿因素、臀位、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等;B组中社会因素上升到第1位,其次为难产、胎儿因素、臀位、妊娠合并症、瘢痕子宫。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变化(%) 组别例数难产胎儿因素臀位妊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其他A组80835.816.811.69.58.43.215.3B组87623.016.311.310.224.13.711.1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升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麻醉手术技术、术后镇痛、输血和抗感染水平都有一定的进步,使剖宫产的安全性明显提高,避免了复杂阴道助产给母婴带来的损伤,使剖宫产指征范围扩大;②对医疗纠纷诉讼的顾虑使手术指征普遍放宽,医生也为避免承担阴道分娩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只要患者选择剖宫产,为防止试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再手术造成产妇不满,也造成了剖官产率的升高;③社会因素也能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如家属不愿胎儿有丝毫风险,也不愿孕妇忍受分娩痛苦[2]。 3.2 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分析:表1结果显示剖宫产指征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社会因素,由从A组第4位升为B组第1位,比例由8.4%升为24.1%,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医疗纠纷的不断出现,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不仅产妇认为剖宫产最安全,医生也把剖宫产当作降低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只要产妇提出剖宫产,无论是否有指征均遵从产妇及家属意愿,予以手术。当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因素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因此,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势在必行[3]。 3.3 对策:阴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应提倡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因此要加强孕妇产期相关知识宣教工作,严格掌握指征范围:①对于胎儿窘迫诊断,医生应对母儿情况深入了解,避免假阳性;②对于相对头盆不称诊断,在于临产的标准掌握要严,不能盲目认为是潜伏期延长,宫缩乏力时对孕妇过度疲劳、失水、酸碱平衡失调,要给予很好的纠正,催产素应用要达到有效宫缩,试产时间要足;③积极开展无痛分娩,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增加孕妇和家属对分娩过程的理解和配合,降低社会因素。 综上所述,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众多,剖宫产指征已超出医学指征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因此,要加强孕妇产期相关知识宣教工作,严格掌握指征范围,从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4 参考文献 [1] 郑佳玉,曲灵菊,刘北兰.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4):77. [2] 王怡芳.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71. [3] 张 坚,李 萍,谢静燕,等.5年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6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