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艺术理论在国内外都是受到持续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相比于传统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有关艺术问题的诸多论述,西方的艺术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更为复杂和多样,所以,这里所划定的讨论范围仅仅局限在西方的传统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中。由于国内学者自20世纪以来在不断译介西方经典艺术理论着作的同时,也持续跟进西方学者的研究进展,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大致上都被及时地译介到了国内。所以,如果把西方文献的翻译工作也作为研究的一部分,那么,可以大致认为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同步的。接下来,如果对国内学者的艺术理论研究做一个宏观的概括,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是对上述西方艺术理论研究及其历史的译介、评述、阐释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在马克思美学和艺术理论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发展。综合来看,在所划定的这个研究范围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状况的相互关系中,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的两个大部分中,在诸多内容和方式上都是交融混合在一起的。
例如,在关于柏拉图的艺术理论研究中,既有柏拉图本人的艺术观点,也有柏拉图之外、以及之后的思想家和研究者们在对柏拉图的研究中取得的各自艺术观点,而所有这些观点译介到国内之后,国内的研究者又在新的语境中重复上述的两个过程,这些都造成了在事实上很难区分其中的某些内容是属于国外研究还是属于国内研究。因此,有必要将国外以及上述国内学者的艺术理论研究中的两大部分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其中,对国内学者做出的理论贡献将予以特别指出,尤其是在马克思美学艺术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换句话说,这里所谈的问题将主要按照一条着眼于国内,但是超地域的历史和时间线索,对以西方传统哲学为基础的艺术理论进行适当的分类并做出相应的概括;这样的一种只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方式基本上是可靠的。当然,限于知识储备和研究水平以及其他条件的制约’在材料搜集的广度和全面性与评述前人成果的深度和精确性上都难免有一些缺陷,我所考虑到的解决办法是回避掉一些尽管在艺术理论史中曾经有过影响,但是对艺术理论发展的主流影响不大的理论家和观点,如马克思之后的西方现代反理性哲学和后现代哲学诸思想家们关于艺术的论述,或者仅仅指出这些思想家和观点而不做过多的论述。
艺术问题几乎涉及人文学科中的所有领域,因此,艺术研究的角度、方式和范围也就具有非常繁复的多样性,很难从一个甚至多个角度进行完整和有机的概括。但是,为了对前人的研究状况能有一个大致宏观的总体把握,还是非常有必要进行这个工作,但是要先说明两个前提。第一,从若干可以把握的角度,不要求每个角度对艺术研究中的所有问题都有所涉及,也不要求在这些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要认识到,尽管研究艺术问题存在多种多样的角度、方式,也在历史上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和研究学派,但是,艺术问题之成为一个思想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生态危机的现实背景下,作为和人有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在众说纷绘之中,无论如何也还是应该存在某些基本的共性因素在内,否则便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在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的发展中,非常有必要从共性的角度对过去的研究做出一个尽可能的概括,这尤其是肯定国内学者百多年来所取得研究成就的理论条件。综上所述,我把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以下的若干命题。
一、关于艺术理论家的专题研究。
如果在论文和着作中检索有关“艺术”的词条,会发现其中最大的一类是关于艺术理论家的专题研究,诸如“XXX的艺术哲学”、“XXX论艺术”、“XXX研究”之类,也就是把中外思想史中的某个重要思想家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思想家研究的主要内容除去简要的生平事迹之外,核心一般是叙述其艺术理论的来源,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在美学、艺术思想史中对后世的影响等等。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包括这样几类中外思想家:1.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克罗奇、卡西尔、朗格,以及像柯林伍德、英伽登、伽达默尔、贡布里希、阿恩海姆等以某个特定领域为研究中心的美学家;2.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柏格森等等;3.美国以及分析哲学家,如杜威,门罗,维特根斯坦、迪基、丹托、古德曼、沃尔海姆等等;4.对后现代思想家们的归类比较困难,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艺术感兴趣,或者可以把他们归纳到另外的分类方式中,但是,像萨特、福柯、桑塔格等是其中经常被关注到的;5.马克思及之后的美学、艺术哲学研究,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伊格尔顿、詹明信等等;6.20世纪以来国内的重要美学家,如李泽厚、朱光潜、宗白华、周来祥、邓以哲、蒋孔阳、刘纲纪、曾繁仁等等;此外,在我国当代美学和艺术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还要包括董学文、王元骧、邓晓芒、周宪、张玉能、高建平、易英、沈语冰、刘悦笛、彭锋、陈炎、谭好哲、王祖哲等等,这一批活跃在当代的重要学者,虽然没有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但是和上一代中国美学家们一样,他们一方面在译介和阐释西方美学、艺术思想中做出了主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尤其在自己的研究中对源自西方的美学、艺术哲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做出了重要的理论突破,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总体说来,上述的每一个思想家基本上可以代表在某一个时代或某一个地域内所取得的最高理论成就,因而对他们的研究具有长久的学术意义。但是这种研究方式的缺陷在于,和艺术理论中同样重要的一些艺术专题研究相比,思想家的个案研究有可能会陷人一定程度的个人局限中;比如说,在对某个特定艺术问题的历时性梳理中,把有理论贡献的每个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按照时间的序列放在一起,未必定就能形成一种既对应现实又顺应理论发展的逻辑链条。
二、关于美学史、艺术史研究。
美学史是哲学和美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者对美学发展历史的一种综合性研究。由于美学和艺术的密切关系,美学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的观念史研究。在美学史研究中,研究者的特定观点和立场往往决定着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方式,所以,每一部成功的美学史在一定程度上也阐释了某种成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而反过来说就是,仅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思想家的个案研究排列下来,仅仅是完成了美学史研究的初步准备工作。近代艺术史学出现在16世纪,成熟于19世纪,在20世纪中逐渐普及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和传统美学的观念和理论研究相比,也被称为美术史的艺术史实际上更倾向于对艺术作品本身的考古性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现代主义中波普、观念艺术的出现,艺术史才以和艺术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与传统美学相汇合。需要指出,如果把这里的美学史、艺术史研究和上述思想家的个案研究交织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四维时空结构;在对众多思想家的个案研究进行深度挖掘,并且将多种不同的编史方式充分综合的基础上,艺术理论研究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就能得到相对充分的保证。
三、艺术理论研究中有一类关于“艺术”概念的专题研究。
作为概念的“艺术”(art)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早期的艺术概念和今天的艺术概念具有非常大的区别,阐述“艺术”概念的这种历时性变迁,特别是对18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概念的出现对美学、艺术史、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影响,对艺术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朱狄、高建平、陈池瑜、常宁生、陈旭光等人的相关文章。由于这大致上属于一种综述性研究,所以,“艺术”概念在从古至今衍变中的差异性方面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对“艺术”概念的共性则揭示不足。
四、艺术的起源研究。
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人所熟知的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巫术、表现、劳动等艺术的起源论;与此相关,另外还有卢卡奇等人持一种综合的分化起源观,即不是说艺术起源于什么,而是说艺术、科学和宗教等共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这些生产活动随着发展而逐步分化为艺术、科学、早期宗教等。其次,是艺术的起源之成为一个研究问题始自于何时的问题,和艺术起源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相比,这个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不多,然而却是一个更相关于艺术本体研究的问题,也和艺术理论的发展程度有重要关系。就是说,只有当某个事物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现实规模的时候,才会有人关心这个事物的来源问题。人们开始关注艺术的起源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艺术已经成为一种人所能明确认识到了的现实存在,再一个就是人们已经开始考虑这种现实存在的本体是什么的问题。显然,不同的艺术本体论决定了艺术起源论中的某些差异。
五、艺术的定义研究。
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的本体是什么,这些都是艺术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广义上构成了有关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艺术的本体论问题和关于“什么是艺术”的艺术定义问题,是最基本艺术理论问题的两个不同研究角度,是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哲学、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其他的关于艺术的概念、艺术史、艺术的起源,艺术生产、艺术媒介、艺术体制、艺术价值,以及对美学、艺术思想家的研究来说,艺术本体论的问题都是一个未必出场,但时时在场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柏拉图要把艺术家逐出理想国,到康德明确提出了一种“与自然不同,与科学不同,与手艺不同”的美的艺术,艺术在概念上逐步祛除了和艺术的本质无关的诸多要素,将艺术的本体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之后,马克思以相反于黑格尔的方式发展了康德,尽管由于生活的时代所限’马克思并没有更多地致力于艺术研究,但他还是在《手稿》中为艺术的本体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把艺术提高到和政治、经济、科学相并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思想高度。
接下来,在整个20世纪,艺术的本体论问题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受到了更集中的关注,但是,和康德、马克思等对艺术本体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20世纪的西方理论家们大多从自下而上的艺术作品角度来对待艺术本体论,如现象学、解释学和分析美学中的英伽登、伽达默尔和古德曼、沃尔海姆等人的艺术作品本体论研究。但是,在艺术作品本体论的研究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在已经划定为艺术作品的范围内所做的艺术本体论研究,存在一个对研究前提缺乏基础批判的理论困境。与西方不同,自上而下的哲学式的艺术本体论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几代国内学者对美学、艺术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是艺术本体论研究中不可回避的理论事实。如果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将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及后起的后实践美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研究做一对比,国内学者更侧重于艺术本体论中的发生学研究,而法兰克福学派更侧重于艺术本体论基础上的现实批判,是国内外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这两种研究趋向。如前所述的诸多国内艺术理论家,以马克思的《手稿》为中心,从劳动和审美的关系这一特定角度,进一步发展了起源于西方自上而下的艺术本体论研究。此外,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中的表现说,如克罗齐的“艺术即表现”等也是艺术本体论的一种研究方式,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艺术表现本体论。
六、艺术的生产与消费研究。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农民进人城市的工厂,民间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后来成为大众商业文化前身的“Kitsch"文化出现了。“Kitsch”文化实际上是与“美的艺术”相对存在的另一个方面,是文化、艺术生产关系上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从生产的角度来研究艺术,一方面是把通常所说的精神性的东西物质化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对物质、精神二分法的积极否定,是艺术乃至哲学研究回归正途的一个方式。马克思最早在《手稿》及其之后的重要文献中提出了有关艺术的生产理论,之后的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包括前期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后期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等。近年来,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兴起,有些学者开始关注于艺术市场、艺术价值、艺术产业等有关艺术生产和消费的话题。但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大都把“艺术生产”等同于“和艺术有关的商品生产”,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简单对应于艺术价值理论,而且往往和所谓的“精神生产”直接对立,这些都显示出立论基础的粗陋。当然,这些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初步研究,作为研究前提还是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七、艺术与媒介、技术的关系研究。
现代美学和美的艺术理论出现前后,是艺术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时代,印刷术和出版业带动了文学的繁荣,之后的摄影为绘画的革命创造了契机,20世纪电影、电视的出现使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因素逐步进入学术界的研究视野。本雅明不仅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而且也成为之后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这大概是缘于当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艺术的观念、内容、生产、消费、社会作用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综合来看,艺术与媒体、技术的关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艺术生产中以媒介、技术本身为主题的侧重应用分析的理论研究。早期出现的问题比如摄影、电影是否属于艺术,最近的关于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与艺术生产的关系等,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山东师大的马立新近年来在这个领域颇有建树。再一个是和艺术的本体论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纵观自本雅明之后比较突出的一个倾向,是学术界过于侧重媒体、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关系研究,也就是艺术生产在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带来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和视觉文化研究中大都存在这个倾向,并且在国内学术界尤甚。实际上,这就导致了对艺术作品和艺术本身的忽视,艺术本体和艺术作品仅仅作为技术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媒介而存在;不过近来,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并纠正这个问题,这对从技术、媒介角度开展艺术的本体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总之,上述的主要范畴大致可以涵盖西方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此外的诸如西方近代反理性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艺术研究等等,由于和上述传统哲学所选取的视角不同,在和传统哲学的理论兼容和延续性上多有龃龉之处,最重要的是,和传统哲学、美学、艺术理论研究相比,在面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处理时存在诸多局限,甚或有的具有一些玄学倾向,故在此都存而不论。最后要指出,如果艺术理论研究中没有一个自古而今延续下来,且至今仍被学术界所关注着的中心问题,那么艺术理论研究本身也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了。显然,在上述诸多研究命题中,艺术的本体论研究无疑是艺术理论研究的核心所在,其他命题都要以艺术的本体、艺术的本质为潜在的理论基础才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同时,艺术的本体和本质研究也是在艺术现实的发展中,随着各种新命题的出现而逐步呈现出来的,就是说,各种局部性的命题是艺术本体论问题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不同呈现方式,所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艺术理论的宏观研究体系。艺术理论研究中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推进,要在这个宏观的艺术理论体系中综合性地实现。
尹德辉(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