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艺术论文

否定排比句(比较句的否定)

2022-11-23  本文已影响 16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导读::其基本句式为“X比YW”。比”字句是差比句的典型句式。其否定式是“没有”型比较句。
论文关键词:比,差比句,否定式,综述

  “比”字差比句是指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比较句,其基本句式为“X比YW”,X、Y为两个比较项,W为结论项。“比”字句是差比句的典型句式,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到重视从而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试图对“比”字差比句否定式“X不比YW”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一
  关于“比”字差比句的否定形式,历来有多种看法。
  一种认为是“没有”型比较句。吕文华(1994:194)明确认为“X不比YW”“并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其否定式是“没有”型比较句。李英哲(1990:94)、刘月华(2001:846-849)也持相同观点。
  一种认为是“不比”句。赵金铭(2001)提出带有“不”的否定句就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多在“比”之前,但也可以用在“比”后。谢仁友(2006)、王黎(2009)等持此观点。
  还有一种兼上两种看法,认为“不比”句和“没有”句都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文学艺术论文,但是功能不一样。张和友(2002)认为“X不比YW”是对“X比YW”的语用否定,而“X没有YW”是对“比”字句的语义否定。刘丹青(2003)认为,在形式方面一个肯定差比句式可能对应两种不同的否定句:一为单纯否定式,如“不比”句;一为变异否定式,其使用不同的比较标记和句法结构,如“没有”型或者“不如”型句式。徐燕青(1996)、殷志平(1998:248-256)等也持此观点,认为“不比”虽然形式上是对“比”的否定,“不比”句的形式和内容往往不一致。
  二
  关于“不比”句的句式义也有诸多说法。
  一义论,主张“不比”句只有“X和Y差不多”一种意义。吕叔湘(2002:360)提出“不比….”可以表示均齐意义,后来(1999:74、92)又认为“不比”句只强调有差异。刘月华(2001:846-849)也认为“不比”句的基本语义是“X跟Y差不多”。相原茂(1992)认为“不比”句是把有可能会有的两种情况作为一个状态而表现出来的,其所表示的中心意义是X、Y之间无大的差别。“X不比Y~W”(~表示逻辑义“非”)通常预设“YW”论文提纲怎么写。“不比”句总含有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想法和意见试图进行反驳的意味。贾颖(1996:65-69)等也认为“不比”句表示X和Y相差无几,其功能不是表示比较,而是表示纠正、反驳、申辩。
  多义论,主张“不比”句蕴含多种意义。
  蒋静(2003)认为“不比”有两个意思:表示“比不上”时是比较项在比较点上有程度高低的差别,是“量”的区别;表示“不同于”时是比较项在比较点上的“质”的区别。袁海霞(2010.2)提出其语义类型有两种:a.“在W上,X≤Y”,表达一种或然关系,强调两者都有可能;b.“ X不像Y那么W”。
  殷志平(1998:248-256)把“不比”句句式细分为三种:“T1X不比T0YW了”、“X不比YW”和“X不比Y更W”,认为它们都表示“X≤Y”的意义。前者预设“T0(X<Y)”,与句义构成转折关系,而后两者预设“Y~W”。刘焱(2004:162-186)也将“X不比YW”分为三类:一类由否定词“不”表示的“比”字句的反问形式文学艺术论文,语义是[+X更W];一类由副词“不”和动词“比”组成的动词性比较句,语义是“X<Y”;还有一类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显示X与Y的类同”。
  吴福祥(2004)在相原茂(1992)基础上继续讨论“不比”句的语用功能,认为“X不比YW”本质上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反预期的结构式,其类型可以分为三种:a.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b.与说话者自己的预期相反;c.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谢仁友(2006)则将“不比”句句式义分为三种:一是陈述差异,表示“X≠Y”;二是陈述差距,表示“X<Y”;三是否定差距,即“X≈Y”,又可细分三种小的语义类型,“X、Y都不一样W”、“X、Y都一样W”和“X、Y都一样”(无所谓W否)。
  周小兵(1994:249-256)将“比”字句否定式分为四类:a.“X不比Y+VP”是话语否认,说话人否认或者反驳别人的看法;b.“X不比Y+VP+数量”,意为“X只比Y+VP一点”;c.“X比Y不VP”是一般的句子否定,蕴含“X和Y都不VP”;d.“X比Y+VP+不+数量”预设“X比YVP”,蕴含“X只比Y+VP一点”。徐燕青(1996)对“不比”句系统做了全面考察,认为其语义类型可分为六类:a. X跟Y一样W;b. X跟Y一样W,甚至比Y更W;c. X没有/不如YW和X比YW(X含任指) ;d. X比YW (“不比”句为反问句) ;e. X跟Y差不多W;f. X跟Y不一样。
  三
  目前讨论“不比”句多义动因的论著较少。
  徐燕青(1996)分析了“不比”句多义的句内、句外两个因素:a.心理因素(感情倾向和心理态度); b.“不比”句某种意义的特定的表现形式;c.“不比”句本身的某些附加成分(语气副词和数量词语) ;d.比较对象(尤为比较项X ) 和比较结果的性质;e.“不比”句所属的类型。
  殷志平(1998:248-256)认为影响“不比”句多义的主要语境因素是比较项所指事物的性质和类别、比较项的抽象和具体、比较项的抽象与否以及副词的使用。
  王黎(2009)提出由于“不比”句在执行否定功能时否定辖域占据的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意义“点”,而是覆盖着一个意义“面”,句式本身不提供一值性判断。根据“胜过”、“不如”和“等同”三种比较关系,在否定“胜过”或者“不及”时,必然会留下两个意义空间“不及(或胜过)”和“等同”,这就是“不比”句多义的内在动因。
  四
  另外文学艺术论文,陈一(2008)讨论了“不比”句的偏依性对举式“不+比N+大量/定量补语,比N+A+小量补语”、“N1+不A,N2+比N1还不A”、“ N1+不VP,N2+比N1还不VP”。贾颖(1996:65-69)认为“不比”句中表比较结果的形容词使用情况很自由,谢仁友(2006.4)考察了“不比”句句式义的历史来源, 张和友(2002)、王黎(2009)等均讨论了“不比”句语义的优先理解。
  五
  综上所述,关于“比”字差比句否定式“X不比YW”的研究以语义平面最为突出,观察细致,分析全面,而在语用研究和对相关现象的解释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入,比如,“不比”句多义的动因,结论项含否定词致使句式不自足等。

参考文献
陈一偏依性对举结构与语法单位的对称不对称,《世界汉语教学》,2008.3
贾颖“不如”句、“不比”句与“没有”句,《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汉语学院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蒋静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4
相原茂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比”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李英哲《实用汉语参考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刘丹青差比句的调查框架及研究思路,《现代语言学理论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戴庆夏、顾阳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刘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的语义认知基础》,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王黎“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09.3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3
谢仁友现代汉语歧义句式“X不比Y?Z”的语义类型,《语文研究》,2006.2
徐燕青“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殷志平语境与否定比较句,《语言研究的新思路》(范晓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袁海霞“A不比BW”的语义及其方言分化形式,《长江学术》, 2010,2
张和友差比句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其语用解释,《汉语学习》,2002.5
周小兵“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邵敬敏主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艺术素养编辑内容怎么写(对于美术编辑的涵养是什么)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