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徐则臣的近作《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依然延续其关注社会小人物的主题。研究者多从作品的思想意义出发,深究其中的意蕴。从同构理论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发现作品与鲁迅《过客》在人物、主旨、结果、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同构性。
论文关键词:路上,过客,同构关系
徐则臣的小说关注小人物的生活际遇,主人公往往面临反差强烈的两个世界,即诗意的心灵故乡与现实的残酷导致的精神焦虑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是徐则臣的近作。若从作品人物、主旨、结果、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的角度进行开掘,可以发现其与鲁迅《过客》之间存在的同构关系。
鲁迅的《过客》,是反抗绝望的觉醒者的坚守。老者告诉他,路的尽头是坟地。他“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文学艺术论文,虽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他要寻找的东西,但仍然前行、反抗,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论文提纲怎么写。徐则臣的《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讲述了城市里的一对夫妇,长在城市的女人难以忍受男人每日隐居家中,练书法,不愿出去走走的习惯。在农村长大的男人则对城市的喧闹难以忍受,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女人要求男人一同旅游遭到拒绝后,终于发怒,争吵与一番手脚后,两人离婚。在火车上,男人得了肺炎,不停咳嗽文学艺术论文,同行的女乘客递给他咳嗽药。两人结识,倾诉不幸,成为知己。女乘客的丈夫因为领导犯案牵扯进去,关在看守所,虽然一直未获准见面,但她仍一直坚持从远方来探看。后来,丈夫出狱,并受到提拔,要补偿在狱里受的折磨,身陷欲海不能自拔。女乘客对丈夫失去信赖。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她要献身给“我”,被拒绝。
从作品人物上看文学艺术论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与《过客》存在同构的关系。
过客与“我”都是探索者、坚守者。过客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怎样,却执意追求,从而在行动和心灵上都成为探索者。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的“我”一直在坚守心中源于农村生活带来的宁静,对外界的繁华喧闹无动于衷论文提纲怎么写。离婚后,在火车上偶遇女乘客,为她的坚持感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对生活有执着追求的人,自然不易。“我”将她视为知己,“我”似乎找寻到了久违的心灵归属感。但最后女人以为“我”对她的纠缠是出于情欲时,“我”再次发现,“我”仍然是茫茫俗世中的不被理解的一个“过客”,这也契合了文章“在路上”或者说行动与心灵的“漂泊”的主题。
两篇文章的同构文学艺术论文,还表现在老者与妻子在行文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妻子狂热地以旅游、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对外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心灵追求的缺失,以致难以理解我对安静生活的坚守。同样,老者的形象也是世俗的代表,他曾有追求,而当知道路的前方是坟地时,就不再追求,在芸芸众生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对“我”和过客都抱着不赞同的态度。
同时,《过客》中的小女孩与女乘客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相似;在结果上,过客的毅然前行与“我”为寻找心灵慰藉继续“在路上”探索存在同构。从词义上看,“过客”、“路上”都表现了一种漂移、不稳定的状态。作者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文学艺术论文,偶然与一个女人的相遇,让我微微一颤,心心相惜。那只是一时的错觉。而现在,“我”依然在路上论文提纲怎么写。《过客》中,小女孩的好意,让青年人感动,几乎难以前行,但最终,过客不顾死亡,依然选择了前行。虽然都经历波折,但在最终的选择上,是一致的。
从整个结构上看,《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遵循着这样一条线索:无归属(与妻子貌合神离文学艺术论文,最终离婚)——归属或伪归属(与女人的偶遇,暂时找到了归属)——无归属(与女人仍然没有心灵对话的可能,依然“在路上”)。对应这些,《过客》中则有这样一条线索:前行(声音的召唤)——难以前行(女孩的帮助,我无法回报)——前行(继续坚定)。因此,在线索上,两者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上可知,这篇作品在诸多方面与《过客》存在同构关系。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作者化用以至融合,确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小说创作论[J].当代文坛.2007(3).
[3]徐则臣.区别,然后确立一答《文学报》傅小平兄十七问[J].黄河文学,2007(2).
[4]江飞.扎根、悬浮与飞翔:“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寓言—论徐则臣的《新北京:天上人间》[J].艺术广角.2009(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