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展览作为社会大众最直观最近距离与艺术接触的方式,它所肩负责任并不仅仅是将艺术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它作为城市形象的风向标,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发展水平与社会大众整体的审美品格。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强烈而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作为可视艺术的绘画,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以及全人类的心目中,中国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关键词:美术展览;中国画;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32-2
当今随着国内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消费力的逐年提高,近年来艺术品在装饰布置、礼品馈赠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国内艺术品的消费规模随之扩大,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活跃,艺术品的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大大刺激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美术馆,特别是私人的美术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全国各地积极兴办美术展览已然成为近年来的一种潮流。其中全国美展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深受美术工作者和群众的关注和好评。我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整体发展态势的带动下,画廊业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画廊经营尤为突出,彰显广泛的交易量。另外中国艺术品拍卖企业普遍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一些品牌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逐年上升,并以跨越式的发展获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还有各地举办的展览,层次各有不同。但都能给人以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美术展览作为社会大众最直观最近距离与艺术接触的方式,它所肩负的责任并不仅仅是将艺术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它作为城市形象的风向标,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发展水平与社会大众整体的审美品格。
中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作为本国特有的画种,在美术展览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给人们带来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精神食粮。
在美术馆观看国画作品要数看国画家袁武的作品多些,因为袁武的故乡在吉林市的缘故,经常在吉林美术馆、吉林书画城、吉林市艺术中心举办画展。通过他的画作从中体验到了国画深邃的艺术魅力。
首先是中国画的笔墨。笔墨韵味是专指在中国书画作品中对用笔用墨的掌控技巧的评定用词,在中国画中起决定作用。一幅作品的创作,从开始到收拾,都蕴含着笔墨韵味,它那抑扬顿挫、开合起伏、层次分明的态势,酣畅淋漓,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令人赏心悦目。
笔墨情趣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袁武的作品笔墨醇厚,苍润兼具,堪称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袁武在水墨语言的构建上应是综合性的笔墨表现,其中大部分融合了传统水墨的多种技巧,形成以传统为核心的笔墨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写意和工笔的相互兼容,还可以领略没骨和泼墨的不同风采。这些传统水墨中的笔墨形式,被画家有选择性地整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统水墨的各自优势。
袁武在传统水墨人物的基础上,作了很大创新与拓展。尤其是在用线和发挥水墨特征的传神写意方面曾经狠下功夫,使其作品更具力感和写实之美。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尝试,他还总结出“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经验,用写意的精神来统率写实的技巧。观其作品中人物每一种表情、每一种眼神、每一种特征都会索动全身神经和动态。在这情绪和姿态的互动下,人物就在画面中活了起来,生动了起来,于是反映出诸如惆怅、忧郁、悲壮、空灵、淡泊及旷达的心灵意绪,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上。他不但深谙传统笔墨之妙,更具有很强的人文情怀。观其墨色丰厚而有层次,作品画面不仅富于形式意味,而且于浑然的整体感中溢出独特的中国文化意绪。他对线条的运用亦是精益求精,很多笔墨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用心良苦,蕴含着画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从初始以来,一直是亲如联袂,密不可分。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但笔墨作为中国画关键一环,却在每一笔、每一画中浸透了中国画的全部特征。如中国画线条追求的是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虫蛀木的艺术效果;追求书法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墨分五色,使得中国画可以在单纯中表达丰富,在丰富中又归于单纯,用极为单纯的黑白来表达天地万物,正体现着中国艺术的高度概括性,一幅好的中国画,无论从整体欣赏或从局部欣赏,每一个线条讲究意在笔先,意到笔到,袁武的《老子出关图》它的艺术美反映出一个画家的功力,都会给观者以无可言状的感染与享受。
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袁武在融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笔墨的更新和创造,使作品在技法、造型、运墨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为表现贯通古今的民族文化诗情,袁武选择了精神旅途中的古代先贤、哲人士子,辅以对大自然的无限丰富的形态描绘,来作为表达情思的媒介。如:《绿肥红瘦》中肥大苍翠绿叶拥围着淑女,《听松图》中盘亘松枝下端坐忘我的高士,《凉山布托人》黑衣衬托着诸多沧桑面孔,《沧海图》与《秦始皇》中密不透风的勾线与前景红色人物的对比,无不是意绪、诗情、襟怀的表露;只要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画家的匠心独运,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趣,为了展示水墨本体美感,画家每每在淡彩湿纸上再施“死墨”,这样不仅增加了形象厚重浑然的力度,又体现了水墨、宣纸、笔触的肌理美与无尽韵味。因此袁武笔下的古今人物心灵意绪的表达都与这一特定技法相关并浑然一体地表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心境高度。
在人物画的创作中,袁武在融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笔墨的更新和创 造,使作品在技法、造型、运墨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在人物画的创作中,他适度融入了山水画的某些技法和图式,不仅轻松实现了山水和人物的跨越,而且在笔法、构图和意境的营造上出现了与众不同的清新面貌,此时的画面在表现人物的造型特征以外,强调线条和墨色的恣意发挥,更追求氛围格调的升华。文人画的审美意趣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作品中,最终形成了对画家心绪的由衷传达,故而在精神意蕴上更胜一筹。同时,画家也在逐渐扩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将西方绘画的审美元素移植过来,丰富了人物的造型语言,使笔下的形象充斥着视觉的张力。
通过展览看到袁武的作品留有大面积的空白,画家在色彩上的独创,可谓充满了新鲜感和哲理性。知黑守白的妙用,浓墨淡彩的交织,使作品的色彩语言鲜明独特,蕴涵了丰富的古典哲学理念。这体现了中国画中的“留白”,或者说是“布白”,是要求艺术性与审美性恰到好处地结合才可使画作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尚意境界。
观看袁武的作品视觉冲击力较强,往往予人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这一独特的审美效果的形成不仅缘于人物形象上的强烈反差,更在于很多元素的对比效应。令单一的浓墨便能体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等层次变化,达到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双重审美特征。这也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没有民族性就谈不上世界性,但民族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没有发展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发展的民族艺术,同样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艺术。
展览中的中国画美学价值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概括,其线条力度和韵味的抽象美,完全超出其绘画本身的意义,变得更有助于个人修养和风格直抒画者的胸怀。它的客观物象的“内容”已化入画者主观心境的笔墨“形式”,给观者留下的则是无以言状、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美的独特享受。
有人说袁武的人物画像油画,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尽管画家借鉴了西方油画和雕塑的造型技巧,但他并没有偏离传统水墨人物画的本质,仍然希望借助水墨的“意象”形式来表现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灵律动。他的画风非常厚重、饱满,隐含着一种沉重和崇高的气质,而在这些厚实、鲜明、很有视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背后,又偏偏洋溢着一种亲切、阳光、热烈的艺术情感。画家把温情寓于平淡之中,自然、忘我地表现人性的真、善、美。他不仅借鉴了油画中所特有的平面构成等因素,更运用了山水画中的积墨方法,探索出深沉、厚重、立体、瑰丽的个人绘画风格。为了展示水墨本体美感,画家常常在淡彩湿纸上再施“沉墨”,通过对黑色块面的精心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交响乐的气势,在宏大的笔情墨韵中,不时可以听到天籁的微鸣。袁武笔下的古今人物,心灵意绪的表达都与这一特定的墨法息息相关,在审美表达上具有深远的艺术影响。
通过观看袁武的人物画作品展览,体会到一个好的展览要考虑到让观众获得比一件作品更大的审美体验,同样观众也要学会去欣赏一个展览而不是单幅作品,要投入进去,你才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而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而实现展览对于你的真正意义。只有在展览中领略其作品的真实风貌,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作品,观赏作品。愿我们艺术工作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外来艺术的精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风貌、反映民族色彩的绚丽画卷,为全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赵曙光,唐戈亮,莫家耀.袁武作品价值分析雅昌艺术家,2013-09-03.
王华.浅谈中国画特点及其艺术价值.王华艺术空间,2009-7-9.
许祖良,洪桥.中国古典画论选译.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张洪亮,北华大学师范分院美术系讲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