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之是我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也是艺术家自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书法的种类按风格大致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辞海》对“书法”一词作了如下定义:“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技法上精研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体格风貌等。”①以上是对书法艺术在字形与技法上的定义,往更深层次探究,书法艺术贵在于“书法气”。清末民初书家李瑞清所撰《玉梅花庵书断》里有这么一段话:学书尤贵多读书,多读书则下笔自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②曹辛之的书法正具备此特性,他的墨迹既有阳刚风格,如雄浑、朴拙,又有阴柔风格,如秀逸、清雅,更可贵的是其书法修养不仅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美”的追求,也为今后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积淀了艺术底蕴。
一、曹辛之书法艺术的精神品格
曹辛之的才华与兴趣在书法中的显现是在七十年代从五七干校回北京之后,他以狂草书法艺术形式把其自身经历的艰难岁月感触与情思自由挥洒。曹辛之擅长行草、狂草、大篆和小篆,尤其醉心于怀素的狂草艺术风格。学者赵友兰在《曹辛之书法选》一书的序言中评价其书法艺术写道:狂草,最能淋漓尽致的展示一位艺术家不可抑制的才气,也更能宣泄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压抑和痛苦。③即道出了他醉心于怀素的狂草书法风格的情结,因此其书法作品的风格相形于怀素,给人一种飘逸洒脱、淋漓尽致的酣畅感。
曹辛之的书法风格不拘一格。从曹辛之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可看出,书法是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且包含了其特有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品格。翻开曹辛之的书法作品集,使人感受到笔者在书写时奋笔泼墨的豪壮。书法风格的审美意义与价值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表现,在风格不自觉的形成期,风格是书者技能、工夫与情性、气格的自然流露,在书家有了风格的自觉以后,更是书者审美见识修养、艺术表现才能与精神气格的表现。④例如《曹辛之书法选》中的第一幅作品《江山多娇》。在运笔上干净利落,顿挫有力,尤其是书写过程中,墨到浓时出现的干裂效果,使这幅作品倍感苍劲有力。再细看作品局部,江山多娇中的“江山”两字。“江”字的三点水弯弯曲曲,绵延流畅,“山”字浓淡适宜,皴搓得当。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形状经细细揣摩之后,犹如一座巍峨的山,赫然立于眼前。曹辛之以其“字中有画,画中传神”的书写风格,使其在艺术生涯中颇具独特魅力。
曹辛之的书法表现其坚韧的艺术精神品格。古语曰:“书,心画也”西汉·杨雄《法言·问神》、“书,如也”清·刘熙载《艺概》,即书法的境界在于书写者通过线条、笔触、墨迹所表现出的心灵折射。这种心灵影像的形成与其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密不可分。曹辛之的书法艺术具有执着不灭的精气神,此得益于其在七十年代中期经历的那段苦难岁月,其夫人回忆其一生:坎坷却多彩,即使岁月给了他重重阻碍,也从不颓丧。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总能让人觉出坚毅的品质。书者以个人充实的精神修养给书法赋予的精神气象,它才是书法艺术中最美的,它才是书中最缺的,时代书家最需要去取的。⑤
曹辛之的书法风清骨峻,潇洒又雄浑奔放乃至粗犷。⑥这从其书法作品当中就可直接领会,譬如说曹辛之的作品《临赵佶草书千字文》,整篇字幅潇洒连贯、荡气回肠令人赏心悦目。细看此作品,开篇粗重浑厚,字间笔画衔接自然,粗中有细。中篇抑扬顿挫,行文笔画粗重时毫不犹豫,转瞬即能转换笔锋,细线刚劲有力、似断非断。书写极致时,便挥洒手中笔,一竖到底,可见书者的洒脱奔放之气。末篇即发挥其特有的随性却不失风骨的书写特色,将最后的篇幅挥洒的淋漓尽致,尤见此作最后几笔,刚劲有力却不失风韵。也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曹辛之纯熟的书写技能与坚韧的精神风骨。
二、曹辛之书法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体现
曹辛之书法艺术特点与风格的形成,为其从事书籍装帧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书法的研习,以及书法功底折射出的艺术气质,使曹辛之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如虎添翼。例如有学者在《读曹辛之装帧设计》一文中写道:曹先生的装帧设计,有意识的吸收了中国民族传统的书籍装帧。中国线装书封面,讲究的是书名的字体和书法质量,这种传统在曹老的设计中是有充分体现的,他设计的很多书就是以汉字为主体的,不论是书法字或美术字都是特别讲究和一丝不苟的⑦。如曹辛之的作品《台湾爱国怀乡诗词选》,就充分体现了曹辛之书法艺术在封面设计上的运用。这本书封面的主体就是以几个汉字排列组合而成,并且从其排列的形式美感来判断,曹辛之已熟练掌握了汉字组合规律。汉字是两岸通用的标志,表示了中国与台湾之间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更深层次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为炎黄子孙的深厚情感。再如曹辛之装帧设计作品《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和《漫说红楼》,两件作品的主要手法以手写的汉字为主。首先《漫说红楼》,四个洒脱的书法字占据封面重心,从字形与笔锋看,是由设计者亲自题写并重新整合的。再看《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此书给人初次印象是清新脱俗,主要体现于书的开本与色调。这是长为24的开本,给人修长感,而其主色调以浅白色为主,干净利落。最引人注目的是位居右侧的“齐白石”三个大字,落落大方。在浅白色的封底上更衬托出此三字的“精、气、神”。当今艺术界,一位艺术家能积累一定绘画修养并设计一版出色的封面已是难能可贵,如果此艺术家同时具备一定的书法修养且能为其封面设计题字,更是难上加难。曹辛之就是当代一身兼多艺的艺术家之一。
书法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在曹辛之书籍装帧设计中,这个符号的运用与封面图像融会贯通。书法作为一种美学,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中心,中国的文字是汉字,汉字经历了象形、图形文字符号阶段的洗礼,已在自身的符号形象中积淀了深深的空间意识像图画一样的,但比图画的具象更原则、更规范、更原理化的抽象空间。实用的汉字空间是如此,艺术的书法空间 因为是依赖于此,则当然也不出其外。⑧例如曹辛之封面设计中的字体运用,一部分是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在作品上直接题写,另一部分是经过其设计与修饰的美术字。每一个美术字体,都经过曹辛之仔细推敲和精心设计,因此,在设计封面之时,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从曹辛之能随性帮他人手绘封面便可窥探一二。有学者回忆:在1969年下放干校时,曹辛之看到一本破旧的《中国历代建元表》说:可以加个封面保护一下。说着就找了一张白的素描纸,一板一眼的做起了这本书的装帧工作。封面做好后,整整齐齐的白色封面太素净了,他又找出鸭嘴笔等工具,蘸着朱红颜色在中间画了一个方框,再在框内涂以同样的色泽;等颜色干了之后,曹辛之用毛笔以隶书字体书写了“中国历代建元表”七个字,整个封面醒目大方,又十分雅致。曹辛之亲手绘制封面的这本小册子,现在一直放置在我的案头。
曹辛之书法修养的积淀是其书籍装帧设计形成书卷气的因素之一。曹辛之遭遇“文革”,后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那段随波逐流的日子里,他也利用闲暇时间练习篆刻、书法以及书法装裱。他每练书法,所选内容多用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以及尚存的一丝渺茫的希望。有一次他选了清人龚自珍的“咏史”诗,用狂草写了一条幅,诗的内容是: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距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侯?”这幅草书,写的极为潇洒有力,配以诗的内容,更觉一种慷慨宏大的气势,辛之自己很得意,挂在墙上天天欣赏。经过岁月的积累,曹辛之的书法技能更是炉火纯青,并且在之后的书籍装帧设计当中也经常将书法元素运用到一本书的画面当中。使他的封面更有一种淡淡的墨香味。最能代表墨香书卷气的作品是《书葉集》,这本书的封面是典型的由中国传统元素组成的风格,封面边缘是由对称的传统图案组成,正中间在白底上写了三个大字“书葉集”。这三个字在力度与笔锋上都把握的恰到好处,并且从其书法的书写角度看,此三字一气呵成、笔墨饱满,尤其是一笔行到穷尽时,墨迹似断非断的感觉,使观者倍感意犹未尽。
三、深远意义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增添书法元素,能使作品本身更具质朴感和书卷味。曹辛之是新中国第一代装帧设计艺术家之一,在书法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难能可贵的是其将书法的笔法与美感巧妙地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并将两者合二为一。探究曹辛之书法艺术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对深入挖掘曹辛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具有关键意义,也为今后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家提供了方法与历史依据。
注释:
①孔见.中国书法艺术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②陈方既.书法美学原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50.
③赵友兰.曹辛之书法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
④陈方既.书法美学原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39.
⑤陈方既.书法美学原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230.
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164.
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140.
⑧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书法学概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27.
参考文献:
孔见.中国书法艺术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
曹辛之书,赵友兰.曹辛之书法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陈方既.书法美学原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艺术之子曹辛之;曹辛之(杭约赫)纪念文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