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画产业作为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文化产业,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相比较于美国、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高产量、高质量,国产动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题材的广泛程度、立意的新颖程度,国产动画仍有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旨在通过对美日动画的创造模式和造型设计深层内涵的对比,力求指出国产动画在创作之初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对促进国产动漫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叙事结构;造型风格;善恶观念;美育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58-1
众所周知,美国和日本在动漫国际领域中始终处在标杆地位,这是短期内不会改变和撼动的现状。美日动漫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反思中形成了各自独特而成熟的产业链体系与运作模式,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艺术与技术,甚至风格都成了全世界动漫产业竞相效仿的对象。
美日动画创作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为战争、科幻、热血、爱情、历史、竞技等诸多类别。如此大量的题材却总能让观者一眼分辨出品国的差异,这样精准的判断也是因为它们迥异的视听风格,但关键还是在于动画创作背后所体现出的民族性差异。
我们深信,通过研究美日动漫艺术内在思想的差异性,对我国动漫创作在思路上的独立创新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故事结构——善与恶终有果
美日动画题材的多样性造就了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交汇。在故事结构上虽然美日动画各有特点,但都旨在传达“善恶有报”的中心思想。
美国崇尚自由、民主的个人主义,不管是美式的电影还是动画都充斥着浓厚的为自由而战的英雄情节。在虚拟的故事空间里,善恶两极分明,英雄为了和平信念与邪恶势力斗争,而最终都是以喜剧落幕。例如以美国英雄系列为代表的动画长篇《超人》《蝙蝠侠》等等,故事结构明晰,善恶冲突明朗。而动画电影虽然题材上改编诸多国家的名著(如《狮子王》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广纳东西方文化元素(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但故事结构也依然是能够让人一眼看到结局的。
日本很多动画题材也来自欧美,但更多还是因同属为东方国家,文化相互影响而取材于中国的更多。相较于美国动画几乎“黑白分明”的戏剧冲突,日本动画则存在内敛和突变的矛盾性。在日漫中,“主角光环”不一定成立,善恶势力也可能互换,每个角色都会因为某个契机“黑化”或者“洗白”,剧情发展存在很大的变数。美国动画中恶势力可以是可恨、可笑的,而日本动画中恶势力却很可能是可爱、可怜的,善恶观念在故事发展中冲突、互换、融合。所以,日本动画在思想性上就比单纯的美国思维要来得难以捉摸。
二、造型设计——外化与内收
众所周知,动画作品的优劣决定了周边产品的市场情况。所谓周边产品更多的便是动画角色的造型实物化。观众喜欢一个角色,甚至因为喜欢这个角色而产生周边消费,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动画角色善恶性格外化的成功。
美国毫无疑问是动画造型设计的成功典范,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动物造型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动画叙事结构的单线化造就了大批性格纯粹的角色。人物性格与善恶程度都可以通过他的面部特征和服饰色彩搭配轻易辨别。正是因为这种简单的设定,使美式动画影响力深远。
相较于美国,日本在造型设计上可能就不那么天马行空了。日本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年代分布特点,并且人物造型居多。但由于日本动画在角色设定上除了基本的性别、年龄、外貌、职业外,几乎没有任何性格和善恶的体现,所以很多人也玩笑称日本动画角色无论好人坏人都长着同一张脸。
三、民族创新——美育与接受美学
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动画都存在一定的教育意义,不管他们如何运用和改良本国或他国的文化元素,其传达的核心依然是他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除了宣扬真善美,动画更多的还是娱乐成份,不能因为教育而改变其初衷。就这点而讲,国产动画还有很多思路上的问题要解决。“蒙童化”目前是国产动画的主流趋势,这也造就了国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观念。
在美国,动画可以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需要;在日本,动画也有不同年龄等级的差异,刨除日本民族情结中的军国主义思想,日本动画还是有很多惊艳的作品。而从艺术上看,美国动画在色彩上强调动漫的本质,即高对比、高反差,以给人最大的视觉冲击力。由于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近些年一直采用先进的3D技术,高投入、高回报的商业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一条难以复制的经验道路。反观日本,似乎在3D动漫领域经营并不成功,但传统动漫艺术却也近乎使日本动漫成为一枝独秀。相比较美国3D动画强烈的视觉纵深感,日本动画多为浮世绘艺术形式,即镜头运用上的平行调度。其实,日本的3D技术并不是落后,而是他们在有意识的走差异化道路,把3D技术更多运用在电子游戏领域中。
国产动画长期以来都过于依赖形式,不管是传统艺术形式下呈现的剪纸、木偶、水墨,还是受美国影响呈现的泛滥化的3D模式,这都是停留在动画的表面形式,没有深入到内涵层面。要做到民族化的创新,除了深挖我们自己民族文化内涵,其次是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转化传统文化元素,最后,还是要借鉴中外优秀动画的叙事策略,把说教式的被动吸收转变为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使更多人去享受并接受他们所看到的内容,以及我们想要传达的民族精神。
四、结语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否认,青少年是动画艺术的主要受众,由于他们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动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但不管是简单说教还是为娱乐而娱乐,都不是当前我国动画应采取的策略与态度。
我国动画一直以来不缺少正能量的传播,但现如今国产动画却极度缺乏美育,也就是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这些是一味模仿借鉴美日动画所无法解决的实质问题。寻找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呈现美的基础上,教育观者的善恶是非观念,这才是未来国产动画 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孙立军,马华.动画影片分析(美国卷).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张崴淙.美日动漫美学风格对比研究.青春岁月,2013,(05).
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
赵冬琬,女,郑州轻工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