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的美学思想和孔子的美学思想的差异,以及他们所提出的对美学的的研究方法,并结合了实例来分析他们的美学。
一、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一生勤奋,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这个感念雄霸了两千余年。《诗学》和《修辞学》是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败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化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这两部有科学系统的关于美学思想的专著。
(一)、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艺术所摩仿得决不是柏拉图所说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现象),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它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一幅画不能只是摩仿偶然性的现象而是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要在个别人物事迹中见出必然性与普遍性。这正是“典型人物”的最精微的意义。如文艺复兴盛期的拉斐尔创作的《西斯廷圣母》,他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平民妇女的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高尚品质是普遍性的,而画出的圣母是个别的。
亚里士多德论诗与其它艺术,经常着重有机整体的观念。这也是和他对文艺与现实关系的基本看法分不开的: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整体是部分的组合,组合所应根据的原则就是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零散的东西不免具有偶然性,彼此之间见不出必然的互相因依关系,偶然的就要抛开,剩下来的因素彼此之间就要见出必然的互相应依的关系。这样,一个整体里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没有任何偶然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夹杂在内,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这就引出了他在美学思想中“和谐“的概念。它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看出和谐。这在绘画中就特别强调构图和造型了。它们体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大自然中汲取材料,经过理性的分割、组合、抛弃等一系列的分析,以致达到心中所想的理想化作品。就像20世纪初出现的立体主义画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二)、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作用
在文艺功用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主要表现在伦理学方面。他的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本能、情感、欲望之类心理功能既是人性中所固有的,就有要求满足的权利,给它们以适当的满足,对性格就会发生健康的影响。就是从这种伦理思想出发,他对诗和艺术进行辩护:文艺满足人的一些自然要求,因而使人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它对于社会是有益的。欧洲文艺界有一个长久争辩的问题:文艺的目的是什么?快感,教益,还是快感兼教益?就亚里士多德来看,他是第一个设法把美学理论和伦理理论分开的人。根据《诗学》里的一句话“正确性在诗学里和在政治里是不相同的,正如它在诗里和在任何其它艺术里不相同一样” 。其实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至多不过说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不完全是一回事,并没有说二者不可统一或互相排斥。作为一个逻辑学者,他要在不同事物中找出不同所在,以便见出每种事物的特质。同理,他指出了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的不同,但是这也不能就使人得出二者互不相容的结论。即产生了艺术标准—审美。一般地说,一件艺术作品既合道德标准(亦即政治标准),又合逻辑标准(亦即现实标准),在他看来,他就已符合艺术标准了。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一方面要靠它本身的特质,一方面也要靠观众的认识能力。这一点与中国伟大的儒学家孔子的观点相似。
二、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肯定审美和艺术的。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按照这个思想,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的影响特别深刻有力,所以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休养中就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他所提倡的观点和亚里士多德的是不相同的。他没有把各学科分类,不善于观察,没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他主张体悟式和启发式教学。
他也提出了“和” ,他所说的是“礼之用,和为贵。”他的着重点不在于音调本身的和谐,而在于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在绘画上同上,不仅要构图和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是符合“礼”的。
孔子也谈及了“审美”一词。用“兴” 、“观” 、“群” 、“怨”这四个词来概括。他提出的这对范畴,对于艺术欣赏的心理特点作了深刻的分析。
兴” 、“观” 、“群” 、“怨”这四者并不是互相割裂的。他们是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孔子强调诗歌对人的精神的感发作用,从而把握住了艺术欣赏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他把 “兴”放在第一位,并不是偶然的。这表明孔子对“兴”这种作用的特别重视。所谓“兴” ,就是诗歌对人的灵魂起一种净化的作用(“荡涤其浊心” ),也就是对人的精神从总体上起一种感发、激励、升华的作用,使人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变成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从而上升到豪杰、圣贤的境界。这是“兴”的心理内容、心理特点,也是“兴”的社会功能。他把“兴”摆在“兴” 、“观”/、“群” 、“怨”的首位,这表明,在他看来,艺术欣赏作为一种美感活动,它的最重要的心理内容和心理特点,就在于艺术作品对人的精神从总体上产生一种感发、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孔子这一思想影响下,后世的美术家、文学家、艺术家在谈到艺术欣赏的时候,总是首先强调人的精神从总体上产生的感发、激励、净化和升华,而不是首先强调某一局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功能。
三、结论
中西方知识立场的差异导致艺术差异,不同的年代、时期所产生的文化也有差异。从他们的哲学范畴来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是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但是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他的看法却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而孔子提出的“美” 、“大” 、“兴” 、“观” 、“群” 、“怨” ,一系列范畴是在于人领悟后,启发人们这么做。他的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的哲学体系的一部分。
作者:朱勇利 来源:西江文艺 2016年7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